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距可调式双胶头移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3025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间距可调式双胶头移印装置,包括移印支板、移印驱动部件及移印头,移印支板竖直设置;移印驱动部件设置在移印支板,并沿竖直方向输出动力;移印头设置在移印驱动部件的输出端上,并经移印驱动部件驱动而升降运动;移印头在水平面内沿纵向及横向方向移动;移印头在水平面内旋转运动;移印头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移印柱,移印柱吸取油墨后压合在物料表面;两个移印柱相互靠近或远离。本技术采用双头移印方式实现同步多片物料移印,有效提升移印效率,且移印间距实时可调,可适应不同类型或尺寸的物料移印,且具备位置和角度实时调整校正功能,有效保证移印精准度,提升移印质量,具有良好的通用性降低移印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屏幕制造设备领域,特别指一种间距可调式双胶头移印装置


技术介绍

1、移印机是一种印刷设备, 适用于塑胶、玩具、玻璃、金属、陶瓷、电子、ic封等。 移印是一种间接的可凹胶头印刷技术,已成为各种物体表面印刷和装饰的一种主要方法。移印过程中,首先将油墨喷涂在蚀刻板上,然后用一把可伸缩刮刀将多余的油墨刮掉。这时,留在被蚀区域的油墨中的溶剂挥发并形成胶状的表面,而后胶头下降到蚀刻板上,吸上油墨。胶头吸上蚀刻板上油墨后上升,再将吸附后的油墨通过压合方式转移至待移印的物料表面。

2、现有的移印机构一般采用的是单头移印方式,单次仅能完成一片物料的表面移印,移印效率低;且移印过程中采用固化式安装结构,无法根据不同的移印场景、不同类型或尺寸的物料进行位置或角度调整,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疲劳损耗、安装误差极易导致移印位置偏差,影响移印质量,且通用性差,移印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双头移印方式实现同步多片物料移印,有效提升移印效率,且移印间距实时可调,可适应不同类型或尺寸的物料移印,且具备位置和角度实时调整校正功能,有效保证移印精准度,提升移印质量,具有良好的通用性降低移印成本的间距可调式双胶头移印装置。

2、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间距可调式双胶头移印装置,用于吸取油墨后将油墨移印至片状的物料表面,包括移印支板、移印驱动部件及移印头,其中,所述移印支板竖直设置;所述移印驱动部件设置在移印支板,并沿竖直方向输出动力;所述移印头设置在移印驱动部件的输出端上,并经移印驱动部件驱动而升降运动;所述移印头在水平面内沿纵向及横向方向移动,以便调整移印位置;所述移印头在水平面内旋转运动,以便调整移印角度;所述移印头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移印柱,移印柱吸取油墨后压合在物料表面;所述两个移印柱相互靠近或远离,以便调整相互之间的间距。

3、优选的,所述移印驱动部件包括第一移印支座、第二移印支座、移印电机、移印丝杆、丝杆座及移印滑架,其中,所述第一移印支座及第二移印支座沿竖直方向平行间隔的设置在移印支板的侧壁上;所述移印电机竖直设置在移印支板的侧壁上,并位于第一移印支座的上方;所述移印丝杆竖直连接于移印电机的输出端上,并穿过第一移印支座竖直向下延伸,且与第一移印支座及第二移印支座可转动的连接,且连接于移印电机的输出端上,经移印电机驱动而旋转运动;所述丝杆座套设在移印丝杆上,移印丝杆旋转时驱动丝杆座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

4、优选的,所述移印滑架的上端固定在丝杆座上,并竖直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二移印支座的下方;所述移印头连接于移印滑架的下方。

5、优选的,所述移印头包括移印支块、位置调整部件、角度调整部件及移印部件,其中,所述移印支块水平设置于移印滑架的底部;所述位置调整部件设置在移印支块的底部,并沿横向方向及纵向方向输出动力;所述角度调整部件设置在位置调整部件的下部,经角度调整部件驱动,且在水平面内输出旋转动力;所述移印部件设置在角度调整部件的下部,并经角度调整部件驱动而在水平面面内旋转运动。

6、优选的,所述位置调整部件包括第一调整气缸、第一调整座、第二调整气缸及第二调整座,其中,所述第一调整座可滑动的连接在移印支块的下方;所述第一调整气缸设置在移印支块的侧部,且输出端与第一调整座连接,以便驱动第一调整座直线运动;所述第二调整座沿垂直于第一调整气缸方向可滑动的连接在第一调整座的底部;所述第二调整气缸连接于第一调整座的侧部,且输出端与第二调整座连接,以便驱动第二调整座直线运动。

