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拖链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3654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拖链电缆,包括用于放置电缆对其限位的拖链,所述拖链由若干个依次铰接的链节组成,每个所述链节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主体的另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每个所述第一连接部均与同一端相邻的第二连接部铰接,所述主体中部开设有用于容纳电缆的凹槽,每个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表面上均固定连接有链节连接组件,使用时根据实际需求和电缆的特性,通过链节连接组件将两个或更多个链节进行连接,从而调节拖链在弯曲时的半径,避免过度弯曲损坏电缆或弯曲度不足导致使用中存在不便的情况,减少使用中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拖链电缆


技术介绍

1、拖链电缆是一种可以跟随拖链进行来回移动而不易磨损的高柔性专用电缆便叫拖链电缆,通常也可称之拖曳电缆,坦克链电缆,在设备单元需要来回移动的场合,为了防止电缆纠缠、磨损、拉脱、挂和散乱,常把电缆放入电缆拖链中,对电缆形成保护,并且电缆还能随拖链实现来回移动,现有技术中设计有盖板安装于拖链的各链节,以增强拖链的密封性,进一步隔绝拖链的内部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在对拖链内部的设备进行更替或检查时需要打开盖板进行下一步操作,但现有结构中的盖板会在链节的上表面形成一个以上的槽口,而只有向正确的槽口内部施加压力盖板才会弹出,向错误的槽口内施加压力不起任何作用,甚至还会造成链节或盖板的损坏,为此申请号:cn202223398214.8,公开了一种电缆拖链。电缆拖链包括电相互连接的多个链节,链节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部,侧部的一端形成有卡接部;盖板,架设于两个侧部之间,盖板的端部侧向折弯形成与卡接部配合的卡爪,卡爪的顶端与侧部的邻接卡接部的壁部相互间隔,从而在顶端和壁部之间形成用于拆卸盖板的凹槽。本技术通过卡爪与卡接部的配合实现盖板与链节侧部的配合,并在链节的侧部生成可用于拆卸盖板的凹槽,使盖板拆卸更加简单直接,且盖板与链节配合时避免生成无用的凹槽,对正常的拆卸作业造成误导,从而降低因误操作对盖板造成的损坏,提高拆卸的正确率。

2、但是上述方案仍然具有一定的缺陷,专利技术人经研究发现,现有技术中拖链中链节之间转动角度以及其长度是固定的,所以在拖链进行移动弯曲时,弯曲的半径也是固定的,而不同的电缆受直径、材质等因素影响导致弯曲度不同,当拖链弯曲度大于电缆最大弯曲度时,可能会导致电缆过度折弯造成损坏,而弯曲度过小可能又会受情况限制造成使用中的不便,从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如何专利技术一种拖链电缆来改善这些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拖链电缆,旨在改善拖链中链节之间转动角度以及其长度是固定的,所以在拖链进行移动弯曲时,弯曲的半径也是固定的,而不同的电缆受直径、材质等因素影响导致弯曲度不同,当拖链弯曲度大于电缆最大弯曲度时,可能会导致电缆过度折弯造成损坏,而弯曲度过小可能又会受情况限制造成使用中的不便,从而存在一定局限性的问题。

2、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拖链电缆,包括用于放置电缆对其限位的拖链,所述拖链由若干个依次铰接的链节组成,每个所述链节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一侧表面的两端一体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主体的另一侧表面的两端一体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每个所述第一连接部均与同一端相邻的第二连接部铰接,所述主体中部开设有用于容纳电缆的凹槽,所述凹槽一侧顶端内壁铰接有盖板的一端,每个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表面上均固定连接有链节连接组件,每个所述链节连接组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于对应第一连接部一侧表面的一端,所述外壳一侧内壁上下两端设置有滑槽,每个所述滑槽中滑动安装有插杆,每个所述插杆均与自锁驱动机构连接且每个所述插杆的一端通过外壳一侧表面设置的孔洞延伸至外壳外部,每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侧表面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上下分布的对接杆,每个所述对接杆一侧表面端部开设有与插杆适配的插孔。

