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盆底肌康复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1796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盆底肌康复训练装置,涉及盆底肌康复训练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和康复训练椅,所述壳体位于康复训练椅的前侧并与康复训练椅固定连接,所述康复训练椅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本技术具备便于调节和使用的优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调节机构的配合使用,使得用户可以进行内外收肌肉的运动,这种动作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盆底肌肉群,包括提肛肌、括约肌等,通过开合功能,可以更好地刺激和锻炼这些肌肉,提高它们的力量和耐力,通过伸缩杆的设置,可以根据不同个体的身高和身体需求进行调整,确保使用者都能找到合适的座高和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盆底肌康复训练设备,具体为一种盆底肌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1、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有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疗法及电刺激疗法,可以使受损伤的肌肉、神经得到真正的纠正,具有长期疗效。

2、如公开号cn209865038u所公开的盆底肌肉康复器,该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重力球用于在外部作用力下在容置腔内振动,盆底肌肉康复器使用方便,增加了对肌肉内壁施压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盆底肌肉的修复效果,但是该盆底肌康复训练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只能提供有限的训练范围和动作选择,在盆底肌康复训练中,需要进行多种不同的运动和姿势来全面锻炼盆底肌肉群,如果训练装置的结构简单,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多样性和可调节性,无法满足个体化的训练需求,无法提供足够的舒适性和人体工程学支持,在长时间的训练过程中,舒适度对于用户的参与和长期坚持非常重要,训练装置的结构简单,无法提供足够的垫底、支撑和舒适的设计,会影响用户的体验和训练效果。

3、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盆底肌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盆底肌康复训练装置,从而解决了上述盆底肌康复训练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只能提供有限的训练范围和动作选择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盆底肌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壳体和康复训练椅,所述壳体位于康复训练椅的前侧并与康复训练椅固定连接,所述康复训练椅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

3、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含有位于固定座一侧的马达,所述壳体内腔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两个齿轮,所述马达的输出轴贯穿至壳体的内腔并与左侧的齿轮固定连接,所述齿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移动臂,所述壳体内腔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两个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一侧延伸至壳体的外侧并转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一侧与移动臂转动连接,所述移动臂相反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带。

4、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前侧开设有限位孔,所述连接臂的一侧延伸至限位孔的外侧,且连接臂与限位孔的内壁滑动连接。

5、进一步地,所述马达的表面套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底部与固定座固定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康复训练椅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靠背垫,所述康复训练椅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坐垫。

7、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板相反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8、进一步地,所述康复训练椅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扶手。

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六个呈环形分布的万向轮。

10、进一步地,所述康复训练椅的前侧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凸块,凸块与壳体固定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2、本技术具备便于调节和使用的优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调节机构的配合使用,使得用户可以进行内外收肌肉的运动,这种动作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盆底肌肉群,包括提肛肌、括约肌等,通过开合功能,可以更好地刺激和锻炼这些肌肉,提高它们的力量和耐力,通过伸缩杆的设置,可以根据不同个体的身高和身体需求进行调整,确保使用者都能找到合适的座高和角度,以获得最佳的训练效果和舒适度,解决了上述盆底肌康复训练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只能提供有限的训练范围和动作选择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盆底肌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壳体(1)和康复训练椅(14),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位于康复训练椅(14)的前侧并与康复训练椅(14)固定连接,所述康复训练椅(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8),所述伸缩杆(1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15),所述壳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盆底肌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前侧开设有限位孔(13),所述连接臂(8)的一侧延伸至限位孔(13)的外侧,且连接臂(8)与限位孔(13)的内壁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盆底肌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3)的表面套设有安装座(9),所述安装座(9)的底部与固定座(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盆底肌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康复训练椅(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靠背垫(16),所述康复训练椅(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坐垫(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盆底肌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7)相反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盆底肌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康复训练椅(1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1),所述连接杆(2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扶手(2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盆底肌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六个呈环形分布的万向轮(2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盆底肌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康复训练椅(14)的前侧开设有定位孔(19),所述定位孔(1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凸块,凸块与壳体(1)固定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盆底肌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壳体(1)和康复训练椅(14),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位于康复训练椅(14)的前侧并与康复训练椅(14)固定连接,所述康复训练椅(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8),所述伸缩杆(1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15),所述壳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盆底肌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前侧开设有限位孔(13),所述连接臂(8)的一侧延伸至限位孔(13)的外侧,且连接臂(8)与限位孔(13)的内壁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盆底肌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3)的表面套设有安装座(9),所述安装座(9)的底部与固定座(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盆底肌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珊珊金黑鹰朱雅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