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温机的油口过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3952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温机的油口过滤结构,主要包括油口连接管、管路连接管、过滤组件、固定组件以及油污接收组件,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管,所述过滤管的一端与第一管体插接,另一端与第二管体插接,过滤管朝向第二管体的一端内部固定安装有过滤网板,过滤管的外部固定套接有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环的一侧与限位环抵接,另一侧固接有若干固定杆,固定杆滑动贯穿第一固定环设置,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对固定杆进行固定,所述油污接收组件位于过滤组件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固定连接,用于在对过滤网板进行清理时接收油污。本技术对过滤管进行拆装时不需要借助其它工具,且操作简单,便于对过滤管内部的过滤网板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油温机,尤其涉及一种油温机的油口过滤结构


技术介绍

1、油温机是以油作为传热介质的一种经济环保的温控设备,其广泛应用于塑胶成型、导光板压铸、橡胶轮胎成型、化工反应釜、粘合、密炼等行业领域中。

2、油温机的侧壁上通常设置有出油口和进油口,为了滤除油中杂质,通常会在进油口前端安装过滤结构,通过过滤结构再由其它输油管路进行连通,现有油口过滤结构通常包括过滤管以及安装在过滤管内的过滤网板,使用时,过滤管的一端通过法兰、多个螺栓等与油口端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法兰、多个螺栓等与输油管路固定连接,安装过程中需要借助工具一个一个地拧动螺栓,操作繁琐,不便拆装,进而不方便对过滤管内部的过滤网板进行清理,因此,亟需一种油温机的油口过滤结构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2、鉴于上述现有一种油温机的油口过滤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温机的油口过滤结构,主要包括油口连接管、管路连接管、过滤组件、固定组件以及油污接收组件,所述油口连接管包括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一法兰以及与所述第一管体另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环,所述管路连接管包括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法兰以及与所述第二管体另一端固定连接的限位环,所述过滤组件拼接在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管,所述过滤管的一端与第一管体插接,另一端与第二管体插接,所述过滤管朝向第二管体的一端内部固定安装有过滤网板,所述过滤管的外部固定套接有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环的一侧与限位环抵接,另一侧固接有若干固定杆,所述固定杆滑动贯穿第一固定环设置,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对固定杆进行固定,所述油污接收组件位于过滤组件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固定连接,用于在对过滤网板进行清理时接收油污。

4、作为本技术所述油温机的油口过滤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内壁分别固接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且所述过滤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适配插接。

5、作为本技术所述油温机的油口过滤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杆设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过滤管的前后侧。

6、作为本技术所述油温机的油口过滤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左右两侧开设有相互连通的通槽,且固定杆滑动贯穿通槽设置。

7、作为本技术所述油温机的油口过滤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卡合帽以及与固定杆内部嵌合的插杆,所述卡合帽与第一固定环卡合连接,所述卡合帽的两侧均固接有卡合板,所述卡合板与固定杆卡合连接,所述插杆贯穿卡合板设置,所述插杆的外端固接有推拉板,所述推拉板朝向固定杆的一侧固接有第一磁片,所述第一磁片上磁性相吸有第二磁片,所述第二磁片与固定杆远离第二固定环的一端固定连接。

8、作为本技术所述油温机的油口过滤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杆上于第一固定环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卡合槽,所述卡合板与卡合槽卡合连接,所述固定杆远离第二固定环的一端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与卡合槽连通,且所述插杆与插孔适配插接。

9、作为本技术所述油温机的油口过滤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卡合板的左右两侧开设有相互连通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插孔对应设置,且内径一致。

10、作为本技术所述油温机的油口过滤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油污接收组件包括一对对称设置的l型支撑板,一对所述l型支撑板的顶端分别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底部固定连接,一对所述l型支撑板之间活动设置有油污接收盒,所述油污接收盒的两侧均固接有耳板,所述耳板支撑在一对l型支撑板的横板上,且与l型支撑板上固接的凸块卡合连接。

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2、本技术中过滤管通过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固定杆、固定组件等的配合使用,固定安装在油口连接管和管路连接管之间,安装过程中不需要借助其它工具,操作较为简单,便于对过滤管进行拆装,从而方便对过滤管内部的过滤网板进行清理。

13、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油污接收组件,能够在对过滤网板进行清理时接收油污以及污水等,避免油污掉落地面增加卫生清理难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温机的油口过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温机的油口过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101)和第二管体(201)的内壁分别固接有第一密封圈(104)和第二密封圈(204),且所述过滤管(30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密封圈(104)、第二密封圈(204)适配插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温机的油口过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304)设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过滤管(301)的前后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温机的油口过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环(103)的左右两侧开设有相互连通的通槽,且固定杆(304)滑动贯穿通槽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温机的油口过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400)包括卡合帽(401)以及与固定杆(304)内部嵌合的插杆(406),所述卡合帽(401)与第一固定环(103)卡合连接,所述卡合帽(401)的两侧均固接有卡合板(402),所述卡合板(402)与固定杆(304)卡合连接,所述插杆(406)贯穿卡合板(402)设置,所述插杆(406)的外端固接有推拉板(403),所述推拉板(403)朝向固定杆(304)的一侧固接有第一磁片(404),所述第一磁片(404)上磁性相吸有第二磁片(405),所述第二磁片(405)与固定杆(304)远离第二固定环(303)的一端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温机的油口过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304)上于第一固定环(103)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卡合槽(305),所述卡合板(402)与卡合槽(305)卡合连接,所述固定杆(304)远离第二固定环(303)的一端开设有插孔(306),所述插孔(306)与卡合槽(305)连通,且所述插杆(406)与插孔(306)适配插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温机的油口过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板(402)的左右两侧开设有相互连通的限位孔(407),所述限位孔(407)与插孔(306)对应设置,且内径一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温机的油口过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污接收组件(500)包括一对对称设置的L型支撑板(501),一对所述L型支撑板(501)的顶端分别第一管体(101)、第二管体(201)底部固定连接,一对所述L型支撑板(501)之间活动设置有油污接收盒(502),所述油污接收盒(502)的两侧均固接有耳板(503),所述耳板(503)支撑在一对L型支撑板(501)的横板上,且与L型支撑板(501)上固接的凸块(504)卡合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温机的油口过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温机的油口过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101)和第二管体(201)的内壁分别固接有第一密封圈(104)和第二密封圈(204),且所述过滤管(30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密封圈(104)、第二密封圈(204)适配插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温机的油口过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304)设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过滤管(301)的前后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温机的油口过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环(103)的左右两侧开设有相互连通的通槽,且固定杆(304)滑动贯穿通槽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温机的油口过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400)包括卡合帽(401)以及与固定杆(304)内部嵌合的插杆(406),所述卡合帽(401)与第一固定环(103)卡合连接,所述卡合帽(401)的两侧均固接有卡合板(402),所述卡合板(402)与固定杆(304)卡合连接,所述插杆(406)贯穿卡合板(402)设置,所述插杆(406)的外端固接有推拉板(403),所述推拉板(403)朝向固定杆(304)的一侧固接有第一磁片(404),所述第一磁片(404)上磁性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林吴俊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欧能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