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悬移式自适应防冲桩基液压支架制造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辽宁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悬移式自适应防冲桩基液压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3035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煤矿巷道支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悬移式自适应防冲桩基液压支架,包括:顶梁和侧梁结构,侧梁结构包括第一侧梁,第三侧梁的上端部设置于安装腔内,在左右两个所述第三侧梁之间的安装腔内设有顶部吸能构件;所述第三侧梁通过第一导向销和第二导向销与滑动限位槽构成滑动连接;所述第二侧梁、第三侧梁和液压立柱构成近似的三角形稳定支护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无论是受横向载荷还是纵向载荷,本申请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让位吸能作用,具有良好适应性;能够实现整体折叠收缩并悬挂式搬移,折叠后的支架通过顶梁上方的悬挂装置与工字钢轨配合,工字钢轨由其他支架之间的固定装置进行安装支撑,可实现支架整体的悬挂式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矿巷道支护,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悬移式自适应防冲桩基液压支架


技术介绍

1、我国井工开采的煤矿占煤矿总数量的92%。井工煤矿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加深以及开采强度的扩大,冲击地压问题逐渐突显。现阶段我国90%以上的冲击地压发生于巷道中,巷道冲击地压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冲击地压矿井面临的最亟待解决的难题。

2、为了提高巷道支护体系的抗冲、防冲能力,一些矿井采用了高支撑力的巷道液压支架。如河南义马矿区、辽宁抚顺矿区、内蒙古鄂尔多斯矿区等,采用了门式液压支架、自移式液压支架、单元式液压支架等对巷道进行加强支护,取得了一定的抗冲效果,巷道冲击破坏事件明显减少,特别是在支架中加入了吸能装置后,能够在一些冲击事件中发挥吸能让位的作用,防冲作用更加明显。

3、我国矿井地质条件多样、井工矿开采情况复杂,巷道发生冲击地压的原因以及显现特征也各不相同。有的巷道冲击以顶板竖向冲击为主,有的巷道以底鼓式冲击为主,有的则是两帮内敛式冲击最严重,因此,一种形式的巷道液压支架往往难以抵御各方向来的冲击作用,特别对于巷道底板和两帮的冲击,会导致支架发生倾斜、歪倒或立柱弯曲的情况,从而失去正常的支护作用。故当前巷道防冲液压支架的研发,缺乏对于巷道侧向冲击与底板冲击的兼顾考虑。

4、此外,目前巷道断面支护的液压支架尺寸大、重量重,无论是在巷道内组装支护,还是巷道中搬移,均十分麻烦,通常只能拆解后搬移,待所有部件搬移至指定位置后再组装,使用过程非常不便捷,所以亟需设计研制能够整体支卸、搬移的巷道防冲液压支架。

r/>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是提供一种悬移式自适应防冲桩基液压支架,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某种或某些缺陷。

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悬移式自适应防冲桩基液压支架,其包括:顶梁和侧梁结构,在所述顶梁两侧设有侧梁结构以对巷道顶板和两帮进行支护,其中,侧梁结构包括第一侧梁,所述第一侧梁设置在桩基上,所述桩基深埋于巷道底板的深部稳定岩层中,在所述第一侧梁的上方设有第二侧梁,在所述第二侧梁的上方设有第三侧梁,在所述顶梁内设有安装腔,所述第三侧梁的上端部设置于安装腔内,在左右两个所述第三侧梁之间的安装腔内设有顶部吸能构件;在所述顶梁的前后侧面设有滑动限位槽,所述第三侧梁通过第一导向销和第二导向销与滑动限位槽构成滑动连接;所述第二侧梁和第三侧梁铰接连接,并通过液压立柱进行连接支撑,所述第一侧梁上开设有前后方向的导向槽,所述第二侧梁的底端和液压立柱铰接连接,并通过销轴滑动设置与导向槽内,所述液压立柱和第三侧梁的铰接处与第三侧梁的两端有一定的距离,使得所述第二侧梁、第三侧梁和液压立柱构成近似的三角形稳定支护结构。

3、优选地,在所述顶梁的下侧设有凸台,在左右两个所述凸台之间形成通腔。

4、优选地,在所述第三侧梁两侧第一导向销处设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能够沿着凸台的上方进行滑移。

