一种犊牛饲喂机的控量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5814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7
本技术涉及犊牛饲喂机领域,公开了一种犊牛饲喂机的控量结构,本技术解决了随着小牛的长大,每次需要的奶量是不一样的,需要准备多种规格的犊牛饲喂机进行投喂,使得饲喂成本变高的问题,通过设置有往复机构,使得调整往复机构,进而使得往复机构的往复距离发生改变,以使得单位时间内出料口排出的牛奶数量发生改变,不需要准备多种规格的犊牛饲喂机,从而达到了降低饲喂成本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犊牛饲喂机领域,具体为一种犊牛饲喂机的控量结构


技术介绍

1、犊牛饲喂机是一种对小牛进行投喂牛奶的装置,主要好处是通过机器的运行可以自动进行投喂,不需要每次都需要人进入牛棚内进行投喂,使得投喂过程变得简单。

2、现有的犊牛饲喂机工作原理是将牛奶放置储料箱内部,通过机器的转动将牛奶出来实现定量投喂的效果,但是随着小牛的长大,每次需要的奶量是不一样的,需要准备多种规格的犊牛饲喂机进行投喂,使得饲喂成本变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犊牛饲喂机的控量结构,采用本装置进行工作,从而解决了随着小牛的长大,每次需要的奶量是不一样的,需要准备多种规格的犊牛饲喂机进行投喂,使得饲喂成本变高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犊牛饲喂机的控量结构,包括有储料箱,设置在储料箱下方的出料口,设置在往复机构下方的奶嘴,储料箱的上方设置有往复机构,往复机构的前侧设置有转动机构,往复机构用于改变定量出料的规格,转动机构用于防止牛奶的蛋白质凝结成块。

3、往复机构包括有设置在储料箱上方的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传动轴,第一传动轴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后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连接杆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杆,第一连接杆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支撑板,第二连接杆的下方设置有第三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的前端设置有第四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的前端设置有挡板,出料口的后侧连通有孔洞,出料口的前端连通有第二凹槽。

4、第一传动轴与第一连接杆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且第一连接杆的宽度与第一凹槽的宽度一致,使得第一连接杆运动到第一凹槽的内部。

5、第二连接杆与第三连接杆的连接方式为铰链连接,且第三连接杆与第四连接杆的连接方式铰链连接,使得转动第二连接杆带动第四连接杆进行运动。

6、挡板与第四连接杆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且挡板的宽度与孔洞的宽度一致,并且第二凹槽的宽度与挡板的宽度一致,使得挡板在孔洞的内部进行运动。

7、第二支撑板与螺纹杆的连接方式为环形滑动连接,且螺纹杆与螺纹杆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使得转动螺纹杆带动第二连接杆进行运动。

8、转动机构包括有设置在第一传动轴外侧的第一齿轮,第一齿轮的外侧设置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的内部设置有第二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的下方设置有搅拌叶。

9、第一齿轮的外侧表面与第二齿轮的外侧表面啮合,且第二齿轮与第二传动轴的连接方式为键连接,并且第二传动轴与搅拌叶的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使得第一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齿轮进行转动。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1、1、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犊牛饲喂机的控量结构,通过设置有往复机构,使得调整往复机构,进而使得往复机构的往复距离发生改变,以使得单位时间内出料口排出的牛奶数量发生改变,不需要准备多种规格的犊牛饲喂机,从而达到了降低饲喂成本的目的。

12、2、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犊牛饲喂机的控量结构,通过设置有转动机构,使得往复机构在进行转动时,带动转动机构进行转动,对储料箱内部的牛奶进行搅拌,防止牛奶中蛋白质凝结成块将奶嘴堵塞,从而达到了防止奶嘴发生堵塞目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犊牛饲喂机的控量结构,包括有储料箱(1),设置在储料箱(1)下方的出料口(2),设置在往复机构(3)下方的奶嘴(5),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箱(1)的上方设置有往复机构(3),所述往复机构(3)的前侧设置有转动机构(4),所述往复机构(3)用于改变定量出料的规格,所述转动机构(4)用于防止牛奶的蛋白质凝结成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犊牛饲喂机的控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302)与第一连接杆(303)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且第一连接杆(303)的宽度与第一凹槽(305)的宽度一致,使得第一连接杆(303)运动到第一凹槽(305)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犊牛饲喂机的控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杆(304)与第三连接杆(308)的连接方式为铰链连接,且第三连接杆(308)与第四连接杆(309)的连接方式铰链连接,使得转动第二连接杆(304)带动第四连接杆(309)进行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犊牛饲喂机的控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310)与第四连接杆(309)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且挡板(310)的宽度与孔洞(311)的宽度一致,并且第二凹槽(312)的宽度与挡板(310)的宽度一致,使得挡板(310)在孔洞(311)的内部进行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犊牛饲喂机的控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313)与螺纹杆(307)的连接方式为环形滑动连接,且螺纹杆(307)与螺纹杆(307)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使得转动螺纹杆(307)带动第二连接杆(304)进行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犊牛饲喂机的控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4)包括有设置在第一传动轴(302)外侧的第一齿轮(401),所述第一齿轮(401)的外侧设置有第二齿轮(402),所述第二齿轮(402)的内部设置有第二传动轴(403),所述第二传动轴(403)的下方设置有搅拌叶(40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犊牛饲喂机的控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401)的外侧表面与第二齿轮(402)的外侧表面啮合,且第二齿轮(402)与第二传动轴(403)的连接方式为键连接,并且第二传动轴(403)与搅拌叶的(404)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使得第一齿轮(401)转动带动第二齿轮(402)进行转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犊牛饲喂机的控量结构,包括有储料箱(1),设置在储料箱(1)下方的出料口(2),设置在往复机构(3)下方的奶嘴(5),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箱(1)的上方设置有往复机构(3),所述往复机构(3)的前侧设置有转动机构(4),所述往复机构(3)用于改变定量出料的规格,所述转动机构(4)用于防止牛奶的蛋白质凝结成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犊牛饲喂机的控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302)与第一连接杆(303)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且第一连接杆(303)的宽度与第一凹槽(305)的宽度一致,使得第一连接杆(303)运动到第一凹槽(305)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犊牛饲喂机的控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杆(304)与第三连接杆(308)的连接方式为铰链连接,且第三连接杆(308)与第四连接杆(309)的连接方式铰链连接,使得转动第二连接杆(304)带动第四连接杆(309)进行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犊牛饲喂机的控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310)与第四连接杆(309)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且挡板(310)的宽度与孔洞(3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广袁浩袁文波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倍思特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