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管廊余热制冷除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4892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8
本技术涉及地下综合管廊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利用管廊余热制冷除湿系统,包括用于制冷降温处理的制冷(热泵)模块、用于与管廊进行热交换的第一换热模块和用于与用冷单元进行热交换的第二换热模块,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均与制冷模块连通。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换热组件向管廊内部散热,提升管廊内空气温度,使得管廊内空气含湿量远离饱和温度,有效避免管廊内部结露,降低管廊内设施的腐蚀风险;通过第二换热组件吸收用冷单元内的热量,满足用冷单元的制冷需求,实现了管廊内余冷的充分利用,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通过设置新风管,向管廊内通风,有效降低进入管廊内空气的含湿量,降低饱和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地下综合管廊,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管廊余热制冷除湿系统


技术介绍

1、综合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的“生命线”。

2、综合管廊深埋于地下,空间相对封闭,管廊内空气温度与管廊壁温度非常接近且远低于夏季外部日常温度,由于管廊内存在各种水源,空气湿度也接近饱和,管廊壁面温度随土壤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土壤的温度又随室外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但土壤的温度变化滞后于室外大气的温度波动,管廊内的空气温度滞后于壁面的温度,当外界大气温度迅速降低后,土壤温度降低导致管廊壁面温度降低,管廊内空气温度随土壤温度降低而逐渐降低,滞后性导致壁面附近先到达露点温度,从而产生结露,随着管廊内湿空气温度不断降低,水蒸气不断在管廊内部凝结成水,附着在供水管、排水管和廊壁的表面,造成廊壁腐蚀老化、供水管和排水管外表面锈蚀等,严重影响了管廊的正常工作环境,另外,为保证综合管廊内运维正常,管廊内需要日常通风换气,夏季外部空气潮湿,温度较高,当管廊内进行换气时,带入的外部湿热空气进入管廊内部,由于管廊内温度较低,外部湿热空气接触管廊内冷空气后会加剧结露的产生,同时也造成管廊内余热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利用管廊余热制冷除湿系统。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p>

3、一种利用管廊余热制冷除湿系统,包括用于制冷降温处理的制冷或热泵模块、用于与管廊进行热交换的第一换热模块和用于与用冷单元进行热交换的第二换热模块,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均与制冷或热泵模块连通。

4、优选的,第一换热模块包括若干并联连接的第一换热组件,若干第一换热组件设置在管廊内,向管廊内部散热。

5、优选的,第二换热模块包括若干并联连接的第二换热组件,若干第二换热组件分别设置在各用冷单元内,吸收各用冷单元内的热量。

6、优选的,一种利用管廊余热制冷除湿系统还包括向管廊内通风的新风管,新风管的出风口设置在管廊内。

7、优选的,若干第一换热组件通过第一管汇与制冷或热泵模块连接。

8、优选的,若干第二换热组件通过第二管汇与制冷或热泵模块连接。

9、优选的,第一换热组件设置为风冷换热器或翅片管换热器,传热系数大,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

10、优选的,第二换热组件设置为风机盘管,通过安装在各用冷单元内的中央空调的风机盘管与用冷单元室内,达到降温的效果。

11、优选的,制冷或热泵模块设置为冷水机组。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换热组件向管廊内部散热,提升管廊内空气温度,使得管廊内空气含湿量远离饱和温度,有效避免管廊内部结露,降低管廊内设施的腐蚀风险;

14、2.本技术通过第二换热组件吸收用冷单元内的热量,满足用冷单元的制冷需求,实现了管廊内余冷的充分利用,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15、3.本技术通过设置新风管,向管廊内通风,有效降低进入管廊内空气的含湿量,降低饱和温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管廊余热制冷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制冷降温处理的制冷或热泵模块(1)、用于与管廊(4)进行热交换的第一换热模块和用于与用冷单元进行热交换的第二换热模块,所述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均与所述制冷或热泵模块(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管廊余热制冷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模块包括若干并联连接的第一换热组件(2),若干所述第一换热组件(2)设置在管廊(4)内,向管廊(4)内部散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管廊余热制冷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模块包括若干并联连接的第二换热组件(3),若干所述第二换热组件(3)分别设置在各用冷单元内,吸收各用冷单元内的热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管廊余热制冷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向管廊(4)内通风的新风管(5),所述新风管(5)的出风口设置在管廊(4)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管廊余热制冷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第一换热组件(2)通过第一管汇(6)与制冷或热泵模块(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管廊余热制冷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第二换热组件(3)通过第二管汇(7)与制冷或热泵模块(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利用管廊余热制冷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2)设置为风冷换热器或翅片管换热器。

8.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利用管廊余热制冷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组件(3)设置为风机盘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管廊余热制冷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或热泵模块(1)设置为冷水机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管廊余热制冷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制冷降温处理的制冷或热泵模块(1)、用于与管廊(4)进行热交换的第一换热模块和用于与用冷单元进行热交换的第二换热模块,所述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均与所述制冷或热泵模块(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管廊余热制冷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模块包括若干并联连接的第一换热组件(2),若干所述第一换热组件(2)设置在管廊(4)内,向管廊(4)内部散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管廊余热制冷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模块包括若干并联连接的第二换热组件(3),若干所述第二换热组件(3)分别设置在各用冷单元内,吸收各用冷单元内的热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管廊余热制冷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向管廊(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辉李俊关艳艳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中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