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扭转式内拉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2245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扭转式内拉手,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转设有扭转部,所述扭转部露置于车门内侧,所述壳体内设有控制车门开闭的拉绳,且所述扭转部与拉绳直接或间接连接,以使扭转部旋转拉动拉绳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具体涉及一种扭转式内拉手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日益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使用汽车作为日常的交通工具。

2、在汽车使用中当乘客携带大量的物质时,由于车内空间有限需要将物资抱在身前,当需要下车时,需要拉动内拉手打开车门,而现有的内拉手采用拉动式设计,在拉动过程中拉手需要往y向朝车内空间移动,而拥挤的物资将空间挤满,导致无法从内部拉动内拉手,只能找人从外部拉开车门,严重影响乘客体验,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扭转式内拉手。

2、本技术就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扭转式内拉手,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转设有扭转部,所述扭转部露置于车门内侧,所述壳体内设有控制车门开闭的拉绳,且所述扭转部与拉绳直接或间接连接,以使扭转部旋转拉动拉绳移动。

4、优选的,所述壳体上插设有若干个转轴,所述转轴上转设有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入端与扭转部连接,输出端与拉绳连接。通过以上改进,采用多个齿轮啮合进行传动,从而降低传递到扭转部上的开启力,乘客只需要轻轻扭动扭转部,就可以打开车门。

5、优选的,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入端上插设有用于安装扭转部的扭转座,所述扭转座底部形成有十字凸部,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入端上设有供十字凸部置入的十字凹槽。通过以上改进,十字凸部插入到传动组件的输入端的十字凹槽内,使扭转座能带动传动组件的输入端转动,且由于扭转部卡接在扭转座上,实现转动扭转部带动整个传动组件转动,以拉动拉绳,打开车门。

6、优选的,所述扭转座周侧形成有第一卡接凸部和第一卡接凹槽,所述扭转部上形成有第二卡接凸部和第二卡接凹槽,所述第一卡接凸部置入在第二卡接凹槽内,所述第二卡接凸部置入在第一卡接凹槽内,并与第一卡接凹槽底部抵接,以使扭转部卡接在扭转座上。通过以上改进,第一卡接凸部置入在第二卡接凹槽内,第二卡接凸部置入在第一卡接凹槽内,并与第一卡接凹槽底部抵接,以使扭转部卡接在扭转座上,从而扭转部能带动扭转座转动。

7、优选的,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出端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套设在转轴上,且所述弹性元件一端与传动组件抵接,另一端与壳体抵接,以使传动组件的输出端始终具有朝向拉绳的力。通过以上改进,弹性元件对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作用,从而实现当松开扭转部后,弹性元件将传动组件的输出端拉动,使拉绳回到原来的位置。

8、优选的,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上形成有第一卡槽,所述壳体上形成有第二卡槽,所述弹性元件一端卡设在第一卡槽内,另一端卡设在第二卡槽内。通过以上改进,弹性元件分别置入在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内,并且套设在转轴上,保证弹性元件不会脱离。

9、优选的,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上嵌设有连接柱,所述拉绳与连接柱连接。通过以上改进,连接柱与拉绳连接,且连接柱嵌入在传动组件的输出端内,保证连接的稳定性。

10、优选的,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出端的上形成有限位槽,所述拉绳在限位槽内移动。通过以上改进,拉绳在限位槽中活动,限位槽对拉绳两侧进行限位,提高拉绳的稳定性。

11、优选的,所述壳体上设有拉线套,所述拉绳活动设置在拉线套内,所述拉线套周侧形成有环槽,所述壳体上形成有供环槽置入的第三卡槽,且所述壳体上形成有卡扣,所述卡扣与拉线套外周卡接。通过以上改进,拉线套对拉绳进行导向,保证拉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且第三卡槽与环槽配合实现快速定位,卡扣对拉线套进行快速卡接固定。

