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感应加热,涉及用于功率传输能力预测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阻抗模型。
技术介绍
1、电磁感应加热技术采用非接触式能量传输方式实现了热处理的过程,被应用于熔炼、铸造、交通、航天及烹饪等领域。电磁感应加热线圈是电磁感应加热最主要部件之一,其功率传输特性是电磁感应加热电源功率设计的基础,是电磁感应线圈设计的基本要求,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功率传输能力的强弱体现在线圈功率损耗、线圈传输功率两方面,也直接影响电磁感应加热的效率。所以,预测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的功率传输能力很重要,需要有一种预测方法定量准确地预测线圈功率损耗和线圈传输功率。
2、定量准确预测线圈功率传输能力大小的基础是建立电磁感应加热线圈阻抗模型。目前,根本没有能描述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功率传输能力的线圈阻抗模型,没有线圈模型能评估线圈功率损耗,也不能反映线圈的传输功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用于功率传输能力预测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阻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线圈匝间电容及线圈匝间互感的高频寄生作用,可以定量准确描述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功率传输能力预测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阻抗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到外依次绕制的N匝感应加热线圈,每匝感应加热线圈被等效为一个电阻串联一个电感之后并联上一个电容的等效模型,在N匝感应加热线圈中,共N个电阻与N个电感串联起来并与N-1个匝间电容并联,形成了N匝感应加热线圈的总阻抗Zeq。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功率传输能力预测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阻抗模型,其特征在于:在N匝感应加热线圈中,位于最内层的感应加热线圈为第一匝电磁感应加热线圈,设每匝感应加热线圈中的电阻为Ri,依据交流电流的趋肤效应原理,由公式(1)计算:
3.根据权利要求2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功率传输能力预测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阻抗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到外依次绕制的n匝感应加热线圈,每匝感应加热线圈被等效为一个电阻串联一个电感之后并联上一个电容的等效模型,在n匝感应加热线圈中,共n个电阻与n个电感串联起来并与n-1个匝间电容并联,形成了n匝感应加热线圈的总阻抗zeq。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功率传输能力预测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阻抗模型,其特征在于:在n匝感应加热线圈中,位于最内层的感应加热线圈为第一匝电磁感应加热线圈,设每匝感应加热线圈中的电阻为ri,依据交流电流的趋肤效应原理,由公式(1)计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功率传输能力预测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阻抗模型,其特征在于:在n匝感应加热线圈中,每匝感应加热线圈中的电感leqi包括自感li和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姬军鹏,王恒杰,路景杰,杨惠,杨睿智,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