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三进三出立体液冷液热结构的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5366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三进三出立体液冷液热结构的电池模组,包括底部液冷板、位于底部液冷板前后端的端板以及位于底部液冷板左右端的左侧面液冷板和右侧面液冷板,在上述组装好的端板、左侧面液冷板、右侧面液冷板以及底部液冷板围成的空间中连接有若干并列排布的电芯,右侧面液冷板的前端面上连接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右侧面液冷板上设有与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相连通的右侧面流道,左侧面液冷板的前端面上连接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左侧面液冷板上设有与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相连通的左侧面流道,底部液冷板的后端面上连接有第三进水口和第三出水口,底部液冷板上设有与第三进水口和第三出水口相连通的底部流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有三进三出立体液冷液热结构的电池模组,其属于新能源动力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0、
技术介绍

1、新能源发展已经迈过高速发展阶段,逐渐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尤其在初期新能源模组领域,圆柱、方形、软包三种电芯三足鼎立的局势已经转变,市场的发展已经开始快充模组领域的技术。

2、现有技术中液冷液热方面为单面底部液冷液热结构,在快充市场已经无法满足,在电芯容量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三元方形电芯进行5c以上的充放所产生的热量已经超出电芯正常工作状态温度,对快充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局限。

3、现有技术对电芯加热常用加热膜方式,加热膜在进行通电加热过程中出现空烧会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

4、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带有三进三出立体液冷液热结构的电池模组,电池模组采用立体液冷液热结构,电芯进行快充时立体液冷液热解决电芯温度快速增加后无法快速降温问题,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三进三出立体液冷液热结构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液冷板(10)、位于底部液冷板(10)前后端的端板(7)以及位于底部液冷板(10)左右端的左侧面液冷板(9)和右侧面液冷板(8),在上述组装好的端板(7)、左侧面液冷板(9)、右侧面液冷板(8)以及底部液冷板(10)围成的空间中连接有若干并列排布的电芯(14),所述右侧面液冷板(8)的前端面上连接有第一进水口(1)和第一出水口(2),所述右侧面液冷板(8)上设有与第一进水口(1)和第一出水口(2)相连通的右侧面流道(18),所述左侧面液冷板(9)的前端面上连接有第二进水口(3)和第二出水口(4),所述左侧面液冷板(9)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三进三出立体液冷液热结构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液冷板(10)、位于底部液冷板(10)前后端的端板(7)以及位于底部液冷板(10)左右端的左侧面液冷板(9)和右侧面液冷板(8),在上述组装好的端板(7)、左侧面液冷板(9)、右侧面液冷板(8)以及底部液冷板(10)围成的空间中连接有若干并列排布的电芯(14),所述右侧面液冷板(8)的前端面上连接有第一进水口(1)和第一出水口(2),所述右侧面液冷板(8)上设有与第一进水口(1)和第一出水口(2)相连通的右侧面流道(18),所述左侧面液冷板(9)的前端面上连接有第二进水口(3)和第二出水口(4),所述左侧面液冷板(9)上设有与第二进水口(3)和第二出水口(4)相连通的左侧面流道(19),所述底部液冷板(10)的后端面上连接有第三进水口(5)和第三出水口(6),所述底部液冷板(10)上设有与第三进水口(5)和第三出水口(6)相连通的底部流道(2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三进三出立体液冷液热结构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将端板(7)与底部液冷板(10)、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棱舰黄斌超刘滕许雷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创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