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脊髓电刺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脊髓电刺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52565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0 0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脊髓电刺激装置,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该脊髓电刺激装置包括了人工硬膜与电刺激传导模块,其中电刺激传导模块中的第一电极片与第二电极片均位于人工硬膜的第一薄膜层与第二薄膜层之间,并且间隔排布;当脊髓硬膜缺损较大时,由于该脊髓电刺激装置包括人工硬膜与电刺激传导模块,所以可以在修复脊髓硬膜的同时进行脊髓电刺激治疗,当电刺激传导模块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一电极片与第二电极片接收到由电刺激传导模块传输的电压信号,对目标脊髓神经进行电刺激,由于第一电极片与第二电极片位于人工硬膜之间,所以不用占用椎管的空间,避免了第一电极片与第二电极片挤压脊髓带来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具,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脊髓电刺激装置


技术介绍

1、脊髓损伤后,因组织微环境不利于神经再生而难以实现脊髓功能恢复,不仅对患者个人及其家庭造成巨大的痛苦,也给社会形成了极大的负担。

2、现有的,脊髓电刺激治疗属于康复医学领域中常见的治疗方法;脊髓电刺激是一种治疗慢性疼痛和肌肉麻痹的微创手术,通过给患者植入电极板刺激脊髓神经来控制或缓解病症;传统的脊髓电刺激方法局限于脊髓神经根的功能电刺激,其目的是为了通过电刺激的方法激活损伤脊髓下端残余功能的重建和恢复,但是传统的脊髓功能电刺激并不能真正的促进脊髓损伤部位的神经重建,因此这一技术近年来虽然在临床上有着显著的应用效果,但其实现过程中仍存在很多技术问题,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3、目前的脊髓电刺激的电极板都是通过贴附在脊髓硬膜外进行电刺激,但是针对脊髓硬膜缺损较大的情况,则需要先用人工硬膜修复后,再在人工硬膜外贴附电极板,由于椎管内空间狭窄,传统的人工硬膜外贴附的电极板可能会占用椎管内空间,挤压正常的脊髓组织,影响脑脊液的循环,进而造成颅内高压,脊髓空洞等严重后果。

4、对于脊髓电刺激电极的植入材料,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且不会对人体组织产生有害刺激或引发炎症反应,现有的电极板的植入材料包括合成高分子材料、聚氨酯材料、聚己内酯材料、聚氯乙烯材料等,这些材料仍然存在生物相容性较差的问题,可能会引发患者对电极板的植入材料的排斥反应,对治疗产生负面影响;并且,现有的电极板材料由于不够结实或者太滑,可能会产生位移,从而影响电极板的定位,进而降低刺激效果。

5、因此,提供一种不占用椎管内空间脊髓电刺激装置成为了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脊髓电刺激装置,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脊髓电刺激装置,所述脊髓电刺激装置包括:

3、人工硬膜以及电刺激传导模块;

4、所述人工硬膜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薄膜层与第二薄膜层;

5、所述电刺激传导模块包括第一电极片以及第二电极片;

6、所述第一电极片与所述第二电极片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薄膜层与所述第二薄膜层之间,且所述第一电极片与所述第二电极片间隔排布。

7、可选的,在上述的脊髓电刺激装置中,所述人工硬膜的材料为非定向胶原纤维材料。

8、可选的,在上述的脊髓电刺激装置中,所述电刺激传导模块还包括:

9、第一导线、第二导线以及插头;

10、所述第一导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片连接,且部分所述第一导线位于所述第一薄膜层与所述第二薄膜层之间;所述第一导线的第二端与所述插头的第一端连接;

11、所述第二导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极片连接,且部分所述第二导线位于所述第一薄膜层与所述第二薄膜层之间;所述第二导线的第二端与所述插头的第二端连接;

12、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用于传递电信号;所述插头用于连接电源。

13、可选的,在上述的脊髓电刺激装置中,所述电刺激传导模块还包括:

14、第一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固定装置位于所述人工硬膜与所述插头之间;

15、所述第一固定装置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

16、可选的,在上述的脊髓电刺激装置中,所述电刺激传导模块还包括:

17、第二固定装置;所述第二固定装置位于所述插头与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的连接端;

18、所述第二固定装置用于固定所述插头与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

19、可选的,在上述的脊髓电刺激装置中,所述电刺激传导模块还包括:

20、位于所述第一导线的外侧的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二导线的外侧的第二绝缘层。

21、可选的,在上述的脊髓电刺激装置中,所述第一电极片的材料为铂依合金材料;

22、所述第二电极片的材料为铂依合金材料。

23、可选的,在上述的脊髓电刺激装置中,所述第一导线的材料为铂依合金材料;

24、所述第二导线的材料为铂依合金材料。

25、可选的,在上述的脊髓电刺激装置中,所述第一固定装置的材料为医用硅胶材料或者聚氨酯材料。

26、可选的,在上述的脊髓电刺激装置中,所述第二固定装置的材料为医用硅胶材料或者聚氨酯材料。

27、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为:

2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脊髓电刺激装置,该脊髓电刺激装置包括了人工硬膜与电刺激传导模块,其中电刺激传导模块中的第一电极片与第二电极片均位于人工硬膜的第一薄膜层与第二薄膜层之间,并且间隔排布;当脊髓硬膜缺损较大时,由于该脊髓电刺激装置包括人工硬膜与电刺激传导模块,所以可以在修复脊髓硬膜的同时进行脊髓电刺激治疗,当电刺激传导模块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一电极片与第二电极片接收到由电刺激传导模块传输的电压信号,对目标脊髓神经进行电刺激,由于第一电极片与第二电极片位于人工硬膜之间,所以不用占用椎管的空间,避免了第一电极片与第二电极片挤压脊髓带来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脊髓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脊髓电刺激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髓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硬膜的材料为非定向胶原纤维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髓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刺激传导模块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脊髓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刺激传导模块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脊髓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刺激传导模块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脊髓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刺激传导模块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髓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片的材料为铂依合金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脊髓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的材料为铂依合金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脊髓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的材料为医用硅胶材料或者聚氨酯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脊髓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的材料为医用硅胶材料或者聚氨酯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髓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脊髓电刺激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髓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硬膜的材料为非定向胶原纤维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髓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刺激传导模块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脊髓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刺激传导模块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脊髓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刺激传导模块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脊髓电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秀梅马超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