7、优选的,所述角度调整部件包括旋转座及旋转柱,其中,所述旋转座设置在所述第二调整座的底部;所述旋转柱可转动的连接在旋转座的底部。

8、优选的,所述角度调整部件还包括安装座、调节气缸、调节杆及调整柱,其中,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旋转座的侧部,安装座的底部开设油u型安装槽;所述调节气缸包括两个,两个调节气缸分别水平设置在安装座的两侧;所述调节杆连接于调节气缸的输出端上,并水平穿过安装座延伸至u型安装槽内;所述调整柱设置在所述旋转柱的侧壁上,并位于u型安装槽内两根调节杆的中间;所述调节气缸驱动调节杆靠近或远离调整柱,以便通过驱动调整柱调整旋转柱的角度。

9、优选的,所述移印部件包括连接座、移印气缸、移印滑座、固定座及活动座,其中,所述连接座水平连接于所述旋转柱的底部;所述移印气缸设置于连接座的侧部;所述移印滑座可滑动的连接在连接座的底部,并与移印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固定座为u型座体,并从下方穿过连接座固定在连接座的侧壁上;所述活动座连接于移印滑座的底部,并随移印滑座直线运动,以便靠近或远离固定座。

10、优选的,所述移印部件还包括嵌槽、嵌座、卡槽及移印柱,其中,所述嵌槽开设于所述固定座及活动座的底部,并向上凹陷;所述嵌座嵌设固定在嵌槽内;所述卡槽开设在嵌座的底部,并向上凹陷;所述移印柱嵌设固定在卡槽内。

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2、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自主研发设计了一种采用双头移印方式实现同步多片物料移印,有效提升移印效率,且移印间距实时可调,可适应不同类型或尺寸的物料移印,且具备位置和角度实时调整校正功能,有效保证移印精准度,提升移印质量,具有良好的通用性降低移印成本的间距可调式双胶头移印装置。

