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2111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1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公开了烹饪电器,包括烹饪腔体,烹饪腔体的外侧设有与烹饪腔体的内部流体连通的热风室,热风室内设有热风循环组件,烹饪腔体的顶板或底板设有第一发热结构,与热风室紧邻设置的侧板设有吸风孔和出风孔,出风孔位于吸风孔远离第一发热结构的一侧。本技术由于烹饪腔体中远离第一发热结构的一侧温度偏低,因此将出风口设置在远离第一发热结构的一侧,热风首先会进入到烹饪腔体内远离第一发热结构的一侧,再向另一侧扩散,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烹饪腔体内远离第一发热结构的一侧的温度,使得烹饪腔体中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加热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具体涉及烹饪电器


技术介绍

1、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带有烧烤功能的烹饪电器(如烤箱)都有热风室,热风室中设有热风循环组件,循环热风通过吸气孔和出气孔连通腔体和热风室,腔体中一般还设有独立的发热管对腔体中的食物进行加热。

2、相关技术中烹饪电器的吸气孔一般设置在腔体侧板的中部,出气孔沿着吸气孔的外周均匀的分布,这种吸气孔与出气孔的排布容易造成靠近发热管一侧的食物温度过高,远离发热管一侧的食物温度过低,食物加热不均匀,加热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烹饪电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烹饪电器对食物加热不均匀的问题。

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烹饪电器,包括烹饪腔体,所述烹饪腔体的外侧设有与所述烹饪腔体的内部流体连通的热风室,所述热风室内设有热风循环组件,所述烹饪腔体的顶板或底板设有第一发热结构,与所述热风室紧邻设置的侧板设有吸风孔和出风孔,所述出风孔位于所述吸风孔远离所述第一发热结构的一侧。

3、有益效果:由于烹饪腔体中远离第一发热结构的一侧温度偏低,因此将出风口设置在远离第一发热结构的一侧,热风首先会进入到烹饪腔体内远离第一发热结构的一侧,再向另一侧扩散,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烹饪腔体内远离第一发热结构的一侧的温度,使得烹饪腔体中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加热效果更好。

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发热结构设于所述顶板,所述吸风孔设于所述侧板中间靠上的位置,所述出风孔位于所述侧板的下部。

5、有益效果:通过将第一发热结构设于顶板,吸风孔设于腔体侧板中间靠上的位置,出风孔位于侧板的下部,热风进入烹饪腔体后,先进入烹饪腔体的下侧,之后在吸风孔的作用下从烹饪腔体的上侧再回到热风室中,可以增大热风循环的路径,使得热风在烹饪腔体内分布更加均匀。

6、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热风室包括设置在所述烹饪腔体的左侧板外的第一热风室和设置在所述烹饪腔体的右侧板外的第二热风室,所述第一热风室和所述第二热风室内均设有热风循环组件。

7、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一热风室和第二热风室,第一热风室和第二热风室课同时向烹饪腔体内输送循环热风,加热效果更好。

8、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热风循环组件包括风扇和第二发热结构。

9、有益效果:风扇可以促进热风的流动,第二发热结构可以对空气加热,提升热风的温度。

1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风孔的位置与所述风扇的负压区对应设置。

11、有益效果:由于吸风孔的位置与风扇的负压区对应设置,可确保可以将烹饪腔体内的热风吸到热风室内,被第二发热结构再次加热后从出风孔吹出。

12、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发热结构为环绕于所述风扇的发热管。

13、有益效果:第二发热结构环绕于风扇,可以对风扇吸入的热风充分均匀加热,快速提升热风的温度。

1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烹饪腔体的左侧板外侧罩设有第一内罩,所述第一内罩与所述左侧板围成所述第一热风室,所述烹饪腔体的右侧板外侧罩设有第二内罩,所述第二内罩与所述右侧板围成所述第二热风室,用于驱动所述风扇转动的电机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热风室和所述第二热风室的外侧。

15、有益效果:通过将电机设于第一热风室和第二热风室的外侧,可以避免第一热风室、第二热风室内的热量传递到电机上,对电机起到保护作用。

16、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内罩的外侧罩设有第一外罩,所述第二内罩的外侧罩设有第二外罩,所述电机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外罩、所述第二外罩上。

17、有益效果:第一外罩、第二外罩的设置便于安装固定电机,同时外罩还能起到进一步隔热的作用,避免第一热风室、第二热风室内的热量传递到电机以及第一外罩、第二外罩外侧。

18、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发热结构为发热管。

19、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烹饪电器还包括设于所述烹饪腔体外侧的箱体外壳,所述箱体外壳与所述烹饪腔体构成箱体,所述烹饪电器还包括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箱体的门体;

20、和/或,所述烹饪腔体内设有用于盛放食物的置物结构。

21、有益效果:当需要进行烹饪工作或者烹饪工作完成时,将门体打开,可通过烹饪腔体的开口放置或取出食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烹饪腔体(1),所述烹饪腔体(1)的外侧设有与所述烹饪腔体(1)的内部流体连通的热风室,所述热风室内设有热风循环组件,所述烹饪腔体(1)的顶板(101)或底板(102)设有第一发热结构(2),与所述热风室紧邻设置的侧板设有吸风孔(3)和出风孔(4),所述出风孔(4)位于所述吸风孔(3)远离所述第一发热结构(2)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结构(2)设于所述顶板(101),所述吸风孔(3)设于所述侧板中间靠上的位置,所述出风孔(4)位于所述侧板的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室包括设置在所述烹饪腔体(1)的左侧板(103)外的第一热风室(7)和设置在所述烹饪腔体(1)的右侧板(104)外的第二热风室(8),所述第一热风室(7)和所述第二热风室(8)内均设有热风循环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循环组件包括风扇(9)和第二发热结构(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孔(3)的位置与所述风扇(9)的负压区对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热结构(10)为环绕于所述风扇(9)的发热管。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腔体(1)的左侧板(103)外侧罩设有第一内罩(11),所述第一内罩(11)与所述左侧板(103)围成所述第一热风室(7),所述烹饪腔体(1)的右侧板(104)外侧罩设有第二内罩(12),所述第二内罩(12)与所述右侧板(104)围成所述第二热风室(8),用于驱动所述风扇(9)转动的电机(18)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热风室(7)和所述第二热风室(8)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罩(11)的外侧罩设有第一外罩(13),所述第二内罩(12)的外侧罩设有第二外罩(14),所述电机(18)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外罩(13)、所述第二外罩(14)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结构(2)为发热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电器还包括设于所述烹饪腔体(1)外侧的箱体外壳(15),所述箱体外壳(15)与所述烹饪腔体(1)构成箱体,所述烹饪电器还包括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箱体的门体(16);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烹饪腔体(1),所述烹饪腔体(1)的外侧设有与所述烹饪腔体(1)的内部流体连通的热风室,所述热风室内设有热风循环组件,所述烹饪腔体(1)的顶板(101)或底板(102)设有第一发热结构(2),与所述热风室紧邻设置的侧板设有吸风孔(3)和出风孔(4),所述出风孔(4)位于所述吸风孔(3)远离所述第一发热结构(2)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结构(2)设于所述顶板(101),所述吸风孔(3)设于所述侧板中间靠上的位置,所述出风孔(4)位于所述侧板的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室包括设置在所述烹饪腔体(1)的左侧板(103)外的第一热风室(7)和设置在所述烹饪腔体(1)的右侧板(104)外的第二热风室(8),所述第一热风室(7)和所述第二热风室(8)内均设有热风循环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循环组件包括风扇(9)和第二发热结构(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孔(3)的位置与所述风扇(9)的负压区对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周平王维维李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