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的连接件及表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49652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的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以及生耳;所述第一连接块和/或第二连接块的连接端平行设有多组连接孔;通过调节所述生耳连接不同的连接孔,实现对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连接状态下总长度的调节。本技术还提供包含上述连接件的表带。本技术的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可以是表扣、表粒或者表盘连接器中的一种,因此应用到表带上时,可以实现表扣与表粒的连接,或者表粒与表粒之间的连接,再或者表粒与表盘连接器的连接。本技术的连接件结构简单,调节方式灵活,能够实现穿戴设备的微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可穿戴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的连接件及设有该连接件的表带。


技术介绍

1、为了配合手表的佩戴效果,市场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表带,而如今流行的表带连接件的结构主要有蝴蝶扣以及磁吸扣。其中蝴蝶扣由于其佩戴舒适、适用于较粗的手腕、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表带在穿戴时的弯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手表当中;但是缺点在于多层折叠导致佩戴时候手腕不适。磁吸扣则是通过磁吸、连接组件进行连接,在不需要的时候可以断开,需要的时候才连接,并且佩戴时候非常平整服帖,大大降低了手腕不适等负面使用体验。

2、无论那种连接件,都有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是当应用在不锈钢表带、碳纤维表带等刚性表类时,没有办法进行长度的调节。当用户需要对表带进行长短调节,从而适应自己的手腕时,需要使用拆卸工具拆除或者添加1~2节的表粒。但是表粒本身也有一定的宽度,对于部分用户来说,可能存在少一个表粒过短,而多一个表粒过长的问题。所以,对于调节长度在1个表粒长度之内的需求,无法通过拆卸/加装表粒满足需求,使用体验差。

3、除了手表,类似的金属手环、手镯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实现微调的,且结构简单,不影响穿戴使用感的连接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可调节的连接件及表带,能够便捷实现穿戴手环或者表带长度可微调的目的。

2、具体的,本技术保护了一种可调节的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以及生耳;所述第一连接块和/或第二连接块的连接端平行设有多组连接孔;通过调节所述生耳连接不同的连接孔,实现对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连接状态下连接件总长度的调节。

3、本技术的连接件通过生耳连接两个连接块,通过不同的连接孔,且所述生耳为可拆卸的连接方式,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实现表带或者其他穿戴设备的长度的调节。

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块至少一端延伸,设有第一凸耳,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一端延伸并在该端两侧设有第二凸耳;所述连接孔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上;所述生耳通过所述连接孔连接所述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

5、本技术的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采用凹凸嵌合的方式实现二者之间不同距离的调节。优选所述第一连接块的至少一端延伸,形成第一凸耳,所述第二连接块与所述第一连接块的连接端设有凹槽位,使得两端就形成了第二凸耳,所述第一凸耳嵌入至所述凹槽位中,所述凹槽位有一定的深度,通过调节所述第一凸耳嵌入的深度,实现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连接状态下总长度的调节。

6、因此,本技术可以有两种实现方式。

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孔为贯穿孔。

8、本技术的一种方案为所述第一凸耳上设有1组或多组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二凸耳上设有至少2组第二贯穿孔。

9、优选的,所述第一凸耳上设有1组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二凸耳上设有2~3组第二贯穿孔。

10、具体应用到表带时,通过生耳贯穿第一贯穿孔、第二贯穿孔从而使表扣与表带连接起来。再通过选择不同的第二贯穿孔,从而使整个表带的长度能够微小调节。一般一个表粒的长度大约为4-10mm,因此不同第二贯穿孔的调节总长度小于4-10mm为佳。由于采用3个档位会增加加工难度,出现凹槽位过长而导致第一件连接件的延伸过长导致容易折损等问题,因此更为优选所述第二凸耳上分别设有2个档位的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一凸耳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凸耳的凹槽位匹配。

11、本技术的另一种方案为所述第一凸耳上设有多组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二凸耳上设有至少1组第二贯穿孔。

12、优选的,所述第一凸耳上设有2~3组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二凸耳设有1~3组第二贯穿孔。

13、本方案的区别在于设有多个第一贯穿孔,最为优选只有1个第二贯穿孔。这种方案也能实现长度的调节。同样加工也较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

14、优选的,所述生耳为普通生耳或单边开关生耳或双边开关生耳。

15、本技术可以采用的生耳类型不限,双托生耳或单边开关生耳或双边开关生耳均可。

16、更为优选的,所述第一贯穿孔内设有生耳避让槽,所述生耳避让槽为线型或t型。

17、当使用的生耳类型为单边开关生耳或双边开关生耳时,需要解决如何将生耳装配到第一贯穿孔中的问题。所以本技术对第一贯穿孔的结构进行了改良。具体的,本技术在第一贯穿孔内设有双边开关生耳避让槽,从而方便将双边开关生耳装配进第一贯穿孔内,当双边开关生耳装配到位时,双边开关生耳两侧的推手会从第一贯穿孔的顶部开孔露出,从而进入使用模式。

18、本技术还提供包含上述连接件的表带。

19、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块为表扣、表粒或者表盘连接器中的一种;所述第二连接块为表扣、表粒或者表盘连接器中的一种。

20、本技术的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可以是表扣、表粒或者表盘连接器中的一种,因此应用到表带上时,可以实现表扣与表粒的连接,或者表粒与表粒之间的连接,再或者表粒与表盘连接器的连接。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22、本技术的连接件结构简单,调节方式灵活,能够应用在穿戴设备领域,特别是手表领域,能够实现表带的微调,且操作简单,调节档位可选择,适于推广应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块(1)、第二连接块(2)以及生耳(3);所述第一连接块(1)和/或第二连接块(2)的连接端平行设有多组连接孔(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为贯穿孔,所述第一凸耳(11)上设有1组或多组第一贯穿孔(41),所述第二凸耳(21)上设有至少2组第二贯穿孔(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耳(11)上设有1组第一贯穿孔(41),所述第二凸耳(21)上设有2~3组第二贯穿孔(4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为贯穿孔,所述第一凸耳(11)上设有多组第一贯穿孔(41),所述第二凸耳(21)上设有至少1组第二贯穿孔(4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节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耳(11)上设有2~3组第一贯穿孔(41),所述第二凸耳(21)设有1~3组第二贯穿孔(42)。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生耳(3)为普通生耳(32)或单边开关生耳(33)或双边开关生耳(31)。

7.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可调节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贯穿孔(41)内设有生耳避让槽(100);所述生耳避让槽(100)为线型或T型。

8.一种表带,包含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可调节的连接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块为表扣、表粒或者表盘连接器中的一种;所述第二连接块为表扣、表粒或者表盘连接器中的一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块(1)、第二连接块(2)以及生耳(3);所述第一连接块(1)和/或第二连接块(2)的连接端平行设有多组连接孔(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为贯穿孔,所述第一凸耳(11)上设有1组或多组第一贯穿孔(41),所述第二凸耳(21)上设有至少2组第二贯穿孔(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耳(11)上设有1组第一贯穿孔(41),所述第二凸耳(21)上设有2~3组第二贯穿孔(4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为贯穿孔,所述第一凸耳(11)上设有多组第一贯穿孔(41),所述第二凸耳(21)上设有至少1组第二贯穿孔(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阳辉陈思颖周翔
申请(专利权)人:零壹创新新材料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