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针对冷库运行阶段年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针对冷库运行阶段年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5529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对冷库运行阶段年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是将冷库中的碳排放来源分为制冷碳排放和非制冷碳排放两个部分,分别进行计算,先通过计算冷库制冷系统各部分的冷负荷能耗,得到冷库制冷系统的年能耗量,并从中减去可再生能源系统提供的能源量,计算出冷库制冷系统的碳排放量,再与冷库制冷系统中使用制冷剂产生的碳排放量相加,得到冷库制冷碳排放量;再通过计算冷库非制冷设备能耗,减去可再生能源系统提供的能源量,得到的冷库非制冷设备的碳排放总量,加上冷库内运载工具碳排放,得到冷库非制冷碳排放量;最后,将冷库制冷碳排放量和非制冷碳排放量相加,得到冷库运行阶段年碳排放总量。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冷库运行阶段碳排放的量化分析,使人们能更加直观地认识到冷库中各部分碳排放量的占比,以便针对碳排放量较高的系统进行低碳节能技术的开发,促进冷库建筑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碳排放量的设计方法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针对冷库运行阶段年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1、近年来气候变暖、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碳排放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冷库是食品行业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在食品冷冻保鲜、储藏加工及冷藏运输中都承担着关键作用。 随着冷库规模的急剧增长,其较高的能耗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冷库的高能耗不仅直接增加了运行成本,提高了食品的市场价格,而且会增加碳排放,加剧全球温室效应。降低冷库运行维护中的能源消耗和由制冷剂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是顺应我国“碳中和”政策的发展趋势。为了更好实现冷库建筑的低碳减排,促进冷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针对冷库运行阶段年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从制冷和非制冷两个部分对冷库内各类系统的碳排放量进行了核算。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针对冷库运行阶段年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其目的在于,确定冷库运行阶段中各类系统的碳排放量,科学分析冷库运行阶段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冷库建筑低碳减排的目标。

2、一种针对冷库运行阶段年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s1.计算冷库制冷系统各部分的冷负荷能耗,所述冷负荷能耗包括:围护结构热流量能耗eφ1、货物热流量能耗eφ2、通风换气热流量能耗eφ3、电机运转热流量能耗eφ4和经营操作热流量能耗eφ5。

4、s2.计算冷库制冷系统的年能耗量ers。

5、s3.计算冷库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年发电量,所述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年发电量包括:冷库光伏系统的年发电量epv和冷库风力发电机组的年发电量ewt。

6、s4.计算冷库制冷系统的碳排放量crs。

7、s5.计算冷库制冷系统中使用制冷剂产生的碳排放量cr。

8、s6.计算冷库制冷碳排放量cref。

9、s7.计算冷库非制冷设备能耗,所述非制冷设备能耗包括:照明系统能耗el、冷风机能耗eac、融霜系统能耗ef、空气幕能耗ewc、自动控制系统能耗eauto、辅助加热设备能耗eah、循环泵能耗epu和电梯系统能耗ee。

10、s8.计算冷库非制冷设备的碳排放总量cu。

11、s9.计算冷库内运载工具碳排放cys。

12、s10.计算冷库非制冷碳排放量cun。

13、s11.计算冷库运行阶段年碳排放总量ct。

14、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eφ1的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5、根据冷库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系数αn、冷库围护结构外表面换热系数αw、冷库围护结构各层材料厚度δ、冷库围护结构各层材料导热系数λ、材料导热系数修正系数αλ和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rk,计算冷库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

16、 k=1/[1/αn+∑(δ/αλ+rk+1/αw)]    (1)

17、 k——冷库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2·k);

18、 αn——冷库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系数,w/(m2·k);

19、 αw——冷库围护结构外表面换热系数,w/(m2·k);

20、 δ——冷库围护结构各层材料厚度,m;

21、 λ——冷库围护结构各层材料导热系数,w/(m·k);

22、 αλ——材料导热系数修正系数;