13、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实现单次同步完成多片物料的自动移印,以双倍提升移印效率,适用于自动化产线的移印量产领域;同时,本技术还具备了移印间距可实时调整,以适应不同类型和尺寸的物料移印。具体的,本技术的移印机构以竖直设置在移印架内的移印支板作为承载结构,移印支板的侧部沿竖直方向上下间隔的设置有用于承载移印丝杆的第一移印支座和第二移印支座,移印丝杆的两端可转动的连接在第一移印支座和第二移印支座上,并经上方的移印电机驱动而带动套设于其上的丝杆座升降运动;丝杆座的外侧连接有l状结构的移印滑架,移印滑架的上端固定在丝杆座的侧壁上,并竖直向下延伸至第二移印支座的下方,下端水平延伸,以便连接固定移印头,通过移印滑架带动移印头升降运动,以便取墨或移印。本技术的移印头具备在水平面内沿横向及纵向方向直线位置微调功能以及在水平面内安装角度微调功能,可根据不同的实用场景进行位置及角度调整校正,同时采用双移印柱结构可实现两片物料同步移印动作,有效提升移印效率,且双移印柱之间的间距可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及工艺要求进行实时调整,可适应多种类型尺寸的物料表面移印。具体的,本技术的移印头以水平连接于移印滑架底部的移印支块作为承载结构,移印支块的下方分别通过第一调整气缸驱动第一调整座直线运动,通过第二调整气缸驱动第二调整座直线运动,从而实现对连接于第二调整座下方的旋转座在水平面内的纵向及横向直线位置微调。旋转座的底部可转动的连接有旋转柱,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通过旋转旋转柱从而实时调整旋转柱的角度,并通过将旋转柱侧壁上连接的调整柱插入旋转座上连接的安装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间距可调式双胶头移印装置,用于吸取油墨后将油墨移印至片状的物料表面,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印支板(5561)、移印驱动部件及移印头,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距可调式双胶头移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印驱动部件包括第一移印支座(5562)、第二移印支座(5563)、移印电机(5564)、移印丝杆(5565)、丝杆座(5566)及移印滑架(5567),其中,所述第一移印支座(5562)及第二移印支座(5563)沿竖直方向平行间隔的设置在移印支板(5561)的侧壁上;所述移印电机(5564)竖直设置在移印支板(5561)的侧壁上,并位于第一移印支座(5562)的上方;所述移印丝杆(5565)竖直连接于移印电机(5564)的输出端上,并穿过第一移印支座(5562)竖直向下延伸,且与第一移印支座(5562)及第二移印支座(5563)可转动的连接,且连接于移印电机(5564)的输出端上,经移印电机(5564)驱动而旋转运动;所述丝杆座(5566)套设在移印丝杆(5565)上,移印丝杆(5565)旋转时驱动丝杆座(5566)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间距可调式双胶头移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印滑架(5567)的上端固定在丝杆座(5566)上,并竖直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二移印支座(5563)的下方;所述移印头连接于移印滑架(5567)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间距可调式双胶头移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印头包括移印支块(5568)、位置调整部件、角度调整部件及移印部件,其中,所述移印支块(5568)水平设置于移印滑架(5567)的底部;所述位置调整部件设置在移印支块(5568)的底部,并沿横向方向及纵向方向输出动力;所述角度调整部件设置在位置调整部件的下部,经角度调整部件驱动,且在水平面内输出旋转动力;所述移印部件设置在角度调整部件的下部,并经角度调整部件驱动而在水平面面内旋转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间距可调式双胶头移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整部件包括第一调整气缸(5569)、第一调整座(55610)、第二调整气缸(55611)及第二调整座(55612),其中,所述第一调整座(55610)可滑动的连接在移印支块(5568)的下方;所述第一调整气缸(5569)设置在移印支块(5568)的侧部,且输出端与第一调整座(55610)连接,以便驱动第一调整座(55610)直线运动;所述第二调整座(55612)沿垂直于第一调整气缸(5569)方向可滑动的连接在第一调整座(55610)的底部;所述第二调整气缸(55611)连接于第一调整座(55610)的侧部,且输出端与第二调整座(55612)连接,以便驱动第二调整座(55612)直线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间距可调式双胶头移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整部件包括旋转座(55613)及旋转柱(55614),其中,所述旋转座(55613)设置在所述第二调整座(55612)的底部;所述旋转柱(55614)可转动的连接在旋转座(55613)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间距可调式双胶头移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整部件还包括安装座(55615)、调节气缸(55616)、调节杆(55617)及调整柱(55618),其中,所述安装座(55615)设置在旋转座(55613)的侧部,安装座(55615)的底部开设油U型安装槽;所述调节气缸(55616)包括两个,两个调节气缸(55616)分别水平设置在安装座(55615)的两侧;所述调节杆(55617)连接于调节气缸(55616)的输出端上,并水平穿过安装座(55615)延伸至U型安装槽内;所述调整柱(55618)设置在所述旋转柱(55614)的侧壁上,并位于U型安装槽内两根调节杆(55617)的中间;所述调节气缸(55616)驱动调节杆(55617)靠近或远离调整柱(55618),以便通过驱动调整柱(55618)调整旋转柱(55614)的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间距可调式双胶头移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印部件包括连接座(55619)、移印气缸(55620)、移印滑座(55621)、固定座(55622)及活动座(55623),其中,所述连接座(55619)水平连接于所述旋转柱(55614)的底部;所述移印气缸(55620)设置于连接座(55619)的侧部;所述移印滑座(55621)可滑动的连接在连接座(55619)的底部,并与移印气缸(5562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固定座(55622)为U型座体,并从下方穿过连接座(55619)固定在连接座(55619)的侧壁上;所述活动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间距可调式双胶头移印装置,用于吸取油墨后将油墨移印至片状的物料表面,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印支板(5561)、移印驱动部件及移印头,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距可调式双胶头移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印驱动部件包括第一移印支座(5562)、第二移印支座(5563)、移印电机(5564)、移印丝杆(5565)、丝杆座(5566)及移印滑架(5567),其中,所述第一移印支座(5562)及第二移印支座(5563)沿竖直方向平行间隔的设置在移印支板(5561)的侧壁上;所述移印电机(5564)竖直设置在移印支板(5561)的侧壁上,并位于第一移印支座(5562)的上方;所述移印丝杆(5565)竖直连接于移印电机(5564)的输出端上,并穿过第一移印支座(5562)竖直向下延伸,且与第一移印支座(5562)及第二移印支座(5563)可转动的连接,且连接于移印电机(5564)的输出端上,经移印电机(5564)驱动而旋转运动;所述丝杆座(5566)套设在移印丝杆(5565)上,移印丝杆(5565)旋转时驱动丝杆座(5566)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间距可调式双胶头移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印滑架(5567)的上端固定在丝杆座(5566)上,并竖直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二移印支座(5563)的下方;所述移印头连接于移印滑架(5567)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间距可调式双胶头移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印头包括移印支块(5568)、位置调整部件、角度调整部件及移印部件,其中,所述移印支块(5568)水平设置于移印滑架(5567)的底部;所述位置调整部件设置在移印支块(5568)的底部,并沿横向方向及纵向方向输出动力;所述角度调整部件设置在位置调整部件的下部,经角度调整部件驱动,且在水平面内输出旋转动力;所述移印部件设置在角度调整部件的下部,并经角度调整部件驱动而在水平面面内旋转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间距可调式双胶头移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整部件包括第一调整气缸(5569)、第一调整座(55610)、第二调整气缸(55611)及第二调整座(55612),其中,所述第一调整座(55610)可滑动的连接在移印支块(5568)的下方;所述第一调整气缸(5569)设置在移印支块(5568)的侧部,且输出端与第一调整座(55610)连接,以便驱动第一调整座(55610)直线运动;所述第二调整座(55612)沿垂直于第一调整气缸(5569)方向可滑动的连接在第一调整座(55610)的底部;所述第二调整气缸(55611)连接于第一调整座(55610)的侧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立峰谭轻宁科陈境朗李巍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诺峰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