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用的低碳墙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4104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3
本技术涉及保温墙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用的低碳墙体。包括:墙体、散热管和供热组件;所述墙体用于装配成房屋;所述散热管预埋在墙体内部;所述供热组件与散热管连通,并将热量沿散热管持续输送至墙体上。该墙体集传动的保温层和地暖功能于一体,结构简单,装配完易于使用,对室内的温度调节效果好,低碳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保温墙体,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用的低碳墙体


技术介绍

1、目前现有的建筑一般包括墙体、屋顶、楼地面,墙体以砖、钢筋、混凝土为主体,并且利用保温材料对墙体进行保温;墙体搭建完成后通常会采用钢筋混凝土板或者轻钢结构加屋面瓦作为屋顶。此类建筑结构单一、隔热性能差,室内温度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会加大室内空调、暖气等电器的使用,大量建设会加剧对能源的消耗,同时也会加剧对环境的破坏。

2、另外,在温度变化较大的地区,建筑墙体外的保温层并不能完全解决室内保暖的问题,室内还要铺设地暖或是通暖气,从而出现重复施工,浪费资源的问题。因此,亟需解决。

3、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用的低碳墙体,该墙体集传动的保温层和地暖功能于一体,结构简单,装配完易于使用,对室内的温度调节效果好,低碳环保。

2、为达到所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的低碳墙体,包括:墙体、散热管和供热组件;所述墙体用于装配成房屋;所述散热管预埋在墙体内部;所述供热组件与散热管连通,并将热量沿散热管持续输送至墙体上。

3、优选的,所述墙体的沿水平方向依次分为室外承重层、加热层和室内装饰层;所述室外承重层安装在承重梁上,用于承重;所述散热管安装在加热层内;所述室内装饰层构成房间的内墙面。

4、优选的,所述加热层沿长度方向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至少有两个,并沿加热层的高度方向等间隔分布,且空腔构成散热管安装的通道。

5、优选的,所述散热管设置为沿墙体的墙面内部迂回行进的管路,管路的一端为进水管口,另一端为出水管口;所述供热组件与散热管的进水管口和出水管口均连通。

6、优选的,所述供热组件包括热水桶和太阳能加热器;所述热水桶上设有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

7、所述第一出水管的一端与热水桶中的冷水仓连通,另一端与太阳能加热器连通,并将冷水仓中的水导入太阳能加热器内加热;所述第二进水管的一端与热水桶中的热水仓连通,另一端与太阳能加热器的热水出口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的一端与自来水连通,另一端与热水桶中的冷水仓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的一端与热水桶中的热水仓连通,另一端与散热管的进水管口连通;所述散热管的出水管口通过连接管道与第一出水管连通。

8、优选的,还包括增压泵;所述增压泵安装在第二出水管上。

9、优选的,所述室外承重层和加热层之间设有用于阻隔热量传递的保温棉。

10、优选的,所述空腔设为喇叭状,且喇叭口与室内装饰层相对。

11、优选的,所述加热层和室内装饰层之间设有金属挂网。

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3、(1)、本技术通过在墙体内部设置调节墙体温度的散热管,同时散热管与提供热量的供热组件连接。这不仅将传统的保温层和暖气的功能集于一体,实现了墙体温度和室内温度自主调节,避免了保暖设施上的重复施工,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14、(2)、本技术在墙体的加热层内部设置空腔,不仅构成散热管的安装通道,同时能够使得墙体更好的隔绝室内室外的温度传输,提升了墙体的保温隔热的功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用的低碳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10)、散热管(20)和供热组件;所述墙体(10)用于装配成房屋;所述散热管(20)预埋在墙体(10)内部;所述供热组件与散热管(20)连通,并将热量沿散热管(20)持续输送至墙体(1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的低碳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0)的沿水平方向依次分为室外承重层(11)、加热层(12)和室内装饰层(15);所述室外承重层(11)安装在承重梁上,用于承重;所述散热管(20)安装在加热层(12)内;所述室内装饰层(15)构成房间的内墙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的低碳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层(12)沿长度方向内设有空腔(121);所述空腔(121)至少有两个,并沿加热层(12)的高度方向等间隔分布,且空腔(121)构成散热管(20)安装的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的低碳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20)设置为沿墙体(10)的墙面内部迂回行进的管路,管路的一端为进水管口(21),另一端为出水管口(22);所述供热组件与散热管(20)的进水管口(21)和出水管口(22)均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的低碳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组件包括热水桶(30)和太阳能加热器(50);所述热水桶(30)上设有第一出水管(31)、第二出水管(41)、第一进水管(34)和第二进水管(3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的低碳墙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增压泵(40);所述增压泵(40)安装在第二出水管(41)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或6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的低碳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承重层(11)和加热层(12)之间设有用于阻隔热量传递的保温棉(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的低碳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121)设为喇叭状,且喇叭口与室内装饰层(15)相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的低碳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层(12)和室内装饰层(15)之间设有金属挂网(14)。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用的低碳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10)、散热管(20)和供热组件;所述墙体(10)用于装配成房屋;所述散热管(20)预埋在墙体(10)内部;所述供热组件与散热管(20)连通,并将热量沿散热管(20)持续输送至墙体(1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的低碳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0)的沿水平方向依次分为室外承重层(11)、加热层(12)和室内装饰层(15);所述室外承重层(11)安装在承重梁上,用于承重;所述散热管(20)安装在加热层(12)内;所述室内装饰层(15)构成房间的内墙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的低碳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层(12)沿长度方向内设有空腔(121);所述空腔(121)至少有两个,并沿加热层(12)的高度方向等间隔分布,且空腔(121)构成散热管(20)安装的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的低碳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20)设置为沿墙体(10)的墙面内部迂回行进的管路,管路的一端为进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瑶周坚姿杨智轲马衎马锦浩王艳美何宗杰王清军辛炜杨明江范瑜李淞唐煌蒋利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