23、 rk——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m2·k/ w。

24、s101.根据冷库第i类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i、冷库第i类围护结构的面积awi、冷库第i类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αi、冷库第j月的室内平均计算温度tij、冷库第i类围护结构在第j月的室外平均计算温度twi,j和冷库制冷系统在第j月的运行时长tj,计算围护结构热流量能耗eφ1;

25、 eφ1= 1/1000*σ[ki*awi*αi*(twi,j-tij)*tj]    (2)

26、 eφ1——围护结构热流量能耗,kwh;

27、 ki——冷库第i类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2·k);

28、 awi——冷库第i类围护结构的面积,m2;

29、 αi——冷库第i类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

30、 tnj——冷库第j月的室内平均计算温度,℃;

31、 twi,j——冷库第i类围护结构在第j月的室外平均计算温度,℃;

32、 tj——冷库制冷系统在第j月的运行时长,h。

33、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eφ2的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4、s102.确定冷库中货物的冷加工形式,所述冷库中货物的冷加工形式包括:使用吊轨进行冷加工、使用排管搁架进行冷加工和使用箱、框装直接堆码进行冷加工。

35、s103.若冷库中货物的冷加工形式为使用吊轨进行冷加工,则根据吊轨有效装载总长度l、吊轨单位长度装载量gd和冷加工周转次数n,计算冷库冷加工能力gd;

36、 gd=l*gd*n    (3)

37、 gd——冷库冷加工能力,kg/d;

38、 l——吊轨有效装载总长度,m;

39、 gd——吊轨单位长度装载量,kg;

40、 n——冷加工周转次数。

41、s104.若冷库中货物的冷加工形式为使用排管搁架进行冷加工,则根据搁架利用系数m、搁架各层水平面积之和ag、每件装载冷加工货物的容器所占面积ag和每件冷加工货物的净重gj和冷加工周转次数n,计算冷库冷加工能力gd;

42、 gd=n*(m*ag*gj)/ag    (4)

43、 gd——冷库冷加工能力,kg/d;

44、 m——搁架利用系数;

45、 ag——搁架各层水平面积之和,m2;

46、 ag——每件装载冷加工货物的容器所占面积,m2;

47、 gj——每件冷加工货物的净重,kg;

48、 n——冷加工周转次数。

49、s105.若冷库中货物的冷加工形式为使用箱、框装直接堆码进行冷加工,则根据冷库冷加工间净面积al、冷库冷加工间净高hl、冷库冷加工间的容积利用系数ηl、货物的计算密度ρf和冷加工周转次数n,计算冷库冷加工能力gd;

50、 gd= al*hl*ηl*ρf*n    (5)

51、 gd——冷库冷加工能力,kg/d;

52、 al——冷库冷加工间净面积,m2;

53、 hl——冷库冷加工间净高,m;

54、 ηl——冷库冷加工间的容积利用系数;

55、 ρf——货物的计算密度,kg/m3;

56、 n——冷加工周转次数。

57、s106.根据冷库冷加工能力gd、货物在冷加工间内初始降温时的比焓h1、货物在冷加工间内终止降温时的比焓h2和货物冷加工时间tl,计算货物放热量φ2a;

58、 φ2a= g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本专利技术专利是一种针对冷库运行阶段年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冷库中的碳排放来源分为制冷碳排放和非制冷碳排放两个部分,对冷库运行阶段年碳排放总量进行计算。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冷库运行阶段年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冷库运行阶段年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考虑了可再生能源系统提供的能源量与冷库内运载工具碳排放,使计算过程更加规范、准确。

4.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冷库运行阶段年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冷库中制冷碳排放和非制冷碳排放的计算公式和原理还可以用于其它建筑,例如办公楼、工厂等。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专利是一种针对冷库运行阶段年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冷库中的碳排放来源分为制冷碳排放和非制冷碳排放两个部分,对冷库运行阶段年碳排放总量进行计算。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冷库运行阶段年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大章谢晶杨智康王金锋霍昳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