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O2/CO2气氛下近零NOx近零CO2排放焦炉燃烧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O2/CO2气氛下近零NOx近零CO2排放焦炉燃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2153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O<subgt;2</subgt;/CO<subgt;2</subgt;气氛下近零NOx近零CO<subgt;2</subgt;排放焦炉燃烧系统,包括炭化室,立火道,蓄热式换热器结构,氧气进气结构,焦炉煤气进气结构,烟气进气结构,氧气与烟气混合结构和烟气捕集结构;炭化室连接立火道;炭化室设有焦炉煤气出口,焦炉煤气出口总管道分成两路,一路依次连接焦炉煤气进气结构和上升立火道,另一路连接煤气处理系统;下降立火道设置有烟气出口,烟气总管道分成两路,一路依次连接烟气进气结构、氧气与烟气混合结构、蓄热式换热器结构和立火道;氧气进气结构连接氧气与烟气混合结构,另一路连接烟气捕集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O<subgt;2</subgt;/CO<subgt;2</subgt;气氛下的燃烧速度及燃烧的稳定性,保证了燃烧的着火稳定;形成了近零氮燃料,实现燃烧产物中NOx近零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近零nox、co2排放焦炉,具体是一种氧气与循环利用的燃烧产物co2混合作为立火道燃烧的助燃气体,燃料使用焦炉煤气。燃烧产物除部分再利用外,经过处理后捕集烟气中的co2,实现近零nox和近零co2排放焦炉燃烧系统。


技术介绍

1、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and storage,ccus)被认为是短期内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关键技术,可以帮助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对低碳经济转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提供了一种在使用化石燃料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途径,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一种过渡方案。

2、富氧燃烧(oxy-fuel combustion)也称为o2/co2气氛或空气分离/烟气再循环燃烧技术,采用纯氧与燃烧烟气中的co2混合燃烧,可大幅度提高烟气中的co2浓度。同时,烟气再循环使co2利用率提高,较少排放。因此o2/co2燃烧技术被认为在减少碳排放是具有发展前景的技术。但理论和实际应用中都发现,o2/co2燃烧中由于co2含量较高,比热较大,燃烧易出现着火延迟,燃烧温度低以及燃烧速率降低等现象,采用提高氧气浓度可以改善燃烧条件。同时提高预热温度也可以提高燃烧速度。

3、目前,许多焦炉采用高温蓄热技术预热助燃空气提高燃料的燃烧温度,降低烟气排放温度,从而有效提高了燃烧效率。预热后的空气温度可达到800℃以上,与燃料喷出混合时产生快速的燃烧反应,火焰温度高并且集中,燃烧速度提高非常明显。采用蓄热燃烧技术将空气预热到高温,可有效改善燃烧的着火和火焰稳定特性,但燃烧温度的提高使得燃烧烟气中nox含量增加。

4、对焦炉而言,为降低nox的排放,采用烟气再循环来降低燃烧温度,从而实现低nox排放。对冶金企业或焦炭生产厂,焦炉生产的主要产品是焦炭和焦炉煤气,焦炉煤气的主要成分是碳氢燃料和氢气,含n量少,热值也高。但由于采用空气助燃,因此在高温下,燃烧产生的热力型nox也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氧气、二氧化碳作为助燃气氛下焦炉燃烧系统。

2、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o2/co2气氛焦炉煤气蓄热式燃烧系统,包括炭化室,立火道,蓄热式换热器结构,氧气进气结构,焦炉煤气进气结构,烟气(co2)进气结构,氧气与烟气(co2)混合结构和烟气捕集结构。炭化室与立火道连接;炭化室顶部设置有焦炉煤气出口,焦炉煤气出口管道分成两路,一路依次连接焦炉煤气进气结构和立火道,另一路排至后续煤气处理系统;立火道设置有烟气出口,烟气总管道分成两路,一路依次连接烟气(co2)进气结构、氧气与烟气(co2)混合结构、蓄热式换热器结构和立火道;另一路连接烟气捕集结构;氧气进气结构连接氧气与烟气混合结构。

