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油螺杆真空泵的油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34526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喷油螺杆真空泵的油路结构,机架内设有真空泵主机,包括设置在机架内的油气分离系统、油滤系统和散热系统,油气分离系统通过第一油管与油滤系统连接,油滤系统通过第二油管与真空泵主机连接,真空泵主机通过第三油管与油气分离系统连接,油气分离系统内的油依次通过第一油管、油滤系统、第二油管至真空泵主机内进行润滑和降温后通过第三油管至油气分离系统循环,所述油滤系统设有温控油滤座,温控油滤座与散热系统之间设有第四油管和第五油管,当油滤系统内的油温达到设定值时,温控油滤座开启使得油经第四油管至散热系统冷却后由第五油管回流至油滤系统内继续循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真空泵,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喷油螺杆真空泵的油路结构


技术介绍

1、市面上常用的真空泵包括干式螺杆真空泵、水环泵、往复泵、滑阀泵、旋片泵、罗茨泵和扩散泵等,受制于上述各类真空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这些真空泵在使用过程中或多或少均在一些不足,比如,水环泵能耗很高,干式螺杆泵、往复泵流量很小,单级罗茨泵真空度不高,只能用于对真空度要求不高的场合等,在多种类型的真空泵中,喷油螺杆真空泵通过油气分离装置向喷油螺杆真空泵的主机机腔喷油,使得单级喷油螺杆式真空泵的极限真空度可达63pa,还可以实现变频抽真空,适用于多种工况,且相比于水环泵节能40%以上,因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然而,随着喷油螺杆真空泵的使用,其真空泵主机内部的整体温度会逐渐升高,影响喷油螺杆真空泵的性能和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喷油螺杆真空泵的油路结构,该真空泵通过温控油滤座能够及时地将温度较高的油输送至散热系统冷却,再将冷却后的油输送至真空泵主机内,为喷油螺杆真空泵提供精简的循环油路结构,稳定喷油螺杆真空泵的性能、提高喷油螺杆真空泵工作效率。

2、本技术提供一种喷油螺杆真空泵的油路结构,机架内设有真空泵主机,包括设置在机架内的油气分离系统、油滤系统和散热系统,油气分离系统通过第一油管与油滤系统连接,油滤系统通过第二油管与真空泵主机连接,真空泵主机通过第三油管与油气分离系统连接,油气分离系统内的油依次通过第一油管、油滤系统、第二油管至真空泵主机内进行润滑和降温后通过第三油管至油气分离系统循环,所述油滤系统设有温控油滤座,温控油滤座与散热系统之间设有第四油管和第五油管,当油滤系统内的油温达到设定值时,温控油滤座开启使得油经第四油管至散热系统冷却后由第五油管回流至油滤系统内继续循环。

3、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油气分离系统给真空泵主机提供足够的润滑油用于润滑和降温,当喷油螺杆真空泵运行时,真空泵主机内部产生负压,在负压作用下,油气分离系统内的润滑油通过第一油管至油滤系统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润滑油通过第二油管进入到真空泵主机内,润滑油对真空泵主机的内腔进行润滑和降温,真空泵主机使用完的润滑油及气体形成的油气混合物通过第三油管排出至油气分离系统内进行油气分离,分离后的润滑油进行循环,能有效降低真空泵主机内部的整体温度,提高润滑效率,减轻喷油螺杆式真空泵的噪音、振动问题;当多次循环后,油气分离系统内的润滑油油温升高,润滑油经第一油管流入油滤系统时,温控油滤座检测到油温过高而开启第四油管,使得润滑油通过第四油管至散热系统内冷却,冷却后的润滑油再通过第五油管回流至油滤系统内,经第二油管进入到真空泵主机内进行循环,通过温控油滤座能够及时调节油温,以提高降温效率,稳定喷油螺杆真空泵的性能、提高喷油螺杆真空泵工作效率。

4、作为改进,所述油气分离系统通过第一油管与温控油滤座的第一进口连接,所述真空泵主机通过第二油管与温控油滤座的第一出口连接。本技术方案中,设置第一油管与温控油滤座的第一进口连接,以实现油气分离系统与油滤系统的连接,设置第二油管与温控油滤座的第一出口连接,以实现真空泵主机与油滤系统的连接,简化油路结构。

5、作为改进,所述油滤系统还设有油滤器,所述油滤器与温控油滤座连接连通。本技术方案中,油气分离系统内的润滑油通过第一油管至温控油滤座检测油温,当油温未超过设定值时,温控油滤座控制第四油管保持关闭状态,使得润滑油进入油滤器过滤,过滤后的润滑油经由温控油滤座、第二油管进入到真空泵主机内进行润滑和降温,为喷油螺杆真空泵提供精简的循环油路结构,提高喷油螺杆真空泵工作效率。

