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挠骨远端骨折复位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钟建军专利>正文

一种挠骨远端骨折复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2288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骨科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挠骨远端骨折复位器,包括牵引机构,复位机构,设于牵引机构后端的用于固定在肘关节处使其弯曲角度为a的挠骨近端固定组件,设于复位机构前端手固定组件;所述牵引机构包括壳体,被驱动件,所述复位机构包括一端与壳体插接的筒状体,固设于筒状体上且与被驱动件相连接并驱动被驱动件的驱动组件,设于筒状体前端的传动组件,与传动组件相连接的复位件;所述手固定组件用于夹持手且其与传动组件相连接;复位件与手固定组件通过传动组件连接且二者同向旋转;a=90°。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复位器,治疗挠骨远端骨折患者时,医生可以单人操作,无需专业人士协助,不仅省力,而且具有良好的复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骨科治疗器械,具体是指一种用于挠骨远端骨折的复位器械。


技术介绍

1、挠骨远端骨折为骨科的常见多发病,其中尤以挠骨远端背侧(外侧)移位型骨折(colles骨折)最为常见。在患者受伤早期,伤肢尚未肿胀时复位效果最佳,因骨科医生经常于夜间接诊此类病人,此时,主治医生难以得到专业人士协助进行治疗,而目前的情况,单人操作进行治疗或由非专业人士协助主治医生均难以达到理想的复位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挠骨远端骨折复位器,其便于单人操作,且耗费较小力气即可达到良好的复位效果。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挠骨远端骨折复位器,包括牵引机构,与其活动连接的复位机构,设于牵引机构后端的用于固定在肘关节处使其弯曲角度为a的挠骨近端固定组件,设于复位机构前端且与其转动连接的手固定组件;所述牵引机构包括壳体,设于其内的被驱动件,所述复位机构包括一端与壳体插接的筒状体,固设于筒状体上且与被驱动件相连接并驱动被驱动件的驱动组件,设于筒状体前端的传动组件,与传动组件相连接的复位件;所述手固定组件用于夹持手且其与传动组件相连接;复位件与手固定组件通过传动组件连接且二者同向旋转;通过旋转手固定组件驱动传动组件,从而带动复位件转动并对骨折线远近端分别施加压力;a=90°。

3、具体地,所述壳体、筒状体均采用一根圆筒制成;所述筒状体的直径大于壳体直径且二者轴向连接;壳体的前端部从筒状体的后端插入其内。p>

4、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由一根横向杆及一个操作手柄一体成型而成的t型驱动杆,套设于横向杆上且与其固定连接的齿轮,所述齿轮位于壳体内;所述横向杆横向穿过壳体及筒状体且横向杆与二者轴向垂直;壳体的侧壁内设有两个分别与壳体轴向平行且等高的条形孔,所述横向杆穿过两个条形孔且筒状体相对壳体轴向移动时,条形孔相对横向杆移动;所述横向杆由前段及后段一体成型而成,后段横向宽度大于前段横向宽度;所述前段穿过齿轮的齿轴孔且前段可相对齿轮轴向移动;前段的横截面形状与齿轴孔横截面形状相同,该横截面形状为四边形、六边形、星形或d型中的任一种且前段与齿轮同步转动;在筒状体壳体内设有供前段、后段穿过的穿孔,穿孔的形状与后段的横截面形状一致且穿孔可限制后段相对筒状体转动;前段垂直穿过穿孔时,横向杆可相对筒状体旋转且齿轮与横向杆联动。

5、所述被驱动件为一根固设于壳体内壁上且与其轴向平行的齿条,所述齿条与齿轮相啮合;穿孔与后段的横截面的形状为正六边形。

6、进一步地,在筒状体前端上表面上设有一块安装板,所述传动组件安装在安装板上;传动组件包括相对安装板旋转的中间齿轮、两个复位齿轮及用于驱动手固定组件的旋转驱动齿轮;所述两个复位齿轮分别设于中间齿轮左右两侧且二者均与中间齿轮相啮合,所述旋转驱动齿轮位于中间齿轮前侧且二者相啮合。

7、还包括中间轴,其下端穿过中间齿轮轴孔且与安装板固定连接,中间轴与中间齿轮活动连接,中间齿轮可相对安装板旋转;两根下端分别穿过两个复位齿轮轴孔且垂直穿过安装板的复位轴分别与两个复位齿轮固定连接,两根复位轴可相对安装板旋转;下端穿过旋转驱动齿轮轴孔且与安装板转动连接的旋转驱动轴,旋转驱动轴与旋转驱动齿轮固定连接。

8、所述旋转驱动轴的上端设有与其垂直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旋转驱动轴一体成型;所述旋转驱动轴下端伸入筒状体内;还包括两根支撑杆,二者的下端并拢在一起且均与旋转驱动轴下端固定连接,两根支撑杆的上端位于筒状体外部且二者的上端之间具有间距。

