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池的防爆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3117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池的防爆电路,包括:用于对电池进行过流、过压保护的双重保护电路、以及用于调节电流流向的保护板,所述保护板的充电端与外部电源连接,保护板包括用于对保护板内的电流进行过流保护的第一保护电路、以及用于对保护板输入双重保护电路的电压进行稳压处理的稳压电路,所述双重保护电路增加了对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安全性,也确保了电路的可靠性。且当第二保护电路或第三保护电路出现故障时,通过稳压电路输出的电流可通过处于正常状态的第二保护电路或第三保护电路继续为电池进行充放电操作,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保护,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池的防爆电路


技术介绍

1、电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在对电池的充电过程中,电池会因为过充而出现过流、过压的情况,当电池内的电压超过电池所能承载的电压时,极易发生电池爆炸的危险,影响人们的安全。传统的电池防爆电路通常为一组与电池连接的保护电路,包括,保护ic和两个开关模块,保护ic能够调节两个开关模块的通断,当电池出现过充的情况时,两开关模块可通过保护ic的通断调控来断开电池的充电回路,从而防止电池出现过充的现象。但当保护电路出现故障时,将无法继续对电池进行充电保护、或是无法继续对电池进行充电工作,从而影响电池的安全性,也影响了设备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池的防爆电路包括:用于对电池进行过流过压保护的双重保护电路、以及用于调节电流流向的保护板,所述保护板的充电端与外部电源连接,保护板包括用于对保护板内的电流进行过流保护的第一保护电路、以及用于对保护板输入双重保护电路的电压进行稳压处理的稳压电路,所述第一保护电路的输入端与进入保护板内的外部电源连接、输出端与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双重保护电路包括第二保护电路和第三保护电路,稳压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保护电路的电源端和第三保护电路的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二保护电路的检测端分别与第三保护电路的检测端和电池的检测端连接,第二保护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池正、负极连接,所述第三保护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保护的输入端连接、第二输出端与保护板负极连接。

2、优选的,所述第二保护电路包括用于控制电池与保护板导通的第一开关模块、以及用于调控第一开关模块通断的第一保护模块,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出端和电池的正极均与第一保护模块的电源端连接,第一保护模块的检测端与电池的检测端连接,所述第一保护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二输出端与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电池的负极连接、第二输出端与第一保护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3、优选的,所述第三保护电路包括用于控制电池与保护板导通的第二开关模块、以及用于调控第二开关模块通断的第二保护模块,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出端和电池的正极均与第二保护模块的电源端连接,第二保护模块的检测端与电池的检测端连接,所述第二保护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二输出端与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保护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第二输出端与保护板的负极连接。

4、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护模块包括型号为dw01的第一ic芯片、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阻r1和电阻r2,所述第一ic芯片的脚3与电容c3的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芯片的脚6、电容c1的一端和电容c2的一端连接,第一芯片的脚4分别与电容c1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池的电芯正极连接、以及与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池的检测端连接。

5、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包括第一n型mos管和第二n型mos管,所述第一ic芯片的脚1分别与第一n型mos管的栅极g1和第二n型mos管的栅极g1连接,第一ic芯片的脚2分别与第一n型mos管的栅极g2和第二n型mos管的栅极g2连接,第一n型mos管的第一源极s1分别与第一n型mos管的第四源极s4、第二n型mos管的第一源极s1、第二n型mos管的第四源极s4、电池的电芯负极和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保护模块还包括电阻r3,所述电阻r3的一端分别与第一ic芯片的脚3和电容c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n型mos管的第二源极s2、第一n型mos管的第三源极s3、第二n型mos管的第二源极s2和第二n型mos管的第四源极s4连接,所述第一n型mos管的漏极d1分别与第二n型mos管的漏极d1、第一n型mos管的漏极d2和第二n型mos管的漏极d2连接。

