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建筑垃圾的填埋场封顶覆盖系统及其制备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4377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建筑垃圾的填埋场封顶覆盖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可以适用于具有不同气候条件的地区,降雨条件下,导排层能够将大部分入渗的雨水转化为侧向导排,降低雨水入渗进入防渗层;防渗层能够最大限度吸收和储存水分,从而防止水分入渗进入垃圾体。干燥条件下,导排层因其极低的水渗透系数可减少防渗层中水分散失,保证其具有良好的闭气性;同时,防渗层因其良好的持水能力,可保持足够的水分,维持较强的闭气性。另外,此封顶覆盖系统也实现了建筑垃圾的有效回收利用,能够释放建筑垃圾所占填埋场库容,具有取材方便,施工简单,耐久性好,维护成本低等特点,避免了在传统覆盖系统中由于土工膜的使用产生的一系列稳定性与老化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垃圾填埋,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建筑垃圾的填埋场封顶覆盖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系统功能在于生态修复与“防渗闭气”,即减少降雨入渗垃圾体与渗滤液的产生,降低地下水污染的风险;控制并利用填埋气,隔离恶臭,减排温室气体。

2、

3、目前,国内垃圾填埋场普遍采用由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hdpe)土工膜作为防渗闭气核心的复合覆盖系统。由于其渗透性较低,理想工况下可满足覆盖系统的服役要求。然而,土工膜与土壤之间的抗滑力通常较小,导致土工膜覆盖系统发生失稳破坏的风险很高。施工过程中,土工膜易被穿刺,产生破损,极大削弱其防渗闭气效果,无法在恶劣条件下发挥良好的长期服役性能。此外,土工膜造价高昂,填埋场覆盖系统建造成本会因此大大增加。为解决土工膜覆盖系统的缺点,土质覆盖系统已成为国内外科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4、近年来,出现了一种基于水分储存-释放原理的毛细阻滞型覆盖系统。它是由一层细粒土下卧一层粗粒土而成,利用粗细层界面处的毛细阻滞作用来增大上部细粒土层的储水能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建筑垃圾的填埋场封顶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气层、防渗层和导排层,所述防渗层铺设于所述排气层上,所述导排层铺设于所述防渗层上,所述排气层由再生混凝土粗骨料构成,所述防渗层主要由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细骨料构成,所述导排层由再生混凝土粗骨料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建筑垃圾的填埋场封顶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层的厚度为0.2m~0.4m,压实相对密度不低于0.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建筑垃圾的填埋场封顶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构成排气层的再生混凝土粗骨料构成的颗粒粒径为10mm~4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建筑垃圾的填埋场封顶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气层、防渗层和导排层,所述防渗层铺设于所述排气层上,所述导排层铺设于所述防渗层上,所述排气层由再生混凝土粗骨料构成,所述防渗层主要由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细骨料构成,所述导排层由再生混凝土粗骨料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建筑垃圾的填埋场封顶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层的厚度为0.2m~0.4m,压实相对密度不低于0.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建筑垃圾的填埋场封顶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构成排气层的再生混凝土粗骨料构成的颗粒粒径为10mm~4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建筑垃圾的填埋场封顶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层的饱和渗透系数不高于1×10 -7 m/s,厚度为0.8m~1.0m,所述防渗层的压实度不低于0.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建筑垃圾的填埋场封顶覆盖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中奎魏薇陈延博郭浩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岩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