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以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4278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以及电子设备,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单元,包括第一和第二配线、发光元件和像素电路;第一驱动单元,向第一配线顺序施加选择脉冲;以及第二驱动单元,向每条第二配线施加包括第一至第三电压的信号脉冲。每个像素电路均包括采样信号脉冲的第一晶体管,以及驱动一个发光元件的第二晶体管。在第二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校正开始之前以及在该一个发光元件关闭的时期内,在第二驱动单元施加第一电压时第一驱动单元施加选择脉冲,并且在第二驱动单元施加第二电压时第一驱动单元施加选择脉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具有用于每个像素的发光元件和像素电路的 显示单元、以及用于驱动像素电路的驱动单元的显示装置,并涉及 该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本专利技术同样涉及具有该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的领域中,使用发光亮度根据流动电流值改变的电流驱动型光学元件(例如,有机EL (电 致发光)元件)作为像素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被开发并且商业化。有才几EL元件是不同于液晶元件等的自发光元件。因此,在使 用有机EL元件的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中,不需要光源 (背光)。因此,与需要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比较,图像的可见度 更高,功摔C更〗氐,并且元件的响应更十夬。作为有机EL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如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存 在筒单(无源)矩阵方法和有源矩阵方法。尽管简单(无源)矩阵 方法的结构简单,但是具有难以实现大尺寸高分辨率显示装置的缺 点。因此,目前,积才及发展了有源矩阵方法。在有源矩阵方法中, 通过在为每个发光元件配置的驱动电路中所设置的有源元件(通常 地,TFT (薄膜晶体管))来控制在为每个像素设置的发光元件中流动的电 流。通常,有机EL元件的电流-电压(I-V)特性随着时间而劣化 (随时间劣化)。在用于电流驱动的有机EL元件的像素电路中,当 有才几EL元件的I-V特性随着时间改变时,有才几EL元件和与该有枳^ EL元件串联连接的驱动晶体管之间的分压比改变,使得驱动晶体 管的栅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Vgs也改变。结果,在驱动晶体管中流 动的电流值改变,使得在有机EL元件中流动的电流值也改变,并 且发光亮度也才艮据电流值而改变。此外,存在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Vth和迁移率p随着时间改 变、或由于制造处理的变化而在像素电路间不同的情况。在驱动晶 体管的阈值电压Vth和迁移率ja在像素电路间不同的情况下,在驱 动晶体管中流动的电流值在像素电路间变化。因此,即使当向驱动 晶体管的栅极施加相同的电压时,有机EL元件的发光亮度也会变 化,并且屏幕的均匀性劣化。因此,为了保持有机EL元件的发光亮度而不受有机EL元件 的I-V特性随时间的变化和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Vth和迁移率 随着时间的变化的影响,发展了这样的显示装置,其具有补偿有枳i EL元件的I-V特性波动的功能和校正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Vth 和迁移率in的波动的功能(例如,参见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 2008-083272号)。图10示出了在JP2008-083272A中描述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构 造。在图IO中示出的显示装置100具有其中以矩阵设置多个像素 120的显示单元110,以及用于驱动每一个^象素120的驱动单元(水 平驱动电路130、写入扫描电路140、以及电源扫描电路150)。每个像素120均包括用于红色的像素120R、用于绿色的像素 120G、以及用于蓝色的像素120B。如图11中示出的,像素120R、 120G、以及120B包括有机EL元件121(有机EL元件121R、 121G、以及121B)和与有机EL元件121连接的像素电路122。像素电路 122包括用于采样的晶体管Tws、保持电容器Cs、以及用于驱动的 晶体管TDr,并且具有2TrlC电路结构。