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层地热能耦合太阳能的零碳供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4400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深层地热能耦合太阳能的零碳供热系统,其包括:太阳能集热模块,由多个排列分布的太阳能热水器组合构成,所述太阳能集热模块外接有供水管,用于将冷水输送至太阳能热水器中,所述太阳能集热模块外还设置有排水管;深层地热模块,由多个采热井构成,所述采热井内设有采热进口与采热出口,所述采热进口与采热出口在采热井中构成地热流动循环;耦合储热模块,与所述太阳能集热模块以及深层地热模块相连接,所述耦合储热模块将太阳能集热模块以及深层地热模块的热量整合并形成储存枢纽;用能单元,通过供热管与所述耦合储热模块相连接,所述耦合储热模块基于用能单元实际供热需求通过供热管调整热能的输送量和输送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热能利用,具体是一种深层地热能耦合太阳能的零碳供热系统


技术介绍

1、地热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由于其稳定、储量丰富的特征而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供暖;而太阳能集热技术主要是利用太阳辐射中的直射辐射和散射辐射进行光热转换成中低温热水,采集并传输给用热终端的技术,但由于太阳能的强度受季节、地点、气候等因素影响,属于一种不稳定的能源形式,多需要结合电辅助加热技术。目前,也有将中深层地热与太阳能集热装置集成,形成互补技术系统形式,如专利号为:cn116294294b的专利技术专利,其采用深层地热能与浅层地热能联合取热,并在地上地源热泵系统周围建立第一太阳能供暖循环系统,从而实现供热。虽然其创造性提出了深浅层地热耦合太阳能,但其耦合方式直接经过太阳能供暖循环系统补热,由于太阳能供暖循环系统储水空间大,导致地热在传输中需较长时间与太阳能耦合达到热交换,相较于燃气加热其热耦合效率低,难以满足用户端需求。

2、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深层地热能耦合太阳能的零碳供热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层地热能耦合太阳能的零碳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层地热能耦合太阳能的零碳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储热水箱(41)内位于相邻储热腔(42)之间设置有调节仓(43),所述调节仓(43)通过控制阀分别与上下相邻的各储热腔(42)相接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层地热能耦合太阳能的零碳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集热模块(1)上设有计时器以及温度传感器,所述太阳能集热模块(1)在各集热时间段基于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将加热水通过热管(11)或低温管(12)输送至真空储热水箱(41)中;>

4.根据权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层地热能耦合太阳能的零碳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层地热能耦合太阳能的零碳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储热水箱(41)内位于相邻储热腔(42)之间设置有调节仓(43),所述调节仓(43)通过控制阀分别与上下相邻的各储热腔(42)相接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层地热能耦合太阳能的零碳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集热模块(1)上设有计时器以及温度传感器,所述太阳能集热模块(1)在各集热时间段基于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将加热水通过热管(11)或低温管(12)输送至真空储热水箱(41)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层地热能耦合太阳能的零碳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储热模块(4)还包括:热耦合机构(5),安装在真空储热水箱(41)中部的所述储热腔(42)中,所述热耦合机构(5)上设有进热端与送热端,所述进热端通过保温管(45)与所述采热井的采热出口相接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深层地热能耦合太阳能的零碳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真空储热水箱(41)内的上部以及下部储热腔(42)中均设置有散热管(44),所述散热管(44)呈蛇形分布,所述直管(46)连接在散热管(44)的进端,且所述回流管连接在散热管(44)的排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深层地热能耦合太阳能的零碳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耦合机构(5)包括:多个排列设置的导热薄板(51),所述导热薄板(51)上垂直连接有支杆(52),所述支杆(52)将多个导热薄板(51)串接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虎何治亮蒋恕张凯余如洋倪锋汪勇李园平何川唐宇航
申请(专利权)人:数皮科技湖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