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3808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1
本申请公开一种连接装置,属于电连接设计技术领域。所公开的连接装置包括弹性锁扣、锁止件和可插接配合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用于与第一电缆相连,第二连接器用于与第二电缆相连;弹性锁扣设于第一连接器,且弹性锁扣与第一连接器之间具有容纳空间,弹性锁扣具有朝容纳空间凸出的第一限位凸起,在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插接配合的情况下,第二连接器的部分位于容纳空间内;锁止件套设于弹性锁扣,且与弹性锁扣滑动配合,在锁止件沿第一方向滑动至锁止位置的过程中,锁止件可挤压弹性锁扣,以使第一限位凸起进入第二连接器的环形凹槽内,并与环形凹槽限位配合。上述方案能够解决相关技术涉及的连接装置存在连接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电连接设计,具体涉及一种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1、连接装置通常用于不同电缆之间的快速电连接或分离,连接装置具体可以包括可插接配合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与第一电缆相连,第二连接器与第二电缆相连,且第一电缆可以与电源相连,第二电缆可以与用电设备相连,当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插接配合时,可以实现不同电缆之间的快速电连接。

2、但在具体运输或施工中,可能存在拉拽电缆或使连接装置意外处于振动状态的情况,此时,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之间容易产生松动,这容易导致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的插接不稳定,进而容易导致不同电缆之间存在电连接不稳定的现象。

3、综上,相关技术涉及的连接装置存在连接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公开一种连接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涉及的连接装置存在连接不稳定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3、一种连接装置,用于电连接第一电缆与第二电缆,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弹性锁扣、锁止件和可插接配合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

4、所述第一连接器用于与所述第一电缆相连,所述第二连接器用于与所述第二电缆相连;

5、所述弹性锁扣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器,且所述弹性锁扣与所述第一连接器之间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弹性锁扣具有朝所述容纳空间凸出的第一限位凸起,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插接配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连接器的部分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6、所述锁止件套设于所述弹性锁扣,且与所述弹性锁扣滑动配合,在所述锁止件沿第一方向滑动至锁止位置的过程中,所述锁止件可挤压所述弹性锁扣,以使所述第一限位凸起进入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环形凹槽内,并与所述环形凹槽限位配合。

7、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8、本申请中,当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插接配合时,可实现电连接第一电缆与第二电缆的目的,并且,在锁止件沿第一方向滑动至锁止位置的过程中,锁止件可挤压弹性锁扣,以使弹性锁扣的第一限位凸起进入第二连接器的环形凹槽内,并与环形凹槽限位配合,即通过第一限位凸起和环形凹槽可以稳定连接弹性锁扣和第二连接器,由于弹性锁扣设于第一连接器,因此,第一限位凸起和环形凹槽可以稳定连接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当意外拉拽第一电缆与第二电缆或使连接装置处于振动状态的情况时,由于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通过第一限位凸起和环形凹槽稳定连接,因此,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不容易产生松动,进而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的插接配合较为稳定。因此,本申请公开的连接装置能够解决相关技术涉及的连接装置存在连接不稳定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装置,用于电连接第一电缆与第二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弹性锁扣(100)、锁止件(200)和可插接配合的第一连接器(300)与第二连接器(4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锁扣(100)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端(120)和第二端(130),所述第二端(130)与所述第一连接器(300)相连,所述第一端(120)朝所述锁止件(200)的内壁(210)延伸,所述内壁(210)开设有第一限位槽(220),在所述锁止件(200)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至所述锁止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内壁(210)可挤压所述弹性锁扣(100),且在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10)与所述环形凹槽(410)限位配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端(120)与所述第一限位槽(220)限位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200)开设有导向斜面(230),所述导向斜面(230)与所述内壁(210)相连,在所述锁止件(200)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至所述锁止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导向斜面(230)可与所述第一端(120)导向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120)具有与所述内壁(210)接触的表面,所述表面为弧形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复位件(520),所述锁止件(200)具有朝所述弹性锁扣(100)凸出的第一凸起(240),所述弹性锁扣(100)具有朝所述锁止件(200)凸出的第二凸起(140),所述第一凸起(240)与所述第二凸起(14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依次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52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凸起(240)相连,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52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凸起(140)相连,在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10)与所述环形凹槽(410)解除限位配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520)可驱动所述锁止件(200)沿第二方向滑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锁扣(100)为弧形锁扣,且所述弹性锁扣(10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所述弹性锁扣(100)沿所述第一连接器(300)的周向依次设置,且各所述弹性锁扣(100)上均设有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10),各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10)均可与所述环形凹槽(410)限位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弹性连接件(530),各所述弹性锁扣(100)的外侧壁上均开设有安装槽(150),所述弹性连接件(530)为环形件,且所述弹性连接件(530)环绕各所述安装槽(150)设置,且在所述锁止件(200)沿第二方向滑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10)与所述环形凹槽(410)解除限位配合,且所述锁止件(200)可与所述弹性连接件(530)抵接,以带动所述第一连接器(300)和各所述弹性锁扣(100)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器(400),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件(530)为卡簧,且所述卡簧开设有第一开口(53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弹性锁扣(100)的内侧壁上均凸出设有第二限位凸起(160),且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70),所述第一连接器(300)开设有环形的第三限位槽(310),各所述第二限位凸起(160)与所述第三限位槽(31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限位配合,各所述第二限位槽(170)与所述第一连接器(300)上的环形凸起(32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限位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锁扣(100)上开设有第二开口(180),所述第二开口(180)沿所述锁止件(200)的滑动方向延伸。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装置,用于电连接第一电缆与第二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弹性锁扣(100)、锁止件(200)和可插接配合的第一连接器(300)与第二连接器(4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锁扣(100)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端(120)和第二端(130),所述第二端(130)与所述第一连接器(300)相连,所述第一端(120)朝所述锁止件(200)的内壁(210)延伸,所述内壁(210)开设有第一限位槽(220),在所述锁止件(200)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至所述锁止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内壁(210)可挤压所述弹性锁扣(100),且在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10)与所述环形凹槽(410)限位配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端(120)与所述第一限位槽(220)限位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200)开设有导向斜面(230),所述导向斜面(230)与所述内壁(210)相连,在所述锁止件(200)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至所述锁止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导向斜面(230)可与所述第一端(120)导向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120)具有与所述内壁(210)接触的表面,所述表面为弧形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复位件(520),所述锁止件(200)具有朝所述弹性锁扣(100)凸出的第一凸起(240),所述弹性锁扣(100)具有朝所述锁止件(200)凸出的第二凸起(140),所述第一凸起(240)与所述第二凸起(14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依次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52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凸起(240)相连,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52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凸起(140)相连,在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10)与所述环形凹槽(410)解除限位配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正春侯彦庄李小葱陈小奎毕猛田彦豪吴迪李晨邹勇王东波冯浩冀永浩李亚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