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柞蚕胚胎期微孢子原虫的鉴定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柞蚕胚胎期微孢子原虫的鉴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3475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柞蚕胚胎期微孢子原虫的鉴定方法,包括对蚕卵进行编号;对编号后的所述蚕卵进行预处理;对所述蚕卵进行镜检,包括从处理过的样卵中取出中场研磨点的双片,对检出微粒子疑似物进行标记;对标记后的微粒子疑似物复查,取原研磨液对于镜检确认或疑似含有微粒子孢子的蛾卵,抽取原蛾卵3粒~5粒,或蚕卵3头~5头,用35%的盐酸浸泡6秒~8秒,清水冲洗后,对所述蛾卵进行镜检。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简便,提高了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鉴定速度快,可以快速地得出鉴定结果,可以有效地鉴定出不同种类的微孢子原虫,提高了鉴定的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原虫鉴定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柞蚕胚胎期微孢子原虫的鉴定方法


技术介绍

1、寄生柞蚕的微粒子原虫属于微孢子虫科,微抱子虫属,学名为nosema sp。此原虫在寄主体内分为抱原质、裂殖体、产孢体、孢子母细胞、孢子5种形态。只有孢子能在寄主体外存活。因此孢子是该病的主要传播体。抱子寿命与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在低温、潮湿条件下比高温、干燥条件下寿命长,在2%甲醛液中,23℃30分钟失去活力,10%盐酸20℃,10分钟失去活力。柞蚕场里的孢子,活力可保持一年左右。传染微粒子原虫的传染径路有胚种传染和经口传染。胚种传染是由于雌蛾卵巢内发育中的卵感染到原虫引起的,是柞蚕微粒子病的主要传染方式。被感染的雌蛾产下的卵和由卵孵化出的幼虫,绝大部分被微粒子原虫感染,经饲养,蚕多数患微粒子病,一般在幼虫期死亡。经口传染是蚕在取食过程中吃下带有孢子的食饵引起的。

2、在现有的技术中,对柞蚕胚胎期微孢子原虫的鉴定主要依靠显微镜检查。然而,这些方法不仅操作复杂,而且准确度不高,无法满足快速、准确地鉴定微孢子原虫的需求。因此,需要一种更有效、更准确的鉴定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需要一种柞蚕胚胎期微孢子原虫的鉴定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柞蚕胚胎期微孢子原虫的鉴定方法。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3、本专利技术包括如下步骤:

4、1、一种柞蚕胚胎期微孢子原虫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5、a对蚕卵进行编号;

6、b.对编号后的所述蚕卵进行预处理;

7、c.对所述蚕卵进行镜检,包括从处理过的样卵中取出中场研磨点的双片,

8、对检出微粒子疑似物进行标记;

9、d对标记后的微粒子疑似物复查,取原研磨液对于镜检确认或疑似含有微粒子孢子的蛾卵,抽取原蛾卵3粒~5粒,或蚕卵3头~5头,用35%的盐酸浸泡6秒~8秒,清水冲洗后,对所述蛾卵进行镜检;

10、e鉴别判定:对所述蛾卵浸泡35%的盐酸和酒精与乙醚1:1的混合液后,根据疑似物在不同溶液中的消失情况,可以判别出是否为微孢子原虫。

11、进一步地,所述编号的方法包括在雌蛾第一次镜检后,对蚕卵进行消毒并编号,每只蛾随机抽取4粒~5粒卵,并进行对应的编号,编号的规则是按照放养人或品种的代号,加上本份种卵的编组号,再加上本组种卵的顺序号。

12、进一步地,所述预处理的方法包括将抽取的样卵放置在相对湿度为80%~

13、90%的环境中,先用15℃~18℃的温度暖卵5天~7天,然后升温至27℃~29℃

14、保持到蚁蚕孵化,之后,让蚁蚕饥饿1天~2天以待检测。如果镜检淘毒的时间不够,可以直接用高温来暖卵。

15、进一步地,所述镜检包括用600倍的显微镜观察,每片至少观察10个视野。

16、进一步地,所述鉴别判定的方法包括:

17、a)用酒精与乙醚混合液点片,疑似物消失;而用盐酸点片,疑似物不消失,则可判别为细菌或真菌孢子;

18、b)用酒精与乙醚混合液点片,疑似物不消失;而用盐酸点片,疑似物消失,则可判别为微粒子孢子;

19、c)用盐酸与混合液分别点片,疑似物均能消失,则可判别为组织碎片;都不消失为杂质。

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1、本专利技术操作简便,提高了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鉴定速度快,可以快速地得出鉴定结果,可以有效地鉴定出不同种类的微孢子原虫,提高了鉴定的广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柞蚕胚胎期微孢子原虫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柞蚕胚胎期微孢子原虫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号的方法包括在雌蛾第一次镜检后,对蚕卵进行消毒并编号,每只蛾随机抽取4粒~5粒卵,并进行对应的编号,编号的规则是按照放养人或品种的代号,加上本份种卵的编组号,再加上本组种卵的顺序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柞蚕胚胎期微孢子原虫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的方法包括将抽取的样卵放置在相对湿度为80%~90%的环境中,先用15℃~18℃的温度暖卵5天~7天,然后升温至27℃~29℃保持到蚁蚕孵化,之后,让蚁蚕饥饿1天~2天以待检测,如果镜检淘毒的时间不够,可以直接用高温来暖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柞蚕胚胎期微孢子原虫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镜检包括用600倍的显微镜观察,每片至少观察10个视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柞蚕胚胎期微孢子原虫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鉴别判定的方法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柞蚕胚胎期微孢子原虫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柞蚕胚胎期微孢子原虫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号的方法包括在雌蛾第一次镜检后,对蚕卵进行消毒并编号,每只蛾随机抽取4粒~5粒卵,并进行对应的编号,编号的规则是按照放养人或品种的代号,加上本份种卵的编组号,再加上本组种卵的顺序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柞蚕胚胎期微孢子原虫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的方法包括将抽取的样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兴友薛镇海周影张春杨杨淑芳万军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吉林省农特产品研究院吉林省北冬虫夏草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