12、优选的,所述壳体上形成有限位扣,所述扭转部上设有卡接台,所述限位扣与卡接台顶部抵接,以使扭转部转设在壳体上。通过以上改进,限位扣对卡接台顶部进行抵接,使扭转部转设在壳体上。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4、通过扭转部转动带动传动组件转动,传动组件拉动拉绳,实现车门解锁,将拉手以扭转部代替,y向开启改为扭转部自身旋转,减少了y向车内的空间需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扭转式内拉手,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转设有扭转部(2),所述壳体(1)内设有控制车门开闭的拉绳(4),且所述扭转部(2)与拉绳(4)直接或间接连接,以使扭转部(2)旋转拉动拉绳(4)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扭转式内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插设有若干个转轴(5),所述转轴(5)上转设有传动组件(3),所述传动组件(3)的输入端与扭转部(2)连接,输出端与拉绳(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扭转式内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3)的输入端上插设有用于安装扭转部(2)的扭转座(101),所述扭转座(101)底部形成有十字凸部(102),所述传动组件(3)的输入端上设有供十字凸部(102)置入的十字凹槽(10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扭转式内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座(101)周侧形成有第一卡接凸部(201)和第一卡接凹槽(202),所述扭转部(2)上形成有第二卡接凸部(203)和第二卡接凹槽(204),所述第一卡接凸部(201)置入在第二卡接凹槽(204)内,所述第二卡接凸部(203)置入在第一卡接凹槽(202)内,并与第一卡接凹槽(202)底部抵接,以使扭转部(2)卡接在扭转座(101)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扭转式内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3)的输出端设有安装腔(205),所述安装腔(205)内设有弹性元件(206),所述弹性元件(206)套设在转轴(5)上,且所述弹性元件(206)一端与传动组件(3)抵接,另一端与壳体(1)抵接,以使传动组件(3)的输出端始终具有朝向拉绳(4)的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扭转式内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3)的输出端上形成有第一卡槽(301),所述壳体(1)上形成有第二卡槽(302),所述弹性元件(206)一端卡设在第一卡槽(301)内,另一端卡设在第二卡槽(302)内。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扭转式内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3)的输出端上嵌设有连接柱(303),所述拉绳(4)与连接柱(303)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扭转式内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3)的输出端上形成有限位槽(304),所述拉绳(4)在限位槽(304)内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扭转式内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有拉线套(305),所述拉绳(4)活动设置在拉线套(305)内,所述拉线套(305)周侧形成有环槽(306),所述壳体(1)上形成有供环槽(306)置入的第三卡槽(307),且所述壳体(1)上形成有卡扣(308),所述卡扣(308)与拉线套(305)外周卡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扭转式内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形成有限位扣(309),所述扭转部(2)上设有卡接台(310),所述限位扣(309)与卡接台(310)顶部抵接,以使扭转部(2)转设在壳体(1)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扭转式内拉手,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转设有扭转部(2),所述壳体(1)内设有控制车门开闭的拉绳(4),且所述扭转部(2)与拉绳(4)直接或间接连接,以使扭转部(2)旋转拉动拉绳(4)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扭转式内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插设有若干个转轴(5),所述转轴(5)上转设有传动组件(3),所述传动组件(3)的输入端与扭转部(2)连接,输出端与拉绳(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扭转式内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3)的输入端上插设有用于安装扭转部(2)的扭转座(101),所述扭转座(101)底部形成有十字凸部(102),所述传动组件(3)的输入端上设有供十字凸部(102)置入的十字凹槽(10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扭转式内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座(101)周侧形成有第一卡接凸部(201)和第一卡接凹槽(202),所述扭转部(2)上形成有第二卡接凸部(203)和第二卡接凹槽(204),所述第一卡接凸部(201)置入在第二卡接凹槽(204)内,所述第二卡接凸部(203)置入在第一卡接凹槽(202)内,并与第一卡接凹槽(202)底部抵接,以使扭转部(2)卡接在扭转座(101)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扭转式内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3)的输出端设有安装腔(205),所述安装腔(205)内设有弹性元件(206),所述弹性元件(20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秀宝沈马成袁洲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华科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