6、作为改进,所述散热系统设有散热器,所述第四油管与第五油管均与散热器连接。本技术方案中,当温控油滤座检测到油温过高时,温控油滤座开启第四油管使得润滑油经第四油管至散热器冷却,冷却后的润滑油由散热器的出口、第五油管回流至温控油滤座,润滑油通过第二油管进入到真空泵主机内进行润滑和降温,为喷油螺杆真空泵提供精简的循环油路结构,提高喷油螺杆真空泵工作效率。

7、作为改进,所述温控油滤座的第二出口通过第四油管与散热器连接,所述温控油滤座的第二进口通过第五油管与散热器连接。本技术方案中,温控油滤座设置有两个进口和两个出口,通过不同的进口与出口连接不同的油管,使得不同油路互不干扰,简化油路结构。

8、作为改进,所述散热系统还设有轴流风机,所述轴流风机位于散热器的正上方。本技术方案中,设置轴流风机与散热器上下分布,进入散热器内的润滑油通过轴流风机冷却,提高冷却效率。

9、作为改进,所述机架内底部设置有减震垫,所述真空泵主机安装于减震垫上。本技术方案中,设置真空泵主机通过减震垫安装在机架上,能够减少真空泵主机的震动,降低噪音,提高使用体验感。

10、作为改进,所述机架外周罩设有隔音罩。本技术方案中,在机架上设置隔音罩,通过隔音罩来阻止整机运行时内部噪声传播到隔音罩外,降低噪音,提高使用体验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喷油螺杆真空泵的油路结构,机架(1)内设有真空泵主机(2),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机架(1)内的油气分离系统(3)、油滤系统(4)和散热系统(5),油气分离系统(3)通过第一油管(61)与油滤系统(4)连接,油滤系统(4)通过第二油管(62)与真空泵主机(2)连接,真空泵主机(2)通过第三油管(63)与油气分离系统(3)连接,油气分离系统(3)内的油依次通过第一油管(61)、油滤系统(4)、第二油管(62)至真空泵主机(2)内进行润滑和降温后通过第三油管(63)至油气分离系统(3)循环,所述油滤系统(4)设有温控油滤座(41),温控油滤座(41)与散热系统(5)之间设有第四油管(64)和第五油管(65),当油滤系统(4)内的油温达到设定值时,温控油滤座(41)开启使得油经第四油管(64)至散热系统(5)冷却后由第五油管(65)回流至油滤系统(4)内继续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油螺杆真空泵的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系统(3)通过第一油管(61)与温控油滤座(41)的第一进口连接,所述真空泵主机(2)通过第二油管(62)与温控油滤座(41)的第一出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喷油螺杆真空泵的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滤系统(4)还设有油滤器(42),所述油滤器(42)与温控油滤座(41)连接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油螺杆真空泵的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系统(5)设有散热器(51),所述第四油管(64)与第五油管(65)均与散热器(5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喷油螺杆真空泵的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油滤座(41)的第二出口通过第四油管(64)与散热器(51)连接,所述温控油滤座(41)的第二进口通过第五油管(65)与散热器(5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喷油螺杆真空泵的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系统(5)还设有轴流风机(52),所述轴流风机(52)位于散热器(51)的正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油螺杆真空泵的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内底部设置有减震垫(7),所述真空泵主机(2)安装于减震垫(7)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油螺杆真空泵的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外周罩设有隔音罩(8)。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油螺杆真空泵的油路结构,机架(1)内设有真空泵主机(2),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机架(1)内的油气分离系统(3)、油滤系统(4)和散热系统(5),油气分离系统(3)通过第一油管(61)与油滤系统(4)连接,油滤系统(4)通过第二油管(62)与真空泵主机(2)连接,真空泵主机(2)通过第三油管(63)与油气分离系统(3)连接,油气分离系统(3)内的油依次通过第一油管(61)、油滤系统(4)、第二油管(62)至真空泵主机(2)内进行润滑和降温后通过第三油管(63)至油气分离系统(3)循环,所述油滤系统(4)设有温控油滤座(41),温控油滤座(41)与散热系统(5)之间设有第四油管(64)和第五油管(65),当油滤系统(4)内的油温达到设定值时,温控油滤座(41)开启使得油经第四油管(64)至散热系统(5)冷却后由第五油管(65)回流至油滤系统(4)内继续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油螺杆真空泵的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系统(3)通过第一油管(61)与温控油滤座(41)的第一进口连接,所述真空泵主机(2)通过第二油管(62)与温控油滤座(41)的第一出口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叶凯邬飞良侯晨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鲍斯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