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株吸水链霉菌及其应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株吸水链霉菌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2458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株吸水链霉菌及其应用。菌株名称为吸水链霉菌JN3‑4(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JN3‑4),保藏编号为CGMCC No.27649,该菌株及其菌剂可以用于对聚生小穴壳菌、红小豆炭疽病菌、红松立枯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烟草靶斑病菌、水稻恶苗病菌、甜瓜蔓割病菌、辣椒炭疽病菌、梨波氏盘果腐病菌、黄瓜菌核病菌、蓝莓溃疡病菌、落叶松枯梢病菌等致病菌的生物防治,具有生防效果好、抑菌谱广、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尤其涉及一株吸水链霉菌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1、落叶松属于松科落叶松属,性喜光、耐寒、适应性强、生长快、木材经济价值高,是人工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的好树种。落叶松枯梢病菌neofusicoccum laricinum可以导致落叶松枯梢病。近年来,落叶松枯梢病为落叶松人工林的主要病害,1973年吉林省首次报道该病害的发生,由于当时未掌握该病的发病规律,又无有效的防治和检疫方法,致使该病迅速蔓延,目前该病已扩大至山东、河北、陕西和山西等地,发生面积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危害也日趋严重。落叶松枯梢病主要危害1-35年生落叶松人工林的当年新梢,6-15年生幼林发病较重且普遍;7月开始发病,8、9月份高峰期。一般先从主梢发病,由树冠上部枝梢向下逐渐蔓延。发病的新梢渐褪色,由黄绿色变为褐灰色顶部弯曲下垂呈勾状,逐渐向下脱叶、干枯、茎收缩变细,梢头顶端残留一簇叶子,且枯萎呈紫灰色。连年发病,多数枯梢成从,树冠成为扫帚状,被害严重树木生长停止,形成小老树或全株枯死。顶部枯萎的叶丛,发病15-20d后,叶背面密生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及少量的未成熟的子囊壳。

2、近年来国内关于落叶枯梢病发生为害的报道屡见不鲜,目前该病的防治采取以下几种措施:化学防治、选育抗病品种、培育无病壮苗、优化栽培场地和栽培方式等方法(付晓霞,王志明,王选遥等.落叶松落叶病和枯梢病合并防治研究[j].吉林林业科技,2016,45(02):30-34+40.doi:10.16115/j.cnki.issn.1005-7129.2016.02.010.)。众多防病手段中,化学防治和选育抗病品种最易被大众接受,但上述两种防治方法均存在明显弊端,一方面抗病品种的选育耗时较长且存在抗性退化等问题,达不到预期的防病效果;另一方面,大量的使用化学农药容易造成坏境污染和破坏生态平衡等问题。因此,研究以生态系统调控为主的可持续控制技术,利用对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拮抗微生物防治该病,以菌治菌,达到绿色环保,高效综合防治目的。

3、放线菌是最早发现的具有生物防治作用的一类微生物,近些年来广泛应用于植物病害防治。链霉菌在放线菌中占据着重要地位,pandey等分离的放线菌对鹰嘴豆干根腐病有拮抗作用(nath r p,gandhi k b,manjunatha l,et al.in vitro evaluation ofactinobacteria for biocontrol of dry root rot and fusarium wilt diseases inchickpea(cicer arietnum l.)[j].journal of food legumes,2021,34(4):245-247.),samac等研究发现,大多数产生抗生素的链霉菌菌株对苜蓿疫霉属3个不同菌株的生长有抑制作用(latorre b,torres r,et al.evaluation of theuse of wound protectantfungicides and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s against stem canker of blueberry[j].cien inv agr,2013,40(3):537-545.)。东北农业大学在2020年研究发现,放线菌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对番茄青枯病有抑制效果(凌玲.streptomyces sp.neau-hv9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效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21.doi:10.27010/d.cnki.gdbnu.2020.000800);华侨大学2023年自蕉园土壤样品中分离的链霉菌foc tr4产生的单体化合物对香蕉枯萎病有强抑制作用(邹聂霞.链霉菌h3-2抗香蕉枯萎病活性成分鉴定及其抑菌机理研究[d].华侨大学,2022.doi:10.27155/d.cnki.ghqiu.2022.000789.)。

4、不同菌株的抑菌谱以及抑菌活性不同,在生物防治中需要选择合适的菌株以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因此,提供合适的菌株对有效生物防治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株吸水链霉菌及其应用。该菌株是本专利技术首次发现,经过进一步验证发现,该菌株具有生防效果好、抑菌谱广、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2、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株吸水链霉菌,菌株名称为吸水链霉菌jn3-4(streptomyceshygroscopicusjn3-4),保藏编号为cgmcc no.27649,该菌株于2023年6月1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地址为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4、本专利技术从采自吉林省不同地区的土壤分离获得多株放线菌,经多重筛选,最终获得了1株能够有效抑制落叶枯梢病菌的拮抗菌株,标记为jn3-4,本专利技术实现了放线菌在落叶枯梢病领域的突破,为落叶松枯梢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菌株及产品。

