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1983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驱动电路,通过数据线与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相连,并通过触控线与显示面板的触控电极相连;加热电路,用于在环境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提供加热电压;以及多条加热引线,各条加热引线沿第一方向排列并沿第二方向延伸,加热引线被配置为,在加热模式下与加热电路相连接收加热电压;在显示模式下与驱动电路相连接收驱动电压,其中,加热引线与触控线同层且与数据线异层设置,加热引线与部分数据线一一对应,相应的加热引线和数据线在第三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根据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在既不增加掩模板数量,又不影响开口率的基础上均匀加热显示面板,从而提升显示面板在低温情况下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显示,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1、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由于具有功耗小、微型化、轻薄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2、lcd基本是以液晶体受控于电场,使得液晶体内的液晶分子转动来改变光的偏折以此实现显像的。受限于自身特性,液晶分子在低温下,液晶粘稠度升高,液晶分子摩擦力上升,粘滞系数大,分子运动转弱,影响其转动速度,导致lcd的反响时间慢,将严重影响液晶显示装置的正常显示。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在较低成本下提升显示面板在低温下的显示效果和显示性能。

2、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路,通过数据线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相连,并通过触控线与所述显示面板的触控电极相连;加热电路,用于在环境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提供加热电压;以及多条加热引线,各条所述加热引线沿第一方向排列并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加热引线被配置为,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加热模式下与所述加热电路相连接收所述加热电压;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模式下与所述驱动电路相连接收驱动电压,其中,所述加热引线与所述触控线位于相同导体层且平行设置,所述加热引线与所述数据线位于不同导体层且平行设置,各所述加热引线分别与相应的所述数据线的位置对应,且各所述加热引线和相应的所述数据线在第三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形成的平面。

3、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包括相对设置的对向基板和阵列基板以及设置在对向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以及设置在所述显示区至少一侧的非显示区,所述驱动电路及所述加热电路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其中,所述阵列基板包括所述像素单元、所述触控电极、所述数据线、所述触控线及所述加热引线,并且所述加热引线沿所述第二方向跨越所述显示区设置。

4、可选地,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虚拟触控线,所述虚拟触控线与所述触控线及所述加热引线位于相同导体层,每条虚拟触控线与对应的一条触控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对齐并沿所述第二方向跨越所述触控线未覆盖的所述显示区设置。

5、可选地,所述非显示区还包括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加热引线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相连,所述加热引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及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与所述驱动电路或所述加热电路相连。

6、可选地,未与所述加热引线对应的所述数据线中的至少部分与所述虚拟触控线的位置对应,各所述虚拟触控线和相应的所述数据线在第三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7、可选地,所述非显示区包括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线连接在所述两个第一连接结构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线连接在所述两个第二连接结构之间,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连接线与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连接线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加热引线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线相互平行的部分之间。

8、可选地,所述加热电路包括:温度检测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或热电偶,用于检测环境温度;加热电压输出模块,与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相连,所述输出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述环境温度低于所述预设温度时输出所述加热电压,其中,所述输出模块还与所述驱动电路相连,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向所述驱动电路发送控制信号。

9、可选地,所述驱动电路包括:驱动电压输出模块,输出所述驱动电压,所述驱动电压输出模块还与所述加热电压输出模块相连,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输出控制电压;以及与所述驱动电压输出模块相连的选择模块,所述选择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控制电压选择是否向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输出所述驱动电压。

10、可选地,所述选择模块包括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接收所述驱动电压,基极接收所述控制电压,发射极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相连,所述驱动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述环境温度高于所述预设温度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拉高所述控制电压以导通所述三极管,在所述环境温度低于所述预设温度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降低所述控制电压以关断所述三极管。

11、可选地,所述加热引线的材质选自钼铝钼、铝钼以及铜中的一种或多种。

1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多条加热引线均匀地分布在显示面板上,这些加热引线连接在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之间。在显示模式下,这些加热引线通过第一连接结构和/或第二连接结构与驱动电路相连,接收驱动电压,从而提升显示面板的发光亮度的均匀性;在加热模式下,通过向加热引线施加加热电压, 使这些加热引线发热升温,从而起到给液晶层进行加热的作用, 提升显示面板在低温下的显示效果和显示性能。并且,利用由于加热引线与触控线同层设置,无需再设置额外的加热走线膜层, 在制备显示面板时,可节省掩模的数量和工艺制程数量,降低制备成本。进一步地,由于加热引线与数据线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因此对显示面板开口率影响较小,在提高显示效果的同时还可以兼顾产品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虚拟触控线,所述虚拟触控线与所述触控线及所述加热引线位于相同导体层,每条虚拟触控线与对应的一条触控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对齐并沿所述第二方向跨越所述触控线未覆盖的所述显示区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还包括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加热引线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相连,所述加热引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及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与所述驱动电路或所述加热电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未与所述加热引线对应的所述数据线中的至少部分与所述虚拟触控线的位置对应,各所述虚拟触控线和相应的所述数据线在第三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包括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线连接在所述两个第一连接结构之间,第二连接线连接在所述两个第二连接结构之间,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连接线与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连接线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加热引线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线相互平行的部分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电路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模块包括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接收所述驱动电压,基极接收所述控制电压,发射极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相连,所述驱动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述环境温度高于所述预设温度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拉高所述控制电压以导通所述三极管,在所述环境温度低于所述预设温度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降低所述控制电压以关断所述三极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引线的材质选自钼铝钼、铝钼以及铜中的一种或多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虚拟触控线,所述虚拟触控线与所述触控线及所述加热引线位于相同导体层,每条虚拟触控线与对应的一条触控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对齐并沿所述第二方向跨越所述触控线未覆盖的所述显示区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还包括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加热引线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相连,所述加热引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及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与所述驱动电路或所述加热电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未与所述加热引线对应的所述数据线中的至少部分与所述虚拟触控线的位置对应,各所述虚拟触控线和相应的所述数据线在第三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包括两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峰青王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