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工质压缩气体储能发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2876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5
本技术涉及物理储能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多工质压缩气体储能发电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模块、第一蓄热换热装置、蓄热装置、第二蓄热换热装置、第一蓄冷换热装置、蓄冷装置、第二蓄冷换热装置和发电模块。本技术将压缩空气储能与压缩气体工质储能有机结合,利用压缩空气储能为压缩气体工质储能提供充足的冷热源能量,使压缩气体工质储能系统中的气体工质在压缩储能阶段可采用液态加压的方式减少功耗,在膨胀做功阶段也可获得大量热量提高系统输出功,且在系统中气体工质在管道中存储,无需使用高压储气容器,只进行冷热能存储,极大降低了系统的建设成本和建设难度,减少系统受环境和地理条件的限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物理储能,尤其涉及一种多工质压缩气体储能发电系统


技术介绍

1、由于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收到自然条件限制,其发电的随机性、间歇性导致其并网对于传统电网将产生巨大冲击,同时也无法保障用户侧电力稳定输出。在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化利用的背景下,将储能技术运用在电网中,储存可再生能源或低谷电力,通过储能装置平衡电力系统供电压力,能够消除用电高峰期电力供应匮乏隐患,降低可再生能源发电随机性和不稳定性,并减少电网备用设备需求。

2、现有的大规模商用的储能技术分为抽水储能和压缩空气储能两种,抽水储能因其严苛的地理条件限制和建设成本等诸多方面因素不能满足我国当前储能技术建设需要。相比之下,压缩空气储不仅可以应用于大规模储能,同时系统安全、稳定且具有较高的循环效率。然而压缩空气储能需要将10mpa以上的高压空气进行存储,大大增加了系统的实施难度和建设成本,因此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建设需要依靠天然的耐高压储气空间作为储能容器,受到了较大的地理环境限制。

3、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工质压缩气体储能发电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工质压缩气体储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压缩模块、第一蓄热换热装置、蓄热装置、第二蓄热换热装置、第一蓄冷换热装置、蓄冷装置、第二蓄冷换热装置和发电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质压缩气体储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热换热装置的换热介质出口与所述蓄热装置的换热介质进口之间设有第一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质压缩气体储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装置的换热介质出口与所述第一蓄热换热装置的换热介质进口之间设有第三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质压缩气体储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冷换热装置的换热介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工质压缩气体储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压缩模块、第一蓄热换热装置、蓄热装置、第二蓄热换热装置、第一蓄冷换热装置、蓄冷装置、第二蓄冷换热装置和发电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质压缩气体储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热换热装置的换热介质出口与所述蓄热装置的换热介质进口之间设有第一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质压缩气体储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装置的换热介质出口与所述第一蓄热换热装置的换热介质进口之间设有第三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质压缩气体储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冷换热装置的换热介质出口与所述蓄冷装置的换热介质进口之间设有第五阀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质压缩气体储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模块包括第一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和发电装置,所述第一膨胀机和所述第二膨胀机分别与所述发电装置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家俊李亚南于泽越云凯郝佳豪郑平洋乃比江·艾合买提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博睿鼎能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