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漆包线涂漆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3306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漆包线涂漆模具,涉及漆包线涂漆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可装载漆液的模架以及开设于模架上表面两端的开口,位于两端的开口分别为多个导线的进线、出线操作提供空间,所述模架的内侧且靠下方布置有可转动的涂漆辊,所述涂漆辊位于模架外侧的一端轴心处安装有与其相适配的驱动电机一。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控制涂漆辊下方的托座升降,涂漆辊内部的漆液反复冲击导线的表面,能够保持漆液完全覆盖导线的表面,加速漆液覆盖的效率,提高了涂漆工作的效率,适用于导线快速移动的涂漆工作环境。同时可破碎漆液表面的凝固薄膜,避免漆液长期裸露其液面凝固而成的薄膜覆盖在导线表面,有效提升了漆液液面的均匀度,保障了导线加工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漆包线涂漆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卧式漆包线涂漆模具


技术介绍

1、漆包线是绕组线的一个主要品种,由导体和绝缘层两部组成,导体裸线经退火软化后,再经过多次涂漆,烘焙而成。为了对导体裸线进行涂漆,需要将其浸入漆缸中使漆包裹在裸线外然后通过烘箱将漆烘干。传统的漆包线涂漆装置,大多在移动状态下的导线下方设置有转动辊,转动辊的下部浸没于漆缸的漆料中,辊筒的持续旋转将漆料不断带到导线的表面,实现涂漆操作。

2、然而,在涂漆操作的过程中,转动辊转动的所形成的导向作用力有限,如若导线处于高速移动状态,转动辊转动所带动至导线表面的漆料与导线的表面容易出现接触不均匀的现象,影响涂漆加工的质量。并且,漆料在长期裸露的过程中,其表面与空气接触容易凝固产生薄膜,薄膜状的漆料影响漆料上层的均匀度,同样影响了涂漆加工的质量。因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卧式漆包线涂漆模具来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卧式漆包线涂漆模具。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卧式漆包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卧式漆包线涂漆模具,包括可装载漆液的模架(1)以及开设于模架(1)上表面两端的开口,位于两端的开口分别为多个导线的进线、出线操作提供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架(1)的内侧且靠下方布置有可转动的涂漆辊(2),所述涂漆辊(2)位于模架(1)外侧的一端轴心处安装有与其相适配的驱动电机一(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漆包线涂漆模具,其特征在于:远离所述模架(1)的进线开口处一侧的第一顶触凸起(32)的斜上方布置多个横向排布的第二顶触凸起(34),位于该侧的相邻两个第一顶触凸起(32)之间通过延伸架(33)相固定,所述延伸架(33)呈V形结构,且折角端倾斜朝上,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漆包线涂漆模具,包括可装载漆液的模架(1)以及开设于模架(1)上表面两端的开口,位于两端的开口分别为多个导线的进线、出线操作提供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架(1)的内侧且靠下方布置有可转动的涂漆辊(2),所述涂漆辊(2)位于模架(1)外侧的一端轴心处安装有与其相适配的驱动电机一(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漆包线涂漆模具,其特征在于:远离所述模架(1)的进线开口处一侧的第一顶触凸起(32)的斜上方布置多个横向排布的第二顶触凸起(34),位于该侧的相邻两个第一顶触凸起(32)之间通过延伸架(33)相固定,所述延伸架(33)呈v形结构,且折角端倾斜朝上,多个所述第二顶触凸起(34)分别固定于多个延伸架(33)的折角端,当所述托座(3)下降时,所述第二顶触凸起(34)下降接触模架(1)内侧的漆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卧式漆包线涂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座(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联动台(35),所述联动台(35)的顶部均安装有支撑杆(36),所述支撑杆(36)的顶端安装有随动杆(3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漆包线涂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架(1)的开口处外侧均布置有延伸座(11),所述延伸座(11)的内侧布置有转杆(12),所述转杆(12)的外表面横向安装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颖菲张春涛
申请(专利权)人:铜陵市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