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微生物电耦合空间复合多孔模块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2630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控微生物电耦合空间复合多孔模块网,所述模块网包括可控微生物电耦合空间复合多孔模块和气囊连接网,其中:所述可控微生物电耦合空间复合多孔模块包括金属氧化物耦合微生物空间多孔阳极、微生物多孔阴极和内部气囊结构;所述金属氧化物耦合微生物空间多孔阳极和微生物多孔阴极之间设置有内部气囊结构;所述可控微生物电耦合空间复合多孔模块之间通过内部气囊结构与气囊连接网连接成可控微生物电耦合空间复合多孔模块网。本技术通过控制模块网在水池中分布位置,深度净化改善水质、吸附微生物、抑制生物黏泥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中水用于循环冷却水微生物电化学防治领域,涉及一种可控微生物电耦合空间复合多孔模块网


技术介绍

1、电厂冷却塔中冷却水系统中,一般采用中水作为循环冷却水的补水,中水水质(参考哈尔滨热电责任有限公司用于循环冷却水补水的中水)、再生水作为(中水)循环冷却水水质标准如表1所示。

2、表1中水水质(单位:mg/l)

3、

4、中水cod、总氮、总磷含量均远高于水质标准,导致循环冷却水中微生物大量繁殖,同时会产生粘性物质与各种杂质和有机物相互粘附形成生物黏泥,微生物滋生是比较普遍的问题,微生物滋生造成的危害有:

5、(1)产生微生物粘泥:微生物粘泥使冷却水水质恶化,水体颜色变暗或发黑并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同时,微生物粘泥附着在管道、设备或冷却塔上,造成系统堵塞和结垢,从而增大水力损失;降低热交换器的传热效率和冷却塔的冷却效率,增大能耗和运行成本。最终微生物粘泥与系统水垢、腐蚀联合作用导致设备的损坏;加速腐蚀作用微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各种类型的酸,产生的酸会使水质组成发生变化引起金属腐蚀,增加维护费用,甚至会影响机组稳定运行。

6、(2)藻类植物滋生:冷却水水温合适,且受到阳光照射,营养丰富会导致藻类繁殖,会导致堵塞循环系统管路,降低冷却水流量,降低换热效果。

7、因此对水质进行控制,深度净化水质十分关键,现阶段对于水质的控制方法主要为化学药剂法和生物法两种。其中投加化学药剂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来净化水质、杀灭微生物减少微生物的滋生。生物法主要通过投加酶制剂和利用噬菌体去除生物黏泥,但这种方法成本很高,目前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较少。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中水用于循环冷却水,导致水质cod、总氮、总磷超标,微生物滋生,生物黏泥堵塞管路造成换热效果差、设备腐蚀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控微生物电耦合空间复合多孔模块网。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可控微生物电耦合空间复合多孔模块结构,并且可多个模块联合形成模块网,通过控制模块网在水池中分布位置,深度净化改善水质、吸附微生物、抑制生物黏泥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2、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可控微生物电耦合空间复合多孔模块网,包括可控微生物电耦合空间复合多孔模块和气囊连接网,其中:

4、所述可控微生物电耦合空间复合多孔模块包括金属氧化物耦合微生物空间多孔阳极、微生物多孔阴极和内部气囊结构;

5、所述金属氧化物耦合微生物空间多孔阳极和微生物多孔阴极之间设置有内部气囊结构;

6、所述金属氧化物耦合微生物空间多孔阳极采用以碳化硅为骨架的多孔结构,多孔结构为大孔和介孔相交错的空间结构,大孔内表面包埋沼泽红假单胞菌层,介孔内表面负载crox/pms涂层;

7、所述微生物多孔阴极采用以碳化硅为骨架的多孔结构,在多孔结构内包埋枯草芽孢杆菌层;

8、所述金属氧化物耦合微生物空间多孔阳极通过微生物催化及金属氧化物催化氧化产生电子,通过微生物菌毛及外电路传递至微生物多孔阴极,实现有机物降解及产电;

9、所述微生物多孔阴极接收阳极微生物菌毛及外电路传递的电子,实现硝酸盐还原,实现改善水质的目的,抑制微生物生长,减少生物黏泥的产生;

10、所述微生物多孔阴极和金属氧化物耦合微生物空间多孔阳极在微生物电催化的作用下,微生物多孔阴极和阳极形成电势差,产生电流,使可控微生物电耦合空间复合多孔模块表面带电,吸附控制水中微生物;

11、所述可控微生物电耦合空间复合多孔模块之间通过内部气囊结构与气囊连接网连接成可控微生物电耦合空间复合多孔模块网,实现对整个模块网在水池中的位置的调节,对不同位置微生物进行吸附控制。

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3、1、本技术采用电催化方法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降低cod,降低氨氮,改善水质抑制微生物生长。

14、2、本技术中微生物电耦合空间多孔模块可以自发吸附微生物,通过电化学作用将水中带电的微生物吸附到模块表面,无需外接电源微生物自产电。

15、3、本技术中各可控微生物电耦合空间复合多孔模块通过气囊连接网均匀相连,分布在冷却水池中,可通过控制气囊充气量的多少,实现整个模块网调节位置,实现对水池中不同深度的微生物进行吸附控制的目的。吸附于模块上的微生物可通过高压水枪冲洗的方式定期清理,达到控制冷却水池中微生物的作用。

16、4、本技术可控微生物电耦合空间复合多孔模块结构,阳极采用复合金属氧化物空间多孔结构,易被光照的大孔内表面包埋沼泽红假单胞菌,光线不易透过的介孔内表面采用pms活化技术,创新采用铬氧化物活化,且pms也可光活化,阳极形成氧化反应,分解水中有机物,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同时微生物附着,促进细胞外电子的转移,促进生物膜形成,微生物自产电,节约能源,绿色环保。以吸附水中空气中的微小悬浮颗粒,抑制微生物分泌物与悬浮颗粒结合,从而抑制生物黏泥的产生,从而减少了循环水和管路中的黏泥量,保护管网及换热器换热效率。

17、5、当使模块附在集水池表面时,模块具有隔绝阳光,避免了阳光直射,使集水池内藻类失去生长所必要的条件,从而抑制藻类生长从而减少生物黏泥的生长。

18、6、本技术中阴极表面包埋枯草芽孢杆菌,具有大孔、介孔和微孔共存的孔隙结构,实现脱氮,改善水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控微生物电耦合空间复合多孔模块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网包括可控微生物电耦合空间复合多孔模块和气囊连接网,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微生物电耦合空间复合多孔模块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孔和介孔采用蜂巢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微生物电耦合空间复合多孔模块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气囊结构由100%纯天然的乳胶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微生物电耦合空间复合多孔模块网,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氧化物耦合微生物空间多孔阳极和微生物多孔阴极通过高温热压成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微生物电耦合空间复合多孔模块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网包括可控微生物电耦合空间复合多孔模块和气囊连接网,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微生物电耦合空间复合多孔模块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孔和介孔采用蜂巢型。

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君韩煦葳李培亮于忠军刘尚才乔璐王锦仇友泽成大陆赵锐王丽廉博伟刘宏岩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