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线端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1762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线端插头,包括:外壳、绝缘组件、端针、连接件、尾套和第一密封件,外壳内设置有隔爆腔,绝缘组件设置在隔爆腔内,绝缘组件将隔爆腔分隔成第一隔爆腔和第二隔爆腔,端针通过绝缘组件安装在第一隔爆腔内,端针电性连接电缆的缆芯,连接件设置在第二隔爆腔内,外壳通过连接件电性连接电缆的屏蔽层,外壳的一端连接尾套,第一密封件设置在外壳和尾套之间,在不增设隔爆外壳和隔爆盒的情况下实现了隔爆功能,减小了产品的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缆,特别涉及一种电缆线端插头


技术介绍

1、由于在信号传输的过程中电缆的缆芯中有电信号,电缆屏蔽层存在感应电流,需要通过连接件连接线段插头的金属壳体,使得电缆屏蔽层有效接地。

2、然而线端插头内连接电缆缆芯的端针和连接电缆屏蔽层的连接件之间可能会产生电弧和火花,从而引发爆炸。传统的线端插头大多在线端插头的壳体外增设一个隔爆外壳或者采用隔爆盒来实现隔爆功能,但这种隔爆方式使得产品体积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电缆线端插头,能够解决传统的隔爆线端插头体积较大的问题。

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缆线端插头,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隔爆腔;绝缘组件,所述绝缘组件设置在所述隔爆腔内,所述绝缘组件将所述隔爆腔分隔成第一隔爆腔和第二隔爆腔;端针,所述端针通过所述绝缘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隔爆腔内,所述端针电性连接所述电缆的缆芯;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隔爆腔内,所述外壳通过所述连接件电性连接所述电缆的屏蔽层;尾套,所述外壳的一端连接所述尾套;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在所述外壳和所述尾套之间。

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缆线端插头,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通过端针电性连接电缆的缆芯,外壳通过连接件电性连接电缆的屏蔽层,绝缘组件将隔爆腔分隔成第一隔爆腔和第二隔爆腔,端针通过绝缘组件安装在第一隔爆腔内,连接件设置在第二隔爆腔内,由于端针和连接件分别设置在第一隔爆腔和第二隔爆腔内,增加了端针和连接件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避免端针和连接件之间产生电弧和火花,实现隔爆功能。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缆线段接头,相较于传统的隔爆线段插头,在不增设隔爆外壳和隔爆盒的情况下实现了隔爆功能,减小了产品的体积。

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二壳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尾套,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尾套之间,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

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绝缘组件包括第一绝缘件和第二绝缘件,所述第一绝缘件内设置有与所述端针一一对应的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端针大小相应,所述端针安装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并从所述第一绝缘件中伸出,所述第二绝缘件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位置对应。

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绝缘件内设置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二绝缘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凸出部与所述第二容纳腔大小相应,所述第二凸出部伸入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凸出部上。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件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弹性件。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件和所述弹性件之间设置有第一垫片,所述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垫片。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爪环,所述爪环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尾套之间。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爪环和所述尾套之间设置有第三垫片。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螺母,所述螺母连接所述外壳,所述螺母和所述外壳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件。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螺母通过卡环连接所述外壳。

14、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缆线端插头,安装在电缆的一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线端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0)包括第一壳体(130)和第二壳体(140),所述第一壳体(13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壳体(140)的一端,所述第二壳体(14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尾套(500),所述第一密封件(600)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140)和所述尾套(500)之间,所述第一壳体(130)和所述第二壳体(140)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6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线端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组件(200)包括第一绝缘件(210)和第二绝缘件(220),所述第一绝缘件(210)内设置有与所述端针(300)一一对应的第一容纳腔(211),所述第一容纳腔(211)与所述端针(300)大小相应,所述端针(300)安装在所述第一容纳腔(211)内并从所述第一绝缘件(210)中伸出,所述第二绝缘件(220)上设置有通孔(221),所述通孔(221)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容纳腔(211)的位置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线端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件(210)内设置有第二容纳腔(212),所述第二容纳腔(212)与所述第一容纳腔(211)连通,所述第二绝缘件(22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出部(222),所述第二凸出部(222)与所述第二容纳腔(212)大小相应,所述第二凸出部(222)伸入所述第二容纳腔(212),所述通孔(221)设置在所述第二凸出部(222)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线端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00)和所述第二壳体(140)之间设置有弹性件(7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线端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00)和所述弹性件(700)之间设置有第一垫片(710),所述弹性件(700)和所述第二壳体(140)之间设置有第二垫片(720)。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线端插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爪环(800),所述爪环(800)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140)和所述尾套(500)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缆线端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爪环(800)和所述尾套(500)之间设置有第三垫片(73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线端插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母(900),所述螺母(900)连接所述外壳(100),所述螺母(900)和所述外壳(100)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件(62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缆线端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900)通过卡环(910)连接所述外壳(100)。

...

【技术特征摘要】

1.电缆线端插头,安装在电缆的一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线端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0)包括第一壳体(130)和第二壳体(140),所述第一壳体(13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壳体(140)的一端,所述第二壳体(14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尾套(500),所述第一密封件(600)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140)和所述尾套(500)之间,所述第一壳体(130)和所述第二壳体(140)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6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线端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组件(200)包括第一绝缘件(210)和第二绝缘件(220),所述第一绝缘件(210)内设置有与所述端针(300)一一对应的第一容纳腔(211),所述第一容纳腔(211)与所述端针(300)大小相应,所述端针(300)安装在所述第一容纳腔(211)内并从所述第一绝缘件(210)中伸出,所述第二绝缘件(220)上设置有通孔(221),所述通孔(221)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容纳腔(211)的位置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线端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件(210)内设置有第二容纳腔(212),所述第二容纳腔(212)与所述第一容纳腔(211)连通,所述第二绝缘件(22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出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珏吴礼
申请(专利权)人:诺特长沙联接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