3、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自锁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对应插杆一侧表面上的齿条,每个所述插杆通过齿条分别与对应的齿轮啮合连接,两个所述齿轮固定套设于转轴上下两端,所述转轴转动安装于外壳顶部和底部内壁之间,所述转轴上位于两个齿轮之间还固定套设有蜗轮,所述蜗轮与一侧蜗杆啮合连接,所述蜗杆的一端转动安装于外壳一侧内壁上,所述蜗杆的另一端转动安装于外壳另一侧内壁上设置的通孔内并通过通孔延伸至外壳外部。

4、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蜗杆位于外壳外部的一端上固定套设有旋钮。

5、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凹槽底部内壁上一体设置有若干个分线架,每个所述分线架顶端两侧设置有突出卡扣,所述盖板底部表面两侧设置于若干个与所有突出卡扣一一对应的卡槽。

6、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盖板远离与主体铰接处的一端上一体设置有突出部,所述凹槽另一侧顶端内壁上开设有与突出部适配的固定槽,所述突出部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插装有螺钉,所述固定槽底部内壁上开设有与螺钉适配的螺孔。

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一种拖链电缆,使用时,根据实际需求和电缆的特性,通过链节连接组件将两个或更多个链节进行连接,从而调节拖链在弯曲时的半径,避免过度弯曲损坏电缆或弯曲度不足导致使用中存在不便的情况,减少使用中的局限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拖链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电缆对其限位的拖链,所述拖链由若干个依次铰接的链节组成,每个所述链节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一侧表面的两端一体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主体的另一侧表面的两端一体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每个所述第一连接部均与同一端相邻的第二连接部铰接,所述主体中部开设有用于容纳电缆的凹槽,所述凹槽一侧顶端内壁铰接有盖板的一端,每个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表面上均固定连接有链节连接组件,每个所述链节连接组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于对应第一连接部一侧表面的一端,所述外壳一侧内壁上下两端设置有滑槽,每个所述滑槽中滑动安装有插杆,每个所述插杆均与自锁驱动机构连接且每个所述插杆的一端通过外壳一侧表面设置的孔洞延伸至外壳外部,每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侧表面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上下分布的对接杆,每个所述对接杆一侧表面端部开设有与插杆适配的插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链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对应插杆一侧表面上的齿条,每个所述插杆通过齿条分别与对应的齿轮啮合连接,两个所述齿轮固定套设于转轴上下两端,所述转轴转动安装于外壳顶部和底部内壁之间,所述转轴上位于两个齿轮之间还固定套设有蜗轮,所述蜗轮与一侧蜗杆啮合连接,所述蜗杆的一端转动安装于外壳一侧内壁上,所述蜗杆的另一端转动安装于外壳另一侧内壁上设置的通孔内并通过通孔延伸至外壳外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拖链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位于外壳外部的一端上固定套设有旋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链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底部内壁上一体设置有若干个分线架,每个所述分线架顶端两侧设置有突出卡扣,所述盖板底部表面两侧设置于若干个与所有突出卡扣一一对应的卡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链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远离与主体铰接处的一端上一体设置有突出部,所述凹槽另一侧顶端内壁上开设有与突出部适配的固定槽,所述突出部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插装有螺钉,所述固定槽底部内壁上开设有与螺钉适配的螺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拖链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电缆对其限位的拖链,所述拖链由若干个依次铰接的链节组成,每个所述链节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一侧表面的两端一体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主体的另一侧表面的两端一体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每个所述第一连接部均与同一端相邻的第二连接部铰接,所述主体中部开设有用于容纳电缆的凹槽,所述凹槽一侧顶端内壁铰接有盖板的一端,每个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表面上均固定连接有链节连接组件,每个所述链节连接组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于对应第一连接部一侧表面的一端,所述外壳一侧内壁上下两端设置有滑槽,每个所述滑槽中滑动安装有插杆,每个所述插杆均与自锁驱动机构连接且每个所述插杆的一端通过外壳一侧表面设置的孔洞延伸至外壳外部,每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侧表面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上下分布的对接杆,每个所述对接杆一侧表面端部开设有与插杆适配的插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链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对应插杆一侧表面上的齿条,每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俊旺陈志辉赵寻黄焕新宋鹤李永权黄展滔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新亚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