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无冷点防钻绒的羽绒服及其充绒工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无冷点防钻绒的羽绒服及其充绒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1650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羽绒服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无冷点防钻绒的羽绒服及其充绒工艺。所述充绒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1)将第一层羽绒胆布面料在每间隔6~12cm处设置为第一缝制位;(2)取第二层羽绒胆布面料在每间隔10~18cm处设置为第二缝制位;第二缝制位的间隔大于第一缝制位的间隔;步骤2:将第一层羽绒胆布面料的第一缝制位与第二层羽绒胆布面料的第二缝制位对齐,缝制,形成具有冗余量的绒填充管道;步骤3:在具有冗余量的绒填充管道中,进行羽绒材料填充,并将冗余量归拢到一侧固定,形成龙鳞内胆;以此得到无冷点防钻绒的羽绒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羽绒服,具体为一种无冷点防钻绒的羽绒服及其充绒工艺


技术介绍

1、羽绒服是为抵挡寒冷而生的服装,具有保暖性好、重量轻等优点,是人们不可或缺的服饰。羽绒服保暖的本质来自含有填充性羽绒的羽绒服内胆;羽绒服内胆通常是通过两层胆布面料平铺,在设定一定间距后对两层内胆面料缝制形成充绒管道,然后充绒得到。现有技术中,普通缝制工艺一般形成的管道呈现梭子状,而缝制线区域由于没有羽绒覆盖,存在有冷点、易钻绒等缺陷,对保暖性能、耐洗涤性、以及穿戴体感存在劣势。

2、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为了增强羽绒的保暖性能和蓬松度,一是通常会使用聚硅氧烷化合物,然而其通常为物理作用吸附,多次洗涤后蓬松度等性能下降;二是通常会使用氧化剂增加其蓬松性,但是存在对羽绒的损伤;三是通常会使用戊二醛作为交联剂,但是会增加羽绒的黄变性,影响产品质量。

3、综上,避免上述缺陷,增加羽绒的保暖性、蓬松性、耐洗涤性,制备一种无冷点防钻绒的羽绒服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冷点防钻绒的羽绒服及其充绒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无冷点防钻绒的羽绒服的充绒工艺,所述充绒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4、步骤1:(1)将第一层羽绒胆布面料在每间隔6~12cm处设置为第一缝制位;(2)取第二层羽绒胆布面料在每间隔10~18cm处设置为第二缝制位;第二缝制位的间隔大于第一缝制位的间隔;

5、步骤2:将第一层羽绒胆布面料的第一缝制位与第二层羽绒胆布面料的第二缝制位对齐,缝制,形成具有冗余量的绒填充管道;

6、步骤3:在具有冗余量的绒填充管道中,进行羽绒材料填充,并将冗余量归拢到一侧固定,形成龙鳞内胆;以此得到无冷点防钻绒的羽绒服。

7、较为优化地,步骤1中,当第一缝制位的间隔距离为10cm时第二缝制位的间隔距离为16cm;当第一缝制位的间隔距离为7cm时第二缝制位的间隔距离为12cm;当第一缝制位的间隔距离为14cm时第二缝制位的间隔距离为14cm;

8、较为优化地,步骤2中,缝制过程中,缝制针为蓝狮防发热铜针;缝制隔断线使用高士epicas120#抗静电防钻绒线,缝制隔断线的设备转速≤3000r/min。

9、较为优化地,所述羽绒材料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0、步骤1:将羽绒置于软化液中,在40~45℃下软化处理30~40分钟,取出清洗、干燥,得到软化羽绒;

11、步骤2:将软化羽绒置于谷氨酰胺转胺酶溶液中,在37~40℃下交联处理120~180分钟,取出清洗、干燥,得到改性羽绒;

12、步骤3:将改性羽绒置于巯基封端聚氨酯溶液中,紫外光照30~40分钟;转移至乙酸锆溶液中,在25~30℃下振荡24小时;取出清洗、干燥,得到羽绒材料。

13、较为优化地,所述软化液中包括9~10wt%的水杨酸、0.5~2wt%的木瓜蛋白酶;所述软化液使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ph=6±0.2。