从写入扫描电路140引出 的栅"f及线WSL形成为在4于方向上延伸,并且连"l妄至晶体管Tws的 栅极。从电源扫描电路150引出的漏极线DSL同样形成为在行方向 上延伸,并且连接至晶体管Tor的漏极。从水平驱动电路130引出 的信号线DTL形成为在列方向上延伸,并且连4妄至晶体管Tws的 漏极。晶体管Tws的源极连接至用于驱动的晶体管TDr的栅极,并且连接至保持电容器CS的一端。晶体管TDr的源极和保持电容器Cs的另一端连4妄至有才几EL元件121R、 121G或121B (在下文, 简称为"有机EL元件121R等")的阳极。有机EL元件121R等的阴才及连4妄至4妾;l也线GND。图12表示在图10中示出的显示装置100中的各种波形的实例。 图12表示这样一种状态,其中,对栅极线WSL施加两种电压(Von 和Voff( <Von )),对漏才及线DSL施加两种电压(Vcc和Vini( <Vcc )), 并且对信号线DTL施加两种电压(Vsig和Vofs (〈Vsig))。此外, 图12表示晶体管Tor的栅极电压Vg和源极电压Vs根据对栅极线 WSL、漏极线DSL和信号线DTL施加电压而即刻改变的状态。首先,准备Vth校正。具体地,电源扫描电路150将漏极线 DSL的电压从Vcc降低至Vini (1 )。结果,源极电压Vs降低至 Vini,并且有才几EL元件121等的光熄灭。此时,斥册极电压Vg也由 于经由保持电容器Cs的耦合而降低。其次,当信号线DTL的电压 是Vofs时,写入扫描电3各140将栅4及线WSL的电压从Voff增加至 Von(T2)。结果,栅极电压Vg降低至Vofs。接着,校正Vth。具体地,当信号线DTL的电压是Vofs时, 电源扫描电路150将漏极线DSL的电压从Vini增加至Vcc ( T3 )。 结果,电流Ids在晶体管Tor的漏极和源极之间流动,并且源极电 压Vs升高。此后,在水平驱动电路130将信号线DTL的电压从Vofs 切换至Vsig之前,写入扫描电路140将4册才及线WSL的电压从Von 降低至Voff(T4)。结果,晶体管Tor的栅极浮置,并且Vth校正暂 停。在Vth校正停止时期,在不同于执行Vth校正的行(像素)的 另一行(像素)中对信号线DTL的电压进行采样。在Vth校正不 充分的情况下,即,在晶体管Tor的栅极和源极之间的电位差Vgs 比晶体管Tor的阈值电压Vth更大的情况下,在Vth才交正停止时期 在先前执行Vth校正的4亍(像素)中,电流Ids在晶体管TDr的漏 极和源极之间流动,并且因此源极电压Vs也升高,并且栅极电压 Vg也通过经由保持电容器Cs的耦合而升高。在Vth冲交正停止时期结束之后,再次开始Vth校正。具体地, 当信号线DTL的电压是Vofs以及Vth校正是可能的情况下,写入 扫描电路140将栅极线WSL的电压从Voff增加至Von ( T5 ),并且 将晶体管Tor的栅极连接至信号线DTL。此时,在源极电压Vs比 Vofs-Vth更低的情况下(在Vth校正没有完成的情况下),电流Ids在晶体管TDr的漏极和源极之间流动直到晶体管T&截止(直到电位差Vgs变为Vth )。结果,保持电容器Cs被充电至Vth,电位差Vgs 变为Vth。之后,在水平驱动电路130将信号线DTL的电压从Vofs 切才奂到Vsig之前,写入扫描电路140 ^!夸4册才及线WSL的电压A人Von 降低至Voff (T6)。结果,晶体管Tor的栅极浮置,使得电位差Vgs保持在Vth而与信号线DTL的电压的大小无关。以这种方式,通 过将电位差Vgs设定为Vth,即使当晶体管TDr的阈值电压Vth在 像素电路122间变化时也可防止有机EL元件121等的发光亮度变化。此后,在Vth校正停止时期,水平驱动电路130将信号线DTL 的电压乂人Vofs切」换至Vsig。在Vth校正停止时期结束之后,执行写入和p校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单元,包括以行配置的多条第一配线、以列配置的多条第二配线、以行和列配置的多个发光元件、以及以行和列配置的多个像素电路; 第一驱动单元,向多条所述第一配线顺序施加选择脉冲;以及 第二驱动单元,向每条 所述第二配线施加包括第一电压、第二电压、以及第三电压的信号脉冲,所述第一电压的电压高于所述第二电压,并且所述第三电压对应于视频信号, 其中,每个所述像素电路均包括采样信号脉冲的第一晶体管,以及驱动对应的一个发光元件的第二晶体管,   在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校正开始之前以及在所述对应的一个发光元件关闭的时期内,当通过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对每条所述第二配线施加所述第一电压时,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对所述第一配线施加所述选择脉冲,并且 此后,当通过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对每条所 述第二配线施加所述第二电压时,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对所述第一配线施加所述选择脉冲。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丰村直史内野胜秀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