6、优选的,所述第二保护模块包括型号为dw01的第二ic芯片、电容c11、电容c21、电容c31、电阻r11和电阻r21,所述第二ic芯片的脚3与电容c31的一端连接,电容c3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ic芯片的脚6、电容c11的一端、电容c21的一端、电池的电芯负极、以及第二n型mos管的第四源极s4连接,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ic芯片的脚5和电阻r11的一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池的电芯正极和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电容c2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ic芯片的脚4和电阻r21的一端连接,电阻r21的另一端与电池的检测端连接。

7、优选的,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包括第三n型mos管和第四n型mos管,所述第二ic芯片的脚1分别与第三n型mos管的栅极g1和第四n型mos管的栅极g1连接,第二ic芯片的脚2分别与第三n型mos管的栅极g2和第三n型mos管的栅极g2连接,第三n型mos管的第一源极s1分别与第三n型mos管的第四源极s4、第四n型mos管的第一源极s1、第四n型mos管的第四源极s4、以及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保护模块还包括电阻r31,所述电阻r31的一端分别与第二ic芯片的脚3和电容c31的一端连接,电阻r3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n型mos管的第二源极s2、第三n型mos管的第三源极s3、第四n型mos管的第二源极s2、第四n型mos管的第三源极s3连接、以及保护板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n型mos管的漏极d1分别与第四n型mos管的漏极d1、第三n型mos管的漏极d2和第四n型mos管的漏极d2连接。

8、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护电路包括限制保护板输出过流的电阻r4、以及用于过流保护的保险丝f1,所述电阻r4的一端与在保护板内的外部电源连接、另一端与保险丝f1的输入端连接,保险丝f1的输出端与稳压电路连接。

9、优选的,所述稳压电路包括至少一个线性稳压器和与线性稳压器对应数量的稳压二极管,所述线性稳压器的输入端与保险丝f1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稳压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池的电芯正极、电阻r1另一端和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第一n型mos管、第二n型mos管、第三n型mos管和第四n型mos管的型号均为8205a。

11、本技术公开的用于电池的防爆电路,该防爆中的双重保护电路包括用于对电池进行过流、过压保护的第二保护电路和第三保护电路,当第二保护电路或第三保护电路出现故障时,还处于正常状态的第二保护电路或第三保护电路可继续为电池提供过流、过压保护,相比于传统电池保护电路中单一的保护电路,双重保护电路具有对电池的双重保护性,增加了对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安全性,也确保了电路的可靠性。且当第二保护电路或第三保护电路出现故障时,通过稳压电路输出的电流可通过处于正常状态的第二保护电路或第三保护电路继续为电池进行充放电操作,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12、本技术的附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池的防爆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对电池进行过流、过压保护的双重保护电路、以及用于调节电流流向的保护板,所述保护板的充电端与外部电源连接,保护板包括用于对保护板内的电流进行过流保护的第一保护电路、以及用于对保护板输入双重保护电路的电压进行稳压处理的稳压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的防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护电路包括用于控制电池与保护板导通的第一开关模块、以及用于调控第一开关模块通断的第一保护模块,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出端和电池的正极均与第一保护模块的电源端连接,第一保护模块的检测端与电池的检测端连接,所述第一保护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二输出端与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电池的负极连接、第二输出端与第一保护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池的防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保护电路包括用于控制电池与保护板导通的第二开关模块、以及用于调控第二开关模块通断的第二保护模块,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出端和电池的正极均与第二保护模块的电源端连接,第二保护模块的检测端与电池的检测端连接,所述第二保护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二输出端与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保护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第二输出端与保护板的负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电池的防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模块包括型号为DW01的第一IC芯片、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阻R1和电阻R2,所述第一IC芯片的脚3与电容C3的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芯片的脚6、电容C1的一端和电容C2的一端连接,第一芯片的脚4分别与电容C1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池的电芯正极连接、以及与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池的检测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电池的防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包括第一N型MOS管和第二N型MOS管,所述第一IC芯片的脚1分别与第一N型MOS管的栅极G1和第二N型MOS管的栅极G1连接,第一IC芯片的脚2分别与第一N型MOS管的栅极G2和第二N型MOS管的栅极G2连接,第一N型MOS管的第一源极S1分别与第一N型MOS管的第四源极S4、第二N型MOS管的第一源极S1、第二N型MOS管的第四源极S4、电池的电芯负极和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保护模块还包括电阻R3,所述电阻R3的一端分别与第一IC芯片的脚3和电容C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N型MOS管的第二源极S2、第一N型MOS管的第三源极S3、第二N型MOS管的第二源极S2和第二N型MOS管的第三源极S3连接,所述第一N型MOS管的漏极D1分别与第二N型MOS管的漏极D1、第一N型MOS管的漏极D2和第二N型MOS管的漏极D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电池的防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护模块包括型号为DW01的第二IC芯片、电容C11、电容C21、电容C31、电阻R11和电阻R21,所述第二IC芯片的脚3与电容C31的一端连接,电容C3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IC芯片的脚6、电容C11的一端、电容C21的一端、电池的电芯负极、以及第二N型MOS管的第四源极S4连接,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IC芯片的脚5和电阻R11的一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池的电芯正极和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电容C2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IC芯片的脚4和电阻R21的一端连接,电阻R21的另一端与电池的检测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电池的防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包括第三N型MOS管和第四N型MOS管,所述第二IC芯片的脚1分别与第三N型MOS管的栅极G1和第四N型MOS管的栅极G1连接,第二IC芯片的脚2分别与第三N型MOS管的栅极G2和第三N型MOS管的栅极G2连接,第三N型MOS管的第一源极S1分别与第三N型MOS管的第四源极S4、第四N型MOS管的第一源极S1、第四N型MOS管的第四源极S4、以及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保护模块还包括电阻R31,所述电阻R31的一端分别与第二IC芯片的脚3和电容C31的一端连接,电阻R3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N型MOS管的第二源极S2、第三N型MOS管的第三源极S3、第四N型MOS管的第二源极S2、第四N型MOS管的第三源极S3连接、以及保护板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N型MOS管的漏极D1分别与第四N型MOS管的漏极D1、第三N型MOS管的漏极D2和第四N型MOS管的漏极D2连接。

