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贴合弹性织物及其生产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4124413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层贴合弹性织物及其生产方法和用途,该织物为三层贴合织物,其面料层和里料层均采用聚酰胺假捻加工纱,中间层为防水透湿膜,依次贴合面料层、防水透湿膜以及里料层,再经过熟成、定型、轧光得到产品。所得织物的10回洗涤后耐水压达到1000mmH2O以上,透湿度达到5000g/m2/24h以上,弹性率5%~25%,10回洗涤后的剥离强度在260gf以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弹性织物具有柔软、舒适感、透气、高剥离强度以及接触冷感好。可应用于透湿防水加工面料中制作的衣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层压类弹性织物,该织物适用于户外运动服装等。
技术介绍
:近几年,参与户外运动的人愈来愈多,对户外运动用的面料的要求也愈来愈高,传统的面料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穿着的舒适性和功能性方面的要求。以前的运动服面料普遍存在有,手感不好,厚实,闷热等。还有,那些即使是具有弹性的贴合织物也存在伸缩回复性以及剥离的耐久性的一个问题。对于以上存在的这些问题,现在的市场方面都要求改盡口 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公开号CN1871124A的专利,提出了具有伸展性的透气织物;公开号CN200997931Y的专利中提出了具有拒水、拒油和防污性能,且防水透气的复合面料;公开号CN 2546479Y的专利提出了一种防水、透气、透湿的复贴面料。但以上专利在轻量感,柔软手感方面、接触冷感、剥离耐久性方面没有考虑周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剥离强度、柔软又有蓬松感、防水透湿的多层贴合弹性织物及其生产方法和用途。本专利技术的防水透湿的多层贴合弹性织物,其为三层织物,由面料层、中间层和里料层组成,面料层和里料层均采用聚酰胺假撚加工纱,中间层采用防水透湿膜,且该织物10回洗涤后的耐水压达到IOOOmmH2O以上,透湿度达到5000g/m2.24h以上,弹性率为5% 25%,10回洗涤后的剥离强度在260gf以上。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下面的手段解决:本专利技术定义的“多层贴合弹性织物”是指成品织物至少包括两种以上的织物层,这些层通过贴合连接在一起。一般优选第一层为机织物,第二层为贴合层或者涂层,优选贴合层(防水透湿膜),第三层优选与第一层相同组分的针织物。本专利技术面料的经纱和纬纱均采用聚酰胺假捻加工纱,且作为织物的特性,织物弹性满足弹性率5 <弹性率< 25 ;织物10回洗涤后的耐水压达到IOOOmmH2O以上,透湿度达到5000g/m2 *24h以上,10回洗涤后的剥离强度在260gf以上,蓬松度在0.35g/m3以上。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聚酰胺假捻加工纱,又称尼龙DTY纱,优选尼龙6假捻加工纱。经过专心的检讨,里料层使用尼龙6假捻纱的针织品后剥离强度显著提高。使用假捻纱的针织里料层同面料层一样富有弹性,假捻具有蜷缩性因而使得纱线开纤,贴合布的剥离强度也随之提高。并且,CR在20%以上的假捻纱因受假捻的影响,纱线的断面因而异形化、扁平化,贴合布的剥离强度也随之大大提高,因此被看好。本专利技术中10回洗涤后的剥离强度在260gf以上,优选400gf以上。10回洗涤后的耐水压在IOOOmmH2O以上,优选IOOOOmmH2O,透湿度在5000g/m2/24h以上,优选6000g/m2/24h以上。纱种优选加工纱。如果构成低密度的织物的经纱及纬纱是生丝,因为坯布在织造后要经过精炼、染色工程、以及之后的层压工程,容易发生外观不良,织造变得困难。为此,纱线优选加工纱,更优选假捻加工纱。由于采用加工纱,压胶带的热融树脂涂层的含浸溃性也因此提高。同时,织物的纤维密度即使降低,也不会损坏到其外观和触感。本专利技术中聚酰胺假捻加工纱的CR值在20%以上,优选25 % 60%,织物就具有一定的弹性回复,弹性率可以达到5 % 25%,耐久剥离强度也能达到400gf以上,而且这种织物制作的衣服具有一定的伸展性,穿着比较舒适。