4、进一步的,所述立火道为以炭化室自产煤气焦炉煤气为燃料,焦炉煤气不经过换热器进行预热,直接通入立火道;助燃气体经过高温蓄热体预热,与焦炉煤气在立火道内燃烧。

5、进一步的,从炭化室1产生的焦炉煤气经处理后,部分通过焦炉煤气进气结构不经过预热,直接通入立火道,在立火道内燃烧,其余部分用作他用。

6、进一步的,所述氧气进气结构,为厂内制氧企业提供的氧气,可以按照燃烧需要的氧气量进行供氧。

7、进一步的,焦炉立火道的燃烧烟气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co2)和水蒸气,一部分进入到烟气进气结构6,与氧气混合形成助燃气体,部分处理后再进行封存或利用。

8、进一步的,所述助燃气体氧气与焦炉燃烧烟气(co2)在氧气与烟气(co2)混合结构7进行混合,混合箱可按供氧比例从氧气与烟气抽取对应量的气体进行混合,混合的助燃气体进入高温蓄热换热器3进行预热至高温。

9、进一步的,蓄热式换热器结构3由耐火砖组成,积蓄立火道出口高温烟气的热量,当助燃气体进入后进行换热,使其温度达到700℃以上。

10、进一步的,立火道2采用分级供燃料与助燃气体。在立火道内设置多个燃料或助燃气体进口通道,可以进行燃料或助燃分级供入,从而实现立火道内燃烧温度满足实际生产要求。

11、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显著效果:

12、(1)利用蓄热换热结构预热助燃气体,提高了o2/co2气氛下的燃烧速度及燃烧的稳定性,保证了燃烧的着火稳定;

13、(2)利用焦炉自产煤气作为燃烧,形成了近零氮燃料,在o2/co2气氛下实现燃烧产物中nox近零排放;

14、(3)利用o2/co2气氛下焦炉煤气燃烧产物直接循环利用,提高了烟气产物中的co2浓度,有利于co2捕集与应用,实现零co2排放;

15、(4)利用分级供给燃料与助燃气体的方式使立火道内燃烧更均匀,温度更均匀,利于于煤焦生成。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O2/CO2气氛下近零NOx近零CO2排放焦炉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炭化室(1),立火道(2),蓄热式换热器结构(3),氧气进气结构(4),焦炉煤气进气结构(5),烟气(CO2)进气结构(6),氧气与烟气(CO2)混合结构(7)和烟气捕集结构(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立火道(2)分为上升立火道(2-1)和下降立火道(2-2),上升立火道(2-1)和下降立火道(2-2)顶部相连通,所述立火道(2)为以炭化室(1)自产煤气焦炉煤气为燃料,焦炉煤气不经过换热器进行预热,直接通入上升立火道(2-1)燃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进气结构(4),可为厂内制氧企业提供的氧气,可以按照燃烧需要的氧气量进行供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焦炉立火道的燃烧烟气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CO2)和水蒸气,一部分进入到烟气进气结构(6),与氧气混合形成助燃气体,另一部分处理后再进行封存或利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助燃气体氧气与焦炉燃烧烟气(CO2)在氧气与烟气混合结构(7)进行混合,混合箱可按供氧比例从氧气与烟气抽取对应量的气体进行混合,混合的助燃气体进入高温蓄热换热器结构(3)进行预热至高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蓄热式换热器结构(3)由耐火砖组成,积蓄立火道的热量,当助燃气体进入后进行换热,使其温度达到700℃以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o2/co2气氛下近零nox近零co2排放焦炉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炭化室(1),立火道(2),蓄热式换热器结构(3),氧气进气结构(4),焦炉煤气进气结构(5),烟气(co2)进气结构(6),氧气与烟气(co2)混合结构(7)和烟气捕集结构(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立火道(2)分为上升立火道(2-1)和下降立火道(2-2),上升立火道(2-1)和下降立火道(2-2)顶部相连通,所述立火道(2)为以炭化室(1)自产煤气焦炉煤气为燃料,焦炉煤气不经过换热器进行预热,直接通入上升立火道(2-1)燃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进气结构(4),可为厂内制氧企业提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明言陈川福叶乐陈杰欧阳子浩常坤卓黄庠永郑明东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