5、优选地,在所述第一侧梁上开设有左右方向的u型缺槽,所述第二侧梁和第三侧梁、液压立柱和第三侧梁、液压立柱和第二侧梁之间的交接处均设有转动让位空间。

6、优选地,在所述顶梁的中心顶部设有悬挂装置,在所述顶梁的中心底部设有固定装置,折叠后的支架通过顶梁上方的悬挂装置与工字钢轨配合,工字钢轨由其他支架之间的固定装置进行安装支撑。

7、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通过螺栓连接在凸台上,所述顶梁下发设有两个固定装置,分别通过螺钉与连接孔配合连接工字钢轨的左右两侧。

8、优选地,所述悬挂装置为可拆挂件,所述可拆挂件通过螺栓安装在顶梁上方。

9、优选地,所述悬挂装置为旋转挂件,所述旋转挂件包括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所述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铰接并通过转轴与顶梁连接,所述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之间设有扭簧或拉簧,在所述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之间的顶梁上固定设有阻挡块,所述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的上表面是圆弧面。

10、优选地,在所述顶梁的前后两侧均设有旋转挂件。

11、优选地,在所述悬挂装置与工字钢轨接触面上嵌有钢。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1、本申请设有内置于顶梁且用于横向吸能的顶部吸能构件和底部吸能构件,同时,第二侧梁、第三侧梁与液压立柱构成近似的三角形稳定支护结构;支架在巷道断面支护情况下,当巷道顶部下沉变形产生竖向载荷时,整个三角形稳定支护结构向下运动,第二侧梁下端在第一侧梁的导向槽内滑移、压缩内置的底部吸能构件,从而发挥竖向让位吸能的作用;当巷道两帮内敛变形产生横向载荷时,整个三角形稳定支护结构向巷道中心滑移,第三侧梁在滑动限位槽内滑移、压缩内置的顶部吸能构件,从而发挥横向让位吸能的作用;另外,由于第一侧梁内置的底部吸能构件是倾斜设置,因此,无论是受横向载荷还是纵向载荷,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让位吸能作用,具有良好适应性。

14、2、两个桩基深埋于巷道底板的深部稳定岩层中,为整体支架提供两个稳定的基础,同时,又能起到阻隔底板受到的水平载荷作用,避免底鼓或底板冲击式破坏。

15、3、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整体折叠收缩并悬挂式搬移,即:将第一导向销拆除,再将液压立柱的上端从第三侧梁上拆下,并将左右两支液压立柱的上端铰接在连接件上,同时将折叠辅助千斤顶也铰接在连接件上,通过控制折叠辅助千斤顶的伸缩而进一步带动支架进行折叠,进而两支液压立柱的上端推动至顶梁滑动限位槽位置,然后将两支液压立柱上端从连接件上拆下并铰接到顶梁的滑动限位槽中,折叠完成后,通过在不同支架之间的固定装置上安装工字钢轨,折叠后的支架通过顶梁上方的悬挂装置与工字钢轨配合,工字钢轨由其他支架之间的固定装置进行安装支撑,可实现支架整体的悬挂式移动。

