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辙机用永磁无刷印刷板路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3143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转辙机用永磁无刷印刷板路电机,其包括壳体、轴承、转轴、磁钢、磁轭、PCB板电枢,磁体支架A和磁体支架B夹装在磁体中心架上,在磁体支架A和磁体支架B靠近外侧的安装孔中安装磁体后构成转动体,转动体整体固定安装在转轴上,在转动体两侧设置电枢,电枢位于磁轭上,磁轭通过磁轭支架安装在壳体内,在转轴与壳体接触位置设置轴承,其采用PCB板来代替硅钢片和线圈,成本低,适合大批量生产,基于PCB技术制作的绕组(电枢),轴向空间更加紧凑,线圈形状、尺寸和定位非常准确,绕组的机械稳定性和一致性好,电机的力矩波动小,可控性良好。PCB电路板在电动机中作为定子,使电机的铁耗降低为零,并大大地降低了电机的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铁路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转辙机用永磁无刷印刷板路电机


技术介绍

1、传统各型转辙机中使用的直流电机,均采用转子和定子结构,其中转子采用叠压的硅钢片、磁钢、轴、碳刷等组成,定子采用铜线圈绕组结构,该结构中碳刷因要磨损,碳刷寿命较短,磨损到一定程度后需更换碳刷,同时因碳刷磨损会造成转子上碳粉聚集,直接影响电机正常使用,一般情况下在使用3至5年后,上述问题会影响电机正常使用。现采用的直流电机,因上述问题不能保证与转辙机寿命同步,会提前下道大修,费用较高,安全风险较大。现采用的直流电机体积较大、重量较重不适用于要求体积小、重量较轻、安装空间较小的铁路,例如地铁线路,传动电机结构较为复杂,零部件较多,相应的故障率也较高,不适用于要求可靠性越来越高的转辙机,同时存在能耗大,体积大,使用寿命较低,故障率高,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的进行监控和频繁的维护,使用过程中费时费力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上述存在之不足,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通过长期的探索尝试以及多次的实验和努力,不断改革与创新,提出了一种转辙机用永磁无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辙机用永磁无刷印刷板路电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轴承、转轴、磁钢、磁轭、PCB板电枢,磁体支架A和磁体支架B夹装在磁体中心架上,在磁体支架A和磁体支架B靠近外侧的安装孔中安装磁体后构成转动体,转动体整体固定安装在转轴上,在转动体两侧设置电枢,电枢位于磁轭上,磁轭通过磁轭支架安装在壳体内,在转轴与壳体接触位置设置轴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辙机用永磁无刷印刷板路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分为前盖和后盖,前盖和后盖相对扣合,在边缘位置设置螺栓进行连接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辙机用永磁无刷印刷板路电机,其特征在于,在前盖和后盖内侧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辙机用永磁无刷印刷板路电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轴承、转轴、磁钢、磁轭、pcb板电枢,磁体支架a和磁体支架b夹装在磁体中心架上,在磁体支架a和磁体支架b靠近外侧的安装孔中安装磁体后构成转动体,转动体整体固定安装在转轴上,在转动体两侧设置电枢,电枢位于磁轭上,磁轭通过磁轭支架安装在壳体内,在转轴与壳体接触位置设置轴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辙机用永磁无刷印刷板路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分为前盖和后盖,前盖和后盖相对扣合,在边缘位置设置螺栓进行连接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辙机用永磁无刷印刷板路电机,其特征在于,在前盖和后盖内侧分别紧密贴合设置有磁轭支架,在两个磁轭支架之间夹装电枢支架,电枢支架位于最边缘位置且与壳体边缘平齐,电枢支架的内侧用于安装两个电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转辙机用永磁无刷印刷板路电机,其特征在于,磁轭支架的形状与壳体内部形状对应,磁轭支架的凹槽刚好容纳磁轭,外壳对应位置刚好容纳磁轭支架安装磁轭的凹陷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辙机用永磁无刷印刷板路电机,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渝张忠敏赵威刘益豪张帅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铁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