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吸引腔室、手柄和内窥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3470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负压吸引腔室、手柄和内窥镜,涉及医疗器械领域。该负压吸引腔室包括腔室主体、与腔室主体连通的第一连接通道、第二连接通道和第三连接通道,第一连接通道和第二连接通道还与内窥镜的器械管通道连通,第三连接通道还与负压吸引装置连通,腔室主体沿内窥镜手柄的轴向方向设置,第一连接通道的内径和第二连接通道的内径大于或等于器械管通道的内径,腔室主体的内径大于第一连接通道的内径、第二连接通道的内径和第三连接通道的内径。该负压吸引腔室具有较大的容纳空间,抽吸液体或异物时,可使腔室主体内的压力保持稳定,使得体内的液体或异物可顺利进入腔室主体内,同时也可使负压吸引的流量保持稳定,确保负压吸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负压吸引腔室、手柄和内窥镜


技术介绍

1、内窥镜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其可直接进入人体自然腔道检查,为医生提供充分的诊断信息。内窥镜通常包括:用于插入至人体内部的插入部、控制插入部前端进行弯曲的手柄、以及用于显示人体自然腔道内部环境的显示设备;内窥镜通过上述三个部分的配合可实现对人体内部的窥视、病灶探索以及治疗。

2、插入部和手柄内设置有器械管通道,器械管通道用于供处置器械通过、向人体内注入液体、将人体内的液体或异物(如碎石)抽吸出来。具体的,负压吸引装置直接与器械管通道连通,或者负压吸引装置与连接在器械管通道上的负压吸引腔连通,而后通过负压吸引装置使器械管通道内或负压吸引腔内保持负压,将液体或异物导引至器械管通道近端内或负压吸引腔内而吸出。

3、然而,专利技术人发现:负压吸引装置与负压吸引腔连通的结构,存在负压吸引腔的内径较小,使得形成的负压腔室较小,在进行负压吸取异物时,不仅负压吸引腔可容纳的液体或异物较少,而且进入负压吸引腔室的液体或异物会对负压吸引腔室内的压力造成较大影响,同时向外抽吸走的液体或异物也会对负压吸引腔室内的压力造成较大影响,导致负压吸引腔内的压力波动较大,使得体内的液体或异物无法顺利进入负压吸引腔,同时也会造成负压吸引的流量波动较大,影响负压吸取效果。同样的,负压吸引装置直接与器械管通道连通,仍然存在器械管通道近端可容纳的液体或异物较少,而且器械管通道近端的压力波动较大,使得体内的液体或异物无法顺利进入器械管通道近端,同时也会造成负压吸引的流量波动较大,影响负压吸取效果的问题。

4、因此,提供一种压力稳定的负压吸引腔室,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公开一种负压吸引腔室、手柄和内窥镜,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负压吸引腔或器械管通道近端可容纳的液体或异物较少,而且负压吸引腔或器械管通道近端内的压力波动较大的技术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3、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负压吸引腔室。

4、本技术的负压吸引腔室,包括腔室主体、与所述腔室主体连通的第一连接通道、第二连接通道和第三连接通道,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和所述第二连接通道还与内窥镜的器械管通道连通,所述第三连接通道还与负压吸引装置连通,并且所述腔室主体沿内窥镜手柄的轴向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通道的内径和所述第二连接通道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器械管通道的内径,所述腔室主体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的内径、所述第二连接通道的内径和所述第三连接通道的内径。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和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位于所述腔室主体轴向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三连接通道位于所述腔室主体的侧面。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连接通道靠近内窥镜的牵引绳侧的表面低于所述腔室主体的表面,并使所述第三连接通道与所述牵引绳之间具有间隙。

7、进一步的,所述腔室主体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并且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为分体式结构。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通道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远端,并且所述第一连接通道与所述第一主体部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近端,并且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与所述第二主体部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三连接通道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或所述第二主体部侧面,并且所述第三连接通道与所述第一主体部或所述第二主体部为一体式结构。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通道的远端和所述第二连接通道的近端均为锥形结构,并且所述第一主体部的远端和所述第二主体部的近端均为锥形结构。

10、进一步的,所述的负压吸引腔室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于腔室主体上,并且所述固定件与用于固定牵引绳的安装座卡接。

1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分别位于所述腔室主体两端,并且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与所述腔室主体为一体式结构。

12、本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手柄。

13、本技术的手柄,包括手柄壳体和负压吸引腔室,其中,所述负压吸引腔室为本技术中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负压吸引腔室,所述负压吸引腔室位于所述手柄壳体内。

14、本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内窥镜。

15、本技术的内窥镜,包括手柄、插入部和显示设备,其中,所述手柄为本技术中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手柄,所述手柄与所述插入部连接,所述手柄还与所述显示设备连接。