16、4、悬挂装置为旋转挂件,旋转挂件包括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之间设有扭簧或拉簧,使得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具有相向靠拢趋势,在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之间的顶梁上固定设有阻挡块,当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受扭簧或拉簧的作用下相向旋转时,受到阻挡块的阻碍而无法继续靠拢,此时,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能够带着折叠后的支架悬挂在工字钢轨上,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的上表面是圆弧面,当在使用本申请支护巷道时,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接触到巷道顶面,受升降载荷的作用,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将发生相背旋转运动,使得旋转挂件不影响支架的支护作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移式自适应防冲桩基液压支架,包括:顶梁(4)和侧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梁(4)两侧设有侧梁结构以对巷道顶板和两帮进行支护,其中,侧梁结构包括第一侧梁(1),所述第一侧梁(1)设置在桩基(101)上,所述桩基(101)深埋于巷道底板(100)的深部稳定岩层中,在所述第一侧梁(1)的上方设有第二侧梁(2),在所述第二侧梁(2)的上方设有第三侧梁(3),在所述顶梁(4)内设有安装腔(43),所述第三侧梁(3)的上端部设置于安装腔(43)内,在左右两个所述第三侧梁(3)之间的安装腔(43)内设有顶部吸能构件(9);在所述顶梁(4)的前后侧面设有滑动限位槽(41),所述第三侧梁(3)通过第一导向销(32)和第二导向销(33)与滑动限位槽(41)构成滑动连接;所述第二侧梁(2)和第三侧梁(3)铰接连接,并通过液压立柱(5)进行连接支撑,所述第一侧梁(1)上开设有前后方向的导向槽(12),所述第二侧梁(2)的底端和液压立柱(5)铰接连接,并通过销轴滑动设置与导向槽(12)内,所述液压立柱(5)和第三侧梁(3)的铰接处(31)与第三侧梁(3)的两端有一定的距离,使得所述第二侧梁(2)、第三侧梁(3)和液压立柱(5)构成近似的三角形稳定支护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移式自适应防冲桩基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梁(4)的下侧设有凸台(43),在左右两个所述凸台(43)之间形成通腔(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移式自适应防冲桩基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侧梁(3)两侧第一导向销(32)处设有导向轮(34),所述导向轮(34)能够沿着凸台(43)的上方进行滑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移式自适应防冲桩基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侧梁(1)上开设有左右方向的U型缺槽(13),所述第二侧梁(2)和第三侧梁(3)、液压立柱(5)和第三侧梁(3)、液压立柱(5)和第二侧梁(2)之间的交接处均设有转动让位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移式自适应防冲桩基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梁(4)的中心顶部设有悬挂装置,在所述顶梁(4)的中心底部设有固定装置(7),折叠后的支架通过顶梁(4)上方的悬挂装置与工字钢轨配合,工字钢轨由其他支架之间的固定装置进行安装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悬移式自适应防冲桩基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7)通过螺栓(72)连接在凸台(43)上,所述顶梁(4)下发设有两个固定装置(7),分别通过螺钉与连接孔(71)配合连接工字钢轨的左右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悬移式自适应防冲桩基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装置为可拆挂件(6),所述可拆挂件(6)通过螺栓安装在顶梁(4)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悬移式自适应防冲桩基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装置为旋转挂件(8),所述旋转挂件(8)包括第一挂钩(81)和第二挂钩(82),所述第一挂钩(81)和第二挂钩(82)铰接并通过转轴(83)与顶梁(4)连接,所述第一挂钩(81)和第二挂钩(82)之间设有扭簧或拉簧,在所述第一挂钩(81)和第二挂钩(82)之间的顶梁(4)上固定设有阻挡块(44),所述第一挂钩(81)和第二挂钩(82)的上表面是圆弧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悬移式自适应防冲桩基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梁(4)的前后两侧均设有旋转挂件(8)。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悬移式自适应防冲桩基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悬挂装置与工字钢轨接触面上嵌有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移式自适应防冲桩基液压支架,包括:顶梁(4)和侧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梁(4)两侧设有侧梁结构以对巷道顶板和两帮进行支护,其中,侧梁结构包括第一侧梁(1),所述第一侧梁(1)设置在桩基(101)上,所述桩基(101)深埋于巷道底板(100)的深部稳定岩层中,在所述第一侧梁(1)的上方设有第二侧梁(2),在所述第二侧梁(2)的上方设有第三侧梁(3),在所述顶梁(4)内设有安装腔(43),所述第三侧梁(3)的上端部设置于安装腔(43)内,在左右两个所述第三侧梁(3)之间的安装腔(43)内设有顶部吸能构件(9);在所述顶梁(4)的前后侧面设有滑动限位槽(41),所述第三侧梁(3)通过第一导向销(32)和第二导向销(33)与滑动限位槽(41)构成滑动连接;所述第二侧梁(2)和第三侧梁(3)铰接连接,并通过液压立柱(5)进行连接支撑,所述第一侧梁(1)上开设有前后方向的导向槽(12),所述第二侧梁(2)的底端和液压立柱(5)铰接连接,并通过销轴滑动设置与导向槽(12)内,所述液压立柱(5)和第三侧梁(3)的铰接处(31)与第三侧梁(3)的两端有一定的距离,使得所述第二侧梁(2)、第三侧梁(3)和液压立柱(5)构成近似的三角形稳定支护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移式自适应防冲桩基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梁(4)的下侧设有凸台(43),在左右两个所述凸台(43)之间形成通腔(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移式自适应防冲桩基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侧梁(3)两侧第一导向销(32)处设有导向轮(34),所述导向轮(34)能够沿着凸台(43)的上方进行滑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移式自适应防冲桩基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侧梁(1)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永惠李诚铭潘一山宋义敏张建卓王爱文刘飞宇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