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菌剂,包括上述吸水链霉菌和/或上述吸水链霉菌的发酵产物。

6、本专利技术对菌剂的剂型无特殊限制,例如,所述菌剂可以为液体制剂也可以为固体制剂,也可以其他类型的制剂。除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链霉菌或链霉菌的发酵产物外,也可以添加本领域常用的用于制备生防制剂的组分,以利于其应用。

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吸水链霉菌及其菌剂具有生防效果好、抑菌谱广、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8、本专利技术提供上述吸水链霉菌的发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上述吸水链霉菌接种培养基发酵培养。

9、所述发酵培养基的配方可以包括:花生饼粉2.5%、淀粉5.0%、酵母粉0.08%、葡萄糖0.02%、(nh4)2so40.08%、caco30.32%、nacl 0.2%,ph 7.0-7.2。

10、发酵培养条件可以包括:28℃,培养6d。

11、本专利技术提供上述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上述吸水链霉菌接种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

12、所述发酵培养基的配方可以包括:花生饼粉2.5%、淀粉5.0%、酵母粉0.08%、葡萄糖0.02%、(nh4)2so40.08%、caco30.32%、nacl 0.2%,ph 7.0-7.2。

13、发酵培养条件可以包括:28℃,培养6d。

1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生物防治的上清液,上清液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将上述吸水链霉菌接种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离心,过滤。

15、所述发酵培养基的配方可以包括:花生饼粉2.5%、淀粉5.0%、酵母粉0.08%、葡萄糖0.02%、(nh4)2so40.08%、caco30.32%、nacl 0.2%,ph 7.0-7.2。

16、发酵培养条件可以包括:28℃,培养6d。

17、本专利技术提供上述吸水链霉菌在植物致病菌防治中的应用。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株吸水链霉菌,其特征在于,菌株名称为吸水链霉菌JN3-4(StreptomyceshygroscopicusJN3-4),保藏编号为CGMCC No.27649。

2.一种菌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吸水链霉菌和/或权利要求1所述吸水链霉菌的发酵产物。

3.权利要求1所述吸水链霉菌和/或权利要求2所述菌剂在植物致病菌防治中的应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致病菌选自聚生小穴壳菌、红小豆炭疽病菌、红松立枯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烟草靶斑病菌、水稻恶苗病菌、甜瓜蔓割病菌、辣椒炭疽病菌、梨波氏盘果腐病菌、黄瓜菌核病菌、蓝莓溃疡病菌、落叶松枯梢病菌中的一种或几种。

5.权利要求1所述吸水链霉菌和/或权利要求2所述菌剂在防治植物致病菌导致的症状中的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致病菌选自聚生小穴壳菌、红小豆炭疽病菌、红松立枯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烟草靶斑病菌、水稻恶苗病菌、甜瓜蔓割病菌、辣椒炭疽病菌、梨波氏盘果腐病菌、黄瓜菌核病菌、蓝莓溃疡病菌、落叶松枯梢病菌中的一种或几种

7.权利要求1所述吸水链霉菌在制备生防制剂中的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生防制剂用于防治植物致病菌导致的疾病;所述植物致病菌选自聚生小穴壳菌、红小豆炭疽病菌、红松立枯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烟草靶斑病菌、水稻恶苗病菌、甜瓜蔓割病菌、辣椒炭疽病菌、梨波氏盘果腐病菌、黄瓜菌核病菌、蓝莓溃疡病菌、落叶松枯梢病菌中的一种或几种。

9.权利要求1所述吸水链霉菌和/或权利要求2所述菌剂在防治落叶松枯梢病中的应用。

10.一种生物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吸水链霉菌和/或权利要求2所述菌剂进行生物防治。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吸水链霉菌,其特征在于,菌株名称为吸水链霉菌jn3-4(streptomyceshygroscopicusjn3-4),保藏编号为cgmcc no.27649。

2.一种菌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吸水链霉菌和/或权利要求1所述吸水链霉菌的发酵产物。

3.权利要求1所述吸水链霉菌和/或权利要求2所述菌剂在植物致病菌防治中的应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致病菌选自聚生小穴壳菌、红小豆炭疽病菌、红松立枯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烟草靶斑病菌、水稻恶苗病菌、甜瓜蔓割病菌、辣椒炭疽病菌、梨波氏盘果腐病菌、黄瓜菌核病菌、蓝莓溃疡病菌、落叶松枯梢病菌中的一种或几种。

5.权利要求1所述吸水链霉菌和/或权利要求2所述菌剂在防治植物致病菌导致的症状中的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立梅宋丽文马启越陈越渠左彤彤张凯鹏李婧于波张相昱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省林业生物防治中心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