1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至少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7、本技术的负压吸引腔室,包括腔室主体、与腔室主体连通的第一连接通道、第二连接通道和第三连接通道,第一连接通道和第二连接通道还与内窥镜的器械管通道连通,第三连接通道还与负压吸引装置连通,进行负压抽吸时,通过负压吸引装置可将体内的液体或异物导引至腔室主体内而吸出,腔室主体可起到缓存液体或异物的作用。进一步的,由于本技术负压吸引腔室的第一连接通道的内径和第二连接通道的内径大于或等于器械管通道的内径,腔室主体的内径大于第一连接通道的内径、第二连接通道的内径和第三连接通道的内径,也即是腔室主体相较于器械管通道、第一连接通道、第二连接通道和第三连接通道均具有更大的尺寸,使得腔室主体具有较大的容纳空间,可容纳较多的液体或异物,因而进入腔室主体的液体或异物不会对腔室主体内的压力造成较大影响,同时向外抽吸走的液体或异物也不会对腔室主体内的压力造成较大影响,从而可使腔室主体内的压力保持稳定,使得体内的液体或异物可顺利进入腔室主体内,同时也可使负压吸引的流量保持稳定,确保负压吸取效果。

18、进一步的,由于腔室主体沿内窥镜手柄的轴向方向设置,可尽可能增大腔室主体的内径和长度,从而可使得腔室主体的容纳空间尽可能大。具体的,传统内窥镜将器械嘴设置于手柄侧面,负压吸引口设置于手柄近端,该种结构,腔室主体通常为倾斜设置,而且器械管通道也为非直线分布,较大内径或长度的腔室主体会影响处置器械的插入和治疗物质的输入,而本技术的腔室主体沿手柄轴向设置,可使器械嘴位于手柄的近端,而负压吸引口位于手柄的侧面,该种结构,由于器械管通道大致呈直线分布,即使增大腔室主体的内径和长度,也不会影响处置器械的插入和治疗物质的输入,因而本申请可尽可能增大腔室主体的内径和长度,从而可使得腔室主体的容纳空间尽可能大。

19、即本技术的负压吸引腔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负压吸引腔或器械管通道近端可容纳的液体或异物较少,而且负压吸引腔或器械管通道近端内的压力波动较大的技术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压吸引腔室,其特征在于,包括腔室主体(11)、与所述腔室主体(11)连通的第一连接通道(12)、第二连接通道(13)和第三连接通道(14),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通道(12)和所述第二连接通道(13)还与内窥镜的器械管通道(20)连通,所述第三连接通道(14)还与负压吸引装置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吸引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12)和所述第二连接通道(13)位于所述腔室主体(11)轴向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三连接通道(14)位于所述腔室主体(11)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吸引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通道(14)靠近内窥镜的牵引绳(30)侧的表面低于所述腔室主体(11)的表面,并使所述第三连接通道(14)与所述牵引绳(30)之间具有间隙(1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吸引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主体(11)包括第一主体部(111)和第二主体部(112),并且所述第一主体部(111)和所述第二主体部(112)为分体式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压吸引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12)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111)的远端,并且所述第一连接通道(12)与所述第一主体部(111)为一体式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压吸引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12)的远端和所述第二连接通道(13)的近端均为锥形结构,并且所述第一主体部(111)的远端和所述第二主体部(112)的近端均为锥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负压吸引腔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件(15),所述固定件(15)设置于腔室主体(11)上,并且所述固定件(15)与用于固定牵引绳(30)的安装座(31)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压吸引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5)包括第一固定件(151)和第二固定件(152),第一固定件(151)和第二固定件(152)分别位于所述腔室主体(11)两端,并且所述第一固定件(151)和第二固定件(152)与所述腔室主体(11)为一体式结构。

9.一种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壳体(41)和负压吸引腔室(10),其中,所述负压吸引腔室(10)为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负压吸引腔室,所述负压吸引腔室(10)位于所述手柄壳体(41)内。

10.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40)、插入部(50)和显示设备,其中,所述手柄(40)为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柄,所述手柄(40)与所述插入部(50)连接,所述手柄(40)还与所述显示设备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吸引腔室,其特征在于,包括腔室主体(11)、与所述腔室主体(11)连通的第一连接通道(12)、第二连接通道(13)和第三连接通道(14),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通道(12)和所述第二连接通道(13)还与内窥镜的器械管通道(20)连通,所述第三连接通道(14)还与负压吸引装置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吸引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12)和所述第二连接通道(13)位于所述腔室主体(11)轴向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三连接通道(14)位于所述腔室主体(11)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吸引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通道(14)靠近内窥镜的牵引绳(30)侧的表面低于所述腔室主体(11)的表面,并使所述第三连接通道(14)与所述牵引绳(30)之间具有间隙(1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吸引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主体(11)包括第一主体部(111)和第二主体部(112),并且所述第一主体部(111)和所述第二主体部(112)为分体式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压吸引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12)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111)的远端,并且所述第一连接通道(12)与所述第一主体部(111)为一体式结构;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清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华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