如果CR值低于20%的话,织物没有弹性,而且会很死板,面料层与中间层以及里料层间易剥离,制作的衣服也没有伸展性,穿着不舒适;如果CR值高于60%,织物弹性过高,织物易反复伸缩从而影响到剥离强度的耐久性,而且面料层在贴合时易起皱,品质变差。另外,本专利技术中的面料层聚酰胺假捻加工纱纤度为30 lOOdtex,优选50 80dtex,里料层聚酰胺假捻加工纱纤度为10 50dtex,优选15 30dtex,且面料层假捻加工纱单纱纤度<里料层假捻加工纱单纱纤度。这样构成的三层织物的总质量在80 180g。如果面料层的纤度高于lOOdtex,里料层的纤度高于50dteX,织物变得厚重,没有轻量感;如果面料层假捻加工纱的纤度低于30dtex,里料层假捻加工纱的纤度低于lOdtex,织物的强力会很低,而且也没有骨感。本专利技术织物优选面料层采用机织物,里料层采用针织物。其中针织物可以使圆编织物也可以是经编织物,其中更优选圆编织物。里料层采用圆编织物,接触冷感高,而且相对普通的机织物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够防止运动时出汗后的不舒适感,并且手感与肌肤触感优异。作为上述纺织品的组织,譬如,圆编织物优选平纹组织。作为平纹组织,织物的密度易降低,压胶带的热融树脂的含浸性也随之提高。里料层采用一种薄的、低纤度、低密度的圆编面料,增强了舒适性能,改善了内部的磨损和阻碍力,增强了衣服的透气性并减轻了衣服的重量。以增加透气性、皮肤舒适性、保暖性和贴合性。本专利技术织物的蓬松度在0.35g/cm3以上,优选0.35 0.6g/cm3,最优选0.45 0.55g/cm3,其计算公式是:织物的蓬松度(g/cm3)=单位面积质量(g/m2)/织物厚度(mm)。蓬松度最好在0.45 0.55g/cm3范围之间,此时手感会特别的柔软,即使是涂层产品也能得到无闷热感的面料,此时织物的耐久剥离强度会达到400gf/cm以上。蓬松度如果在0.35g/cm3以下,织物之间的空隙非常小,手感发硬,面料层与中间层以及里料层间易剥离;如果超过0.6g/cm3的话,织物就会变重,手感也发硬,面料层与中间层以及里料层易剥离,且不能得到缝制很好的织物。中间层的贴合薄膜优选防水透湿薄膜,作为上述防水透湿膜,既可以是无孔亲水性薄膜也可以是多孔膜。无孔轻水膜,由于薄膜本身没有孔隙,防水效果自然很好。透气主要通过其的亲水特性来实现,依靠衣服内外蒸汽压的差异,将蒸汽从压力高的地方转移到低的地方,从而实现了透气的功能。薄膜面上分布无数个具有疏水透气的微孔,即薄膜既能阻止水通过,又能让水蒸气通过,24h的透湿量可以达到5000g/m2以上。多孔膜是由:聚氨基甲酸酯树脂,聚酯树脂,硅酮树脂,多乙烯树脂乙醇树脂等的亲水性树脂胶,聚酯树脂,聚乙烯,聚丙烯等的多烯树脂,含氟系树脂,防水处理的聚氨基甲酸酯树脂等的疏水性树脂组成的。多孔膜表面每平方毫米有微孔1395万个以上,微孔直径0.2 0.3um,用于粘结的聚氨酯涂层,24h的透湿量可以达到6000g/m2以上。上述的可挠性膜的厚度适合在5um以上,优选10 300um,最优选10 lOOum。可挠性膜的厚度低于5um,生产困难;而厚度超过300um则会损坏可挠性膜的柔软性。可挠性膜厚度的测定:是用厚度仪(tekuiOkku公司制l/1000mm厚度仪),测定不含本身弹力荷重以外的荷重,测定后的平均厚度。本专利技术中的聚酰胺假撚加工纱制得的面料层和里料层在贴合前经过后整理加工过程,包括精练、中间定型、染色、干燥、树脂整理以及整理定型。精练:温度80 105°C,碱剂浓度5 10g/l,精炼剂浓度4 12g/l,精炼速度根据布的厚薄以及精练效果而决定,速度一般为15 80m/min。中间定型:温度150 220°C,速度50 90m/min。染色:采用酸性染料,并利用卷染机进行染色。功能性整理:为了突出织物的功能性,在树脂工程里添加发水剂、柔软剂,使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层贴合弹性织物,其特征是:该织物为三层贴合织物,其面料层和里料层均采用聚酰胺假捻加工纱,中间层为防水透湿膜,且该织物10回洗涤后的耐水压达到1000mmH↓[2]O以上,透湿度达到5000g/m↑[2].24h以上,弹性率为5%~25%,10回洗涤后的剥离强度在260gf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燕须山浩史原健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东丽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