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辊压机控制方法、系统及设备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辊压机控制方法、系统及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3119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池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辊压机控制方法、系统及设备。所述辊压机控制方法包括:获取输入的工作速度;从预设连续的多个速度单元区间中,识别工作速度对应的速度单元区间,并依据对应的速度单元区间的随速增益量系数和轧制参数的初步调整量计算轧制参数的第一目标调整量;基于第一目标调整量调节辊压机的轧制参数,控制其工作并轧制极片;通过测厚仪采集极片轧制后的厚度大小,并与预设的目标厚度计算轧制参数的第二目标调整量;基于第二目标调整量重新优化辊压机的轧制参数。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辊压机控制方法,能够自适应速度变化并生成相应的调整量调节辊压机的轧缝大小或轧制力,以维持速度变化前后极片厚度的一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制备,具体涉及一种辊压机控制方法、系统及设备


技术介绍

1、辊压是极片生产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在辊压过程中通常通过控制辊压机的辊缝/轧制力来生产出特定厚度的极片。

2、针对辊压过程中极卷纵向厚度一致性控制,目前主要是依靠用户在生产现场通过辊压操作台手动调节,这种方式需要用户密切关注轧制的极片厚度。此外,当辊压速度发生变化时,极片厚度通常也会发生波动,这同样需要用户跟随速度变化同步调节辊压机的辊缝/轧制力。

3、然而,由于辊压机速度变化的过程较快,且极片测厚仪往往放置在与辊压机有一定距离的位置,导致辊压机变速过程中产出的极片厚度通常无法被测厚仪器及时测出。因此,在辊压机变速过程中需要用户根据自己经验盲控辊压机,故很难准确把握速度变化应该调节的辊缝大小/轧制力,易导致控制滞后、精度不高、波动较大、产量较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相结合、具备自适应能力的变速阶段辊压机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抑制辊压机走带升降速期间造成的极片的厚度波动。

2、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辊压机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用户输入的工作速度;从预设连续的多个速度单元区间中,识别所述工作速度对应的速度单元区间,并依据对应的速度单元区间的随速增益量系数和轧制参数的初步调整量计算轧制参数的第一目标调整量;其中,所述随速增益量系数是通过其对应速度单元区间的辊压机的弹性曲线和极片的塑性曲线计算得到的;基于所述第一目标调整量调节辊压机的轧制参数,控制其工作并轧制极片;通过测厚仪采集极片轧制后的厚度大小,并与预设的目标厚度计算轧制参数的第二目标调整量;基于所述第二目标调整量重新优化辊压机的轧制参数。

3、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预设连续的多个所述速度单元区间按如下步骤获取:提供辊压机轧制过程中的升/降速标准区间,并设定区间长度;按照所设定的区间长度将所述升/降速标准区间划分为预设连续的多个所述速度单元区间。

4、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所述升/降速标准区间是辊压机轧制标准厚度极片过程时,从升/降速速度区间中截取需要管控的速度区间作为所述升/降速标准区间。

5、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所述初步调整量按如下步骤获取:根据所述升/降速标准区间中初始速度对应辊压机的轧制参数,以及最终速度对应辊压机的轧制参数,计算所述初始速度对应的轧制参数与所述最终速度对应的轧制参数的差值,得到所述初步调整量。

6、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所述初步调整量按如下步骤获取:根据所述升/降速标准区间中的初始速度和最终速度,计算所述初始速度对应辊压机的多个轧制参数的第一均值,以及所述最终速度对应辊压机的多个轧制参数的第二均值,并将所述第一均值和所述第二均值的差值作为所述初步调整量。

7、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在获取输入的工作速度之后,还包括:根据所述升/降速标准区间判断所述工作速度是否正常,且在所述工作速度正常情况下从预设的连续的速度单元区间中,识别所述工作速度对应的速度单元区间,并依据对应的速度单元区间的随速增益量系数和轧制参数的初步调整量计算轧制参数的第一目标调整量。

8、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若所述工作速度不在所述升/降速标准区间内,则认为所述工作速度异常,并报警响应;否则认为所述工作速度正常。

9、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所述从预设连续的多个速度单元区间中,识别所述工作速度对应的速度单元区间,并依据对应的速度单元区间的随速增益量系数和轧制参数的初步调整量计算轧制参数的第一目标调整量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工作速度和辊压机的当前速度识别对应的速度单元区间,并依据所有所述速度单元区间对应的随速增益量系数,以及所述初步调整量按如下公式计算所述第一目标调整量:

10、,

11、其中,p1表示所述第一目标调整量,p表示所述初步调整量,ki(i=1,2,3,…,m,m+1,…,n,n+1,…)表示第i个速度单元区间的随速增益量系数,a表示所述工作速度和所述当前速度中的小者,b表示所述工作速度和所述当前速度中的大,(vm,vm+1)表示a分布的速度单元区间,(vn,vn+1)表示b分布的速度单元区间。

12、一种辊压机控制系统,包括:输入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工作速度;第一数据处理模块,用于从预设连续的多个速度单元区间中,识别所述工作速度对应的速度单元区间,并依据对应的速度单元区间的随速增益量系数和轧制参数的初步调整量计算轧制参数的第一目标调整量;其中,所述随速增益量系数是通过其对应速度单元区间的辊压机的弹性曲线和极片的塑性曲线计算得到的;前馈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目标调整量调节辊压机的轧制参数,控制其工作并轧制极片;第二数据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测厚仪采集极片轧制后的厚度大小,并与预设的目标厚度计算轧制参数的第二目标调整量; 反馈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目标调整量重新优化辊压机的轧制参数。

13、一种辊压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相结合的辊压机控制方法,能够自适应速度变化并生成相应的调整量调节辊压机的轧缝大小或轧制力,以维持速度变化前后极片厚度的一致性。其中,前馈控制的调整量较大能够主动抑制极片厚度的波动,从而不依赖于测厚仪对厚度的反馈,避免出现控制滞后的问题;反馈控制的调整量相应较小,以在前馈控制之后对辊压机进一步的精细调整,大大提高了辊压机控制的精度。

15、同时,本申请提供的辊压机控制方法基于自动化控制,能够大大降低用户的负担,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可靠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辊压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预设连续的多个所述速度单元区间按如下步骤获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压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速标准区间是辊压机轧制标准厚度极片过程时,从升/降速速度区间中截取需要管控的速度区间作为所述升/降速标准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压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步调整量按如下步骤获取: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压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步调整量按如下步骤获取: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压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用户输入的工作速度之后,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辊压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升/降速标准区间判断所述工作速度是否正常的步骤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预设连续的多个速度单元区间中,识别所述工作速度对应的速度单元区间,并依据对应的速度单元区间的随速增益量系数和轧制参数的初步调整量计算轧制参数的第一目标调整量的步骤包括:

9.一种辊压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10.一种辊压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压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预设连续的多个所述速度单元区间按如下步骤获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压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速标准区间是辊压机轧制标准厚度极片过程时,从升/降速速度区间中截取需要管控的速度区间作为所述升/降速标准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压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步调整量按如下步骤获取: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压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步调整量按如下步骤获取: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压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用户输入的工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祖钢
申请(专利权)人:远景睿泰动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