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吸引腔室、手柄和内窥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3470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负压吸引腔室、手柄和内窥镜,涉及医疗器械领域。该负压吸引腔室包括腔室主体、与腔室主体连通的第一连接通道、第二连接通道和第三连接通道,第一连接通道和第二连接通道还与内窥镜的器械管通道连通,第三连接通道还与负压吸引装置连通,腔室主体沿内窥镜手柄的轴向方向设置,第一连接通道的内径和第二连接通道的内径大于或等于器械管通道的内径,腔室主体的内径大于第一连接通道的内径、第二连接通道的内径和第三连接通道的内径。该负压吸引腔室具有较大的容纳空间,抽吸液体或异物时,可使腔室主体内的压力保持稳定,使得体内的液体或异物可顺利进入腔室主体内,同时也可使负压吸引的流量保持稳定,确保负压吸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负压吸引腔室、手柄和内窥镜


技术介绍

1、内窥镜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其可直接进入人体自然腔道检查,为医生提供充分的诊断信息。内窥镜通常包括:用于插入至人体内部的插入部、控制插入部前端进行弯曲的手柄、以及用于显示人体自然腔道内部环境的显示设备;内窥镜通过上述三个部分的配合可实现对人体内部的窥视、病灶探索以及治疗。

2、插入部和手柄内设置有器械管通道,器械管通道用于供处置器械通过、向人体内注入液体、将人体内的液体或异物(如碎石)抽吸出来。具体的,负压吸引装置直接与器械管通道连通,或者负压吸引装置与连接在器械管通道上的负压吸引腔连通,而后通过负压吸引装置使器械管通道内或负压吸引腔内保持负压,将液体或异物导引至器械管通道近端内或负压吸引腔内而吸出。

3、然而,专利技术人发现:负压吸引装置与负压吸引腔连通的结构,存在负压吸引腔的内径较小,使得形成的负压腔室较小,在进行负压吸取异物时,不仅负压吸引腔可容纳的液体或异物较少,而且进入负压吸引腔室的液体或异物会对负压吸引腔室内的压力造成较大影响,同时向外抽吸走的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压吸引腔室,其特征在于,包括腔室主体(11)、与所述腔室主体(11)连通的第一连接通道(12)、第二连接通道(13)和第三连接通道(14),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通道(12)和所述第二连接通道(13)还与内窥镜的器械管通道(20)连通,所述第三连接通道(14)还与负压吸引装置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吸引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12)和所述第二连接通道(13)位于所述腔室主体(11)轴向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三连接通道(14)位于所述腔室主体(11)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吸引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通道(14)靠近内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吸引腔室,其特征在于,包括腔室主体(11)、与所述腔室主体(11)连通的第一连接通道(12)、第二连接通道(13)和第三连接通道(14),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通道(12)和所述第二连接通道(13)还与内窥镜的器械管通道(20)连通,所述第三连接通道(14)还与负压吸引装置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吸引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12)和所述第二连接通道(13)位于所述腔室主体(11)轴向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三连接通道(14)位于所述腔室主体(11)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吸引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通道(14)靠近内窥镜的牵引绳(30)侧的表面低于所述腔室主体(11)的表面,并使所述第三连接通道(14)与所述牵引绳(30)之间具有间隙(1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吸引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主体(11)包括第一主体部(111)和第二主体部(112),并且所述第一主体部(111)和所述第二主体部(112)为分体式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压吸引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12)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111)的远端,并且所述第一连接通道(12)与所述第一主体部(111)为一体式结构;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清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华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