9、所述复位件为两个,分别位于筒状体的两侧且分别与两根复位轴下端固定连接;复位件包括一端与复位轴下端垂直且固定连接的旋转杆,设于旋转杆下方且上端与其垂直并固定连接的复位杆;所述复位杆采用硬质材料制成,其上与人体接触的表面设置柔性材料层。

10、挠骨近端固定组件包括设于肘关节外侧的尺侧折板,设于肘关节内侧的桡侧折板,两根用于将尺侧折板、桡侧折板连接在一起并将二者分别固定在肘关节两侧的前臂、上臂上的柔性束带;所述桡侧折板与壳体后端固定连接;尺侧折板、桡侧折板内的夹角角度均为a且二者均采用硬质材料制成,其上与人体接触的表面设置柔性材料层。

11、所述手固定组件包括一块与连接杆固定连接的连接板,两块与连接板相连接的且相互平行的两块夹持板,所述两块夹持板之间具有容纳手的空间;还包括两条分别将两块夹持板合拢收紧的束带,分别束于手掌部及拇指部;两根支撑杆的上端均与连接板底面固定连接;所述两块夹持板采用硬质材料制成,二者上与人体接触的表面设置柔性并具有摩擦力的材料层。

12、本专利技术的复位器,壳体与筒状体相结合后实际上形成一个伸缩结构,使用时,首先调节筒状体相对壳体的伸缩量,使二者的总长度与患者的前臂长度相当,然后将挠骨近端固定组件固定在肘关节处并使其弯曲一定角度,并用手固定组件固定手(包括手掌及五指),此时两个复位件分别位于桡骨远端骨折部位的内、外侧,复位器固定后,手动驱动t型驱动杆,使复位器总长继续延长,达到牵引效果,恢复伤肢长度并适度牵长,使前臂肌肉充分舒张;再根据骨折类型活动手固定组件,以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为例:掌屈手固定组件(伤肢屈腕),通过传动组件,带动两个复位件均同向旋转,背侧复位件挤压骨折远端,掌侧复位件挤压骨折近端,从而达到复位效果。若为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则背伸手固定组件(伤肢伸腕),通过传动组件,带动两个复位件均同向旋转,背侧复位件挤压骨折近端,掌侧复位件挤压骨折远端,从而达到复位效果。