14、较为优化地,所述谷氨酰胺转胺酶溶液中包括2~4wt%的谷氨酰胺转胺酶,1.5~2wt%的乙烯基聚赖氨酸,溶剂为0.1mol/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

15、较为优化地,所述乙烯基赖氨酸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将聚赖氨酸加入至去离子水中,在60~65℃下搅拌溶解,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10±0.2;加入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在60~65℃反应4~4.5小时,洗涤、干燥,得到乙烯基赖氨酸;所述乙烯基赖氨酸的原料中,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占聚赖氨酸质量的1~2wt%。

16、较为优化地,所述巯基封端聚氨酯溶液中巯基封端聚氨酯的浓度为2~3wt%,溶剂为去离子水;所述乙酸锆溶液中乙酸锆的浓度为0.5~1wt%,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

17、较为优化地,所述巯基封端聚氨酯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将双酚s、催化剂依次加入至n,n-二甲基甲酰胺中,搅拌均匀,得到反应溶液;将二异氰酸酯加入至反应器中,氮气氛围下,滴加反应溶液,室温反应至-nco的理论值在5~6wt%;加入双巯乙基硫醚、三乙胺,在50~60℃下反应1~2小时,降温,使用乙酸乙酯纯化,干燥,得到巯基封端聚氨酯;

18、所述巯基封端聚氨酯中包括以下原料:按重量分数计,18~20份双酚s、16~17份二异氰酸酯、12~15份双巯乙基硫醚、0.018~0.02份催化剂、0.01~0.012份三乙胺。

19、较为优化地,一种无冷点防钻绒的羽绒服的充绒工艺制备得到的无冷点防钻绒的羽绒服。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21、(1)方案中,利用第一层羽绒胆布面料、第二层羽绒胆布面料中缝制位调节变更形成不同尺寸,从而形成冗余量;并将填充后的布料两端的冗余量归拢到一侧进行固定形成规则一致的倾倒方向,由于倾倒方向不会随着穿着活动等进行变动,提高保暖性能。另一方面,由于冗余量形成层叠覆盖惯性,解决了现有羽绒服缝纫线处没有羽绒覆盖而导致的冷点问题,使得保暖性能更加全面。此外,对羽绒的改性,以及缝纫线材的限制,有效改善了钻绒风险。

22、(2)方案中,为了增强羽绒蓬松保暖性,降低钻绒现象,对羽绒进行了相关改性,形成性能优异的羽绒材料。

23、其中,第一步改性中,在软化液中预先软化,从而使得羽绒润滑,从而降低了纤维之间的相互穿插和交叉,进而抑制了钻绒现象发生。软化液包括水杨酸和木瓜蛋白酶,水杨酸具有软化纤维的作用,而木瓜蛋白酶能过降解羽绒纤维表面的蛋白质,使得纤维更加柔软,且可以增强软化作用,因而可以降低软化处理的时间,增强效率。但是其引入量不宜过多,过多会导致羽绒表面蛋白质过度降低,不易于羽绒的稳定性。

24、其中,第二步使用谷氨酰胺转胺酶溶液进行交联处理,从而增强羽绒的膨胀性,相较于其他方式的改性,这种方式更为温和,且可以有效避免其他方式的弊端。谷氨酰胺转胺酶溶液中含有谷氨酰胺转胺酶(tgase)、乙烯基聚赖氨酸。谷氨酰胺转胺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可以催化蛋白质中伯胺和谷氨酰胺之间的酰胺基转移反应,从而提高羽绒的蓬松度;同时上一步软化剂中的木瓜蛋白酶可以提高谷氨酰胺转胺酶与羽绒的接触,从而产生分子内部和分子之间的交联,从而提高羽绒的蓬松性。而乙烯基聚赖氨酸的引入可以促进谷氨酰胺转胺酶的交联反应,且其引入可以在羽绒纤维表面形成更紧凑更粗高的网络结构,增加表面疏水性,提高蓬松性和耐洗涤性。另外该物质的引入可以促进第三步的接枝,提高保暖性能。

