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装置以及谐振电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2412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2
本申请涉及电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感装置以及谐振电路,其包括:第一电感,第一电感包括第一绕线和第二绕线,第一绕线环绕形成第一环形线圈,第二绕线环绕形成第二环形线圈,第一环形线圈和第二环形线圈对称设置,第一环形线圈和第二环形线圈均具有一阙口,且第一环形线圈和第二环形线圈在各自所在的阙口处相连并形成第一电感的两个端口;第二电感,第二电感包括第三绕线,第三绕线环绕第一电感的外围设置且形成为半包围结构。本申请的电感装置能够有效降低耦合效应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感,具体涉及一种电感装置以及谐振电路


技术介绍

1、电感是谐振电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现有的电感如单螺旋状电感往往具有较大的互感值(英文名称为mutual inductance),其他装置与其发生耦合效应的几率较大,易受到耦合效应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感装置以及谐振电路。

2、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感装置,其包括:第一电感,所述第一电感包括第一绕线和第二绕线,所述第一绕线环绕形成第一环形线圈,所述第二绕线环绕形成第二环形线圈,所述第一环形线圈和所述第二环形线圈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环形线圈和所述第二环形线圈均具有一阙口,且第一环形线圈和第二环形线圈在各自所在的阙口处相连并形成所述第一电感的两个端口;第二电感,所述第二电感包括第三绕线,所述第三绕线环绕所述第一电感的外围设置且形成为半包围结构。

3、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感的两个端口分别为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分别作为所述第一电感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一绕线的始端和所述第二绕线的始端相连以形成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一绕线的末端和所述第二绕线的末端相连以形成所述第二端口。

4、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若所述第一电感接入电路,所述第一绕线和所述第二绕线中电流的环绕方向相反以形成极性相反的磁场。

5、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绕线和所述第二绕线布置在同一层,且所述第一绕线和所述第二绕线不交叠设置。

6、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三绕线的始端与所述第三绕线的末端间隔设置以形成一阙口构成所述半包围结构,所述第三绕线的始端和末端分别作为所述第二电感的输入端和输出端。

7、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绕线的始端和末端布置在所述第一电感的同一侧。

8、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布置在同一层。

9、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形线圈和所述第二环形线圈具有相同的形状,所述第一环形线圈和所述第二环形线圈的形状为多边形、椭圆形或圆形

10、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谐振电路,包括上述的电感装置、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第一电容、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感、所述第一反相器和所述第二反相器并联连接,所述第一反相器和所述第二反相器的接地端经由所述第二电感接地;所述第一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口,所述第二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口。

11、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口电连接,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口电连接。

12、本公开方案的一种电感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间隔设置的两个端口能够介入电路中,电信号能够从一个端口向另一端口流通,且两个环形线圈不会交叠设置。两个环形线圈中的电流流通方向相反以产生极性相反的磁场,若其他器件与第一电感发生耦合效应,因两个环形线圈具有相反极性的磁场,能够使第一电感所受到的耦合效应被抵消,从而有效降低耦合效应的影响。第二电感环绕所述第一电感的外围设置且形成为半包围结构也能够屏蔽外部器件对第一电感的耦合影响。由此,通过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的配合,能够有效降低耦合效应的影响。

13、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14、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感的两个端口分别为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分别作为所述第一电感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一绕线的始端和所述第二绕线的始端相连以形成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一绕线的末端和所述第二绕线的末端相连以形成所述第二端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电感接入电路,所述第一绕线和所述第二绕线中电流的环绕方向相反以形成极性相反的磁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线和所述第二绕线布置在同一层,且所述第一绕线和所述第二绕线不交叠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绕线的始端与所述第三绕线的末端间隔设置以形成一阙口构成所述半包围结构,所述第三绕线的始端和末端分别作为所述第二电感的输入端和输出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绕线的始端和末端布置在所述第一电感的同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布置在同一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线圈和所述第二环形线圈具有相同的形状,所述第一环形线圈和所述第二环形线圈的形状为多边形、椭圆形或圆形。

9.一种谐振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谐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口电连接,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口电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感的两个端口分别为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分别作为所述第一电感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一绕线的始端和所述第二绕线的始端相连以形成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一绕线的末端和所述第二绕线的末端相连以形成所述第二端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电感接入电路,所述第一绕线和所述第二绕线中电流的环绕方向相反以形成极性相反的磁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线和所述第二绕线布置在同一层,且所述第一绕线和所述第二绕线不交叠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绕线的始端与所述第三绕线的末端间隔设置以形成一阙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永庆王冬春黄寿朱怀远
申请(专利权)人:麦斯塔微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