13、因此,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复位器,治疗挠骨远端骨折患者时,医生可以单人操作,无需专业人士协助,不仅省力,而且具有良好的复位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挠骨远端骨折复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牵引机构(100),与其活动连接的复位机构(200),设于牵引机构后端的用于固定在肘关节处使其弯曲角度为a的挠骨近端固定组件(300),设于复位机构前端且与其转动连接的手固定组件(400);所述牵引机构(100)包括壳体(101),设于其内的被驱动件(102),所述复位机构(200)包括一端与壳体(101)插接的筒状体(201),固设于筒状体上且与被驱动件相连接并驱动被驱动件的驱动组件(202),设于筒状体前端的传动组件(203),与传动组件相连接的复位件(204);所述手固定组件(400)用于夹持手且其与传动组件相连接;复位件与手固定组件通过传动组件连接且二者同向旋转;通过旋转手固定组件驱动传动组件,从而带动复位件转动并对骨折线远近端分别施加压力;a=9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挠骨远端骨折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1)、筒状体(201)均采用一根圆筒制成;所述筒状体的直径大于壳体直径且二者轴向连接;壳体(101)的前端部从筒状体(201)的后端插入其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挠骨远端骨折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202)包括由一根横向杆及一个操作手柄(2a)一体成型而成的T型驱动杆(202a),套设于横向杆上且与其固定连接的齿轮(202b),所述齿轮位于壳体(101)内;所述横向杆横向穿过壳体(101)及筒状体(201)且横向杆与二者轴向垂直;壳体(101)的侧壁内设有两个分别与壳体轴向平行且等高的条形孔(101a),所述横向杆穿过两个条形孔且筒状体相对壳体轴向移动时,条形孔相对横向杆移动;所述横向杆由前段(2b)及后段(2c)一体成型而成,后段横向宽度大于前段横向宽度;所述前段(2b)穿过齿轮(202b)的齿轴孔且前段可相对齿轮(202b)轴向移动;前段(2b)的横截面形状与齿轴孔横截面形状相同,该横截面形状为四边形、六边形、星形或D型中的任一种且前段与齿轮同步转动;在筒状体壳体内设有供前段、后段穿过的穿孔,穿孔的形状与后段(2c)的横截面形状一致且穿孔可限制后段相对筒状体(201)转动;前段(2b)垂直穿过穿孔时,横向杆可相对筒状体旋转且齿轮(202b)与横向杆联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挠骨远端骨折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被驱动件(102)为一根固设于壳体(101)内壁上且与其轴向平行的齿条,所述齿条与齿轮(202b)相啮合;穿孔与后段(2c)的横截面的形状为正六边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挠骨远端骨折复位器,其特征在于,在筒状体(201)前端上表面上设有一块安装板(205),所述传动组件(203)安装在安装板上;传动组件包括相对安装板(205)旋转的中间齿轮(203a)、两个复位齿轮(203b)及连接手固定组件(400)的旋转驱动齿轮(203d);所述两个复位齿轮分别的设于中间齿轮左右两侧且二者均与中间齿轮相啮合,所述旋转驱动齿轮位于中间齿轮前侧且二者相啮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挠骨远端骨折复位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间轴(203e),其下端穿过中间齿轮(203a)轴孔且与安装板(205)固定连接,中间轴(203e)与中间齿轮活动连接,中间齿轮可相对安装板(205)旋转;两根下端分别穿过两个复位齿轮(203b)轴孔且垂直穿过安装板的复位轴(203f)分别与两个复位齿轮固定连接,两根复位轴(203f)可相对安装板旋转;下端穿过旋转驱动齿轮(203d)轴孔且与安装板(205)转动连接的旋转驱动轴(203g),旋转驱动轴与旋转驱动齿轮(203d)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挠骨远端骨折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轴(203g)的上端设有与其垂直的连接杆(207),所述连接杆与旋转驱动轴一体成型;所述旋转驱动轴下端伸入筒状体(201)内;还包括两根支撑杆(208),二者的下端并拢在一起且均与旋转驱动轴(203g)下端固定连接,两根支撑杆的上端位于筒状体(201)外部且二者的上端之间具有间距。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挠骨远端骨折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204)为两个,分别位于筒状体(201)的两侧且分别与两根复位轴(203f)下端固定连接;复位件包括一端与复位轴下端垂直且固定连接的旋转杆(204a),设于旋转杆下方且上端与其垂直并固定连接的复位杆(204b);所述复位杆采用硬质材料制成,其上与人体接触的表面设置柔性材料层。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挠骨远端骨折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挠骨近端固定组件(300)包括设于肘关节外侧的尺侧折板(301),设于肘关节内侧的桡侧折板(302),两根用于将尺侧折板、桡侧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挠骨远端骨折复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牵引机构(100),与其活动连接的复位机构(200),设于牵引机构后端的用于固定在肘关节处使其弯曲角度为a的挠骨近端固定组件(300),设于复位机构前端且与其转动连接的手固定组件(400);所述牵引机构(100)包括壳体(101),设于其内的被驱动件(102),所述复位机构(200)包括一端与壳体(101)插接的筒状体(201),固设于筒状体上且与被驱动件相连接并驱动被驱动件的驱动组件(202),设于筒状体前端的传动组件(203),与传动组件相连接的复位件(204);所述手固定组件(400)用于夹持手且其与传动组件相连接;复位件与手固定组件通过传动组件连接且二者同向旋转;通过旋转手固定组件驱动传动组件,从而带动复位件转动并对骨折线远近端分别施加压力;a=9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挠骨远端骨折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1)、筒状体(201)均采用一根圆筒制成;所述筒状体的直径大于壳体直径且二者轴向连接;壳体(101)的前端部从筒状体(201)的后端插入其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挠骨远端骨折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202)包括由一根横向杆及一个操作手柄(2a)一体成型而成的t型驱动杆(202a),套设于横向杆上且与其固定连接的齿轮(202b),所述齿轮位于壳体(101)内;所述横向杆横向穿过壳体(101)及筒状体(201)且横向杆与二者轴向垂直;壳体(101)的侧壁内设有两个分别与壳体轴向平行且等高的条形孔(101a),所述横向杆穿过两个条形孔且筒状体相对壳体轴向移动时,条形孔相对横向杆移动;所述横向杆由前段(2b)及后段(2c)一体成型而成,后段横向宽度大于前段横向宽度;所述前段(2b)穿过齿轮(202b)的齿轴孔且前段可相对齿轮(202b)轴向移动;前段(2b)的横截面形状与齿轴孔横截面形状相同,该横截面形状为四边形、六边形、星形或d型中的任一种且前段与齿轮同步转动;在筒状体壳体内设有供前段、后段穿过的穿孔,穿孔的形状与后段(2c)的横截面形状一致且穿孔可限制后段相对筒状体(201)转动;前段(2b)垂直穿过穿孔时,横向杆可相对筒状体旋转且齿轮(202b)与横向杆联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挠骨远端骨折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被驱动件(102)为一根固设于壳体(101)内壁上且与其轴向平行的齿条,所述齿条与齿轮(202b)相啮合;穿孔与后段(2c)的横截面的形状为正六边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挠骨远端骨折复位器,其特征在于,在筒状体(201)前端上表面上设有一块安装板(205),所述传动组件(203)安装在安装板上;传动组件包括相对安装板(205)旋转的中间齿轮(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钟建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