25、其中,第三步中使用巯基封端聚氨酯溶液,利用光点击反应接枝巯基封端聚氨酯,增加纤维的柔性,且由于聚氨酯链段的表面接枝有效提高了蓄热性和保暖性,同时,由于聚氨酯是化学接枝,有效增强了耐洗涤性。巯基封端聚氨酯是以双酚s为二醇,以双巯乙基硫醚封端的聚氨酯,由于双酚s中的“o=s=o”键,可以螯合锆离子,从而进一步提高保暖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冷点防钻绒的羽绒服的充绒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绒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冷点防钻绒的羽绒服的充绒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缝制过程中,缝制针为蓝狮防发热铜针;缝制隔断线使用高士epicas120#抗静电防钻绒线,缝制隔断线的设备转速≤3000r/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冷点防钻绒的羽绒服的充绒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羽绒材料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冷点防钻绒的羽绒服的充绒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化液中包括9~10wt%的水杨酸、0.5~2wt%的木瓜蛋白酶;所述软化液使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pH=6±0.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冷点防钻绒的羽绒服的充绒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谷氨酰胺转胺酶溶液中包括2~4wt%的谷氨酰胺转胺酶,1.5~2wt%的乙烯基聚赖氨酸,溶剂为0.1mol/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冷点防钻绒的羽绒服的充绒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基赖氨酸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将聚赖氨酸加入至去离子水中,在60~65℃下搅拌溶解,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10±0.2;加入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在60~65℃反应4~4.5小时,洗涤、干燥,得到乙烯基赖氨酸;所述乙烯基赖氨酸的原料中,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占聚赖氨酸质量的1~2wt%。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冷点防钻绒的羽绒服的充绒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巯基封端聚氨酯溶液中巯基封端聚氨酯的浓度为2~3wt%,溶剂为去离子水;所述乙酸锆溶液中乙酸锆的浓度为0.5~1wt%,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冷点防钻绒的羽绒服的充绒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巯基封端聚氨酯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将双酚S、催化剂依次加入至N,N-二甲基甲酰胺中,搅拌均匀,得到反应溶液;将二异氰酸酯加入至反应器中,氮气氛围下,滴加反应溶液,室温反应至-NCO的理论值在5~6wt%;加入双巯乙基硫醚、三乙胺,在50~60℃下反应1~2小时,降温,使用乙酸乙酯纯化,干燥,得到巯基封端聚氨酯。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冷点防钻绒的羽绒服的充绒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巯基封端聚氨酯中包括以下原料:按重量分数计,18~20份双酚S、16~17份二异氰酸酯、12~15份双巯乙基硫醚、0.018~0.02份催化剂、0.01~0.012份三乙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冷点防钻绒的羽绒服的充绒工艺制备得到的无冷点防钻绒的羽绒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冷点防钻绒的羽绒服的充绒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绒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冷点防钻绒的羽绒服的充绒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缝制过程中,缝制针为蓝狮防发热铜针;缝制隔断线使用高士epicas120#抗静电防钻绒线,缝制隔断线的设备转速≤3000r/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冷点防钻绒的羽绒服的充绒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羽绒材料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冷点防钻绒的羽绒服的充绒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化液中包括9~10wt%的水杨酸、0.5~2wt%的木瓜蛋白酶;所述软化液使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ph=6±0.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冷点防钻绒的羽绒服的充绒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谷氨酰胺转胺酶溶液中包括2~4wt%的谷氨酰胺转胺酶,1.5~2wt%的乙烯基聚赖氨酸,溶剂为0.1mol/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冷点防钻绒的羽绒服的充绒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基赖氨酸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将聚赖氨酸加入至去离子水中,在60~65℃下搅拌溶解,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10±0.2;加入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在60~65℃反应4~4.5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天林蒋磊廖灿雄周雪亮白金玲
申请(专利权)人:铁血君客北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