8.根据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池的防爆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对电池进行过流、过压保护的双重保护电路、以及用于调节电流流向的保护板,所述保护板的充电端与外部电源连接,保护板包括用于对保护板内的电流进行过流保护的第一保护电路、以及用于对保护板输入双重保护电路的电压进行稳压处理的稳压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的防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护电路包括用于控制电池与保护板导通的第一开关模块、以及用于调控第一开关模块通断的第一保护模块,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出端和电池的正极均与第一保护模块的电源端连接,第一保护模块的检测端与电池的检测端连接,所述第一保护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二输出端与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电池的负极连接、第二输出端与第一保护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池的防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保护电路包括用于控制电池与保护板导通的第二开关模块、以及用于调控第二开关模块通断的第二保护模块,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出端和电池的正极均与第二保护模块的电源端连接,第二保护模块的检测端与电池的检测端连接,所述第二保护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二输出端与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保护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第二输出端与保护板的负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电池的防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模块包括型号为dw01的第一ic芯片、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阻r1和电阻r2,所述第一ic芯片的脚3与电容c3的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芯片的脚6、电容c1的一端和电容c2的一端连接,第一芯片的脚4分别与电容c1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池的电芯正极连接、以及与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池的检测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电池的防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包括第一n型mos管和第二n型mos管,所述第一ic芯片的脚1分别与第一n型mos管的栅极g1和第二n型mos管的栅极g1连接,第一ic芯片的脚2分别与第一n型mos管的栅极g2和第二n型mos管的栅极g2连接,第一n型mos管的第一源极s1分别与第一n型mos管的第四源极s4、第二n型mos管的第一源极s1、第二n型mos管的第四源极s4、电池的电芯负极和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保护模块还包括电阻r3,所述电阻r3的一端分别与第一ic芯片的脚3和电容c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n型mos管的第二源极s2、第一n型mos管的第三源极s3、第二n型mos管的第二源极s2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顺杰谢荣舒振杰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新智感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