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集成液冷电池包托盘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1295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集成液冷电池包托盘组件,包括控制电池温度的液冷基板,液冷基板内设有供介质循环流动的流道,所述液冷基板包括层叠形成的上液冷基板和下液冷基板,下液冷基板的表面内凹形成有介质流动区,上、下液冷基板拼合后,介质流动区形成供介质流动的流道;所述托盘组件底部设有用于提高结构强度的护板结构,所述护板结构主要由下液冷基板底部以平行、交错、交叉、层叠或其结合布置的护板梁体组成。流道一体成型,不存在介质泄露问题;介质不断分流,延长流动路径,实现快速冷却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高集成液冷电池包托盘组件


技术介绍

1、电池包托盘是电池单体、模组以最有利于热管理的方式固定在金属外壳上,发挥保护电池正常、安全工作的关键作用,现有的电池包托盘的液冷板采用铝合金挤出成型工艺,液冷板挤出流道后再通过拼焊形成液冷流道,由于液冷流道拼焊位置处的气密性难以控制,气密良率很低,使用过程中,介质经常泄露,介质泄露是相当严重的问题,即使采用绝缘性能很好的介质,但遇到外部杂质后,绝缘性能会立即降低,因此,液冷板的密封可靠性非常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电池包托盘的液冷板通过铝合金挤压拼焊形成液冷流道,导致气密良率较低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高集成液冷电池包托盘组件,有效解决了铝合金挤出拼焊液冷板,焊接后无法密封,漏气漏液的问题。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高集成液冷电池包托盘组件,包括控制电池温度的液冷基板,液冷基板内设有供介质循环流动的流道,液冷基板包括层叠形成的上液冷基板和下液冷基板,下液冷基板的表面内凹形成有介质流动区,上、下液冷基板拼合后,介质流动区形成供介质流动的通道;托盘组件底部设有用于提高结构强度的护板结构,护板结构主要由下液冷基板底部以平行、交错、交叉、层叠或其结合布置的护板梁体组成。

2、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护板梁体包括沿介质流动方向从下液冷基板底部的两侧由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护板竖梁,以及垂直于护板竖梁设置的护板横梁,多个护板横梁间隔布置。

3、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介质流动区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介质流动区和第二介质流动区,上、下液冷基板拼合后,第一介质流动区和第二介质流动区形成供介质循环流动的第一介质流道和第二介质流道。

4、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第一介质流动区和第二介质流动区在下液冷基板上,沿介质流动方向并列布置。

5、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第一介质流道的入口段设置介质汇入通道,第二介质流道的出口段设置介质回流通道,上液冷基板上设置有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介质进口、介质汇入通道、第一介质流道、第二介质流道、介质回流通道以及介质出口相互连通。

6、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两个介质流动区内设有用于介质分流的分流平台。

7、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分流平台的两侧还设置有若干用于多次分流介质的条状凸棱,条状凸棱与分流平台均是朝向上液冷基板凹陷形成的凸起平台。

8、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上液冷基板上设有边梁框架,边梁框架沿上液冷基板周向围合而成。

9、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边梁框架与上液冷基板接触的内侧底面向其内部凹陷,从而在上液冷基板表面与边梁框架内侧底面之间形成用于涂布密封胶的凹部。

10、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集成液冷电池包托盘组件,上、下液冷基板拼合成一体,流道是一体成型,不存在介质泄露问题。

12、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集成液冷电池包托盘组件,流道中设置有分流平台和条状凸棱,实现对介质的不断分流,介质的流动路径在不断的交叉连通,极大的增加介质的流动路径,提高了换热效率,实现快速冷却的目的。

13、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集成液冷电池包托盘组件,托盘组件底部设有用于提高结构强度的护板结构,护板结构主要由下液冷基板底部以平行、交错、交叉、层叠或其结合布置的护板梁体组成,在遭受碰撞时,通过护板结构吸收冲击能量,使下液冷基板不受或少收外力的冲击,通过护板结构以及下液冷基板自身的强度设计,极大的提升电池包的使用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集成液冷电池包托盘组件,包括控制电池温度的液冷基板,液冷基板内设有供介质循环流动的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基板包括层叠形成的上液冷基板(1)和下液冷基板(2),下液冷基板(2)的表面内凹形成有介质流动区,上、下液冷基板(1、2)拼合后,介质流动区形成供介质流动的通道;所述托盘组件底部设有用于提高结构强度的护板结构,所述护板结构主要由下液冷基板(2)底部以平行、交错、交叉、层叠或其结合布置的护板梁体(4)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集成液冷电池包托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梁体(4)包括沿介质流动方向从下液冷基板(2)底部的两侧由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护板竖梁(42),以及垂直于护板竖梁(42)设置的护板横梁(41),多个护板横梁(41)间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集成液冷电池包托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流动区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介质流动区(200)和第二介质流动区(201),上、下液冷基板(1、2)拼合后,第一介质流动区(200)和第二介质流动区(201)形成供介质循环流动的第一介质流道和第二介质流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集成液冷电池包托盘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介质流动区(200)和第二介质流动区(201)在下液冷基板(2)上,沿介质流动方向并列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集成液冷电池包托盘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介质流道的入口段设置介质汇入通道(202),第二介质流道的出口段设置介质回流通道(203),上液冷基板(1)上设置有介质进口(12)和介质出口(13),介质进口(12)、介质汇入通道(202)、第一介质流道、第二介质流道、介质回流通道(203)以及介质出口(13)相互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集成液冷电池包托盘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介质流动区内设有用于介质分流的分流平台(20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集成液冷电池包托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平台(204)的两侧还设置有若干用于多次分流介质的条状凸棱(205),条状凸棱(205)与分流平台(204)均是朝向上液冷基板(1)经凹陷形成的凸起平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集成液冷电池包托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液冷基板(1)上设有边梁框架(3),边梁框架(3)沿上液冷基板(1)周向围合而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集成液冷电池包托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梁框架(3)与上液冷基板(1)接触的内侧底面向其内部凹陷,从而在上液冷基板(1)表面与边梁框架(3)内侧底面之间形成用于涂布密封胶的凹部(10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集成液冷电池包托盘组件,包括控制电池温度的液冷基板,液冷基板内设有供介质循环流动的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基板包括层叠形成的上液冷基板(1)和下液冷基板(2),下液冷基板(2)的表面内凹形成有介质流动区,上、下液冷基板(1、2)拼合后,介质流动区形成供介质流动的通道;所述托盘组件底部设有用于提高结构强度的护板结构,所述护板结构主要由下液冷基板(2)底部以平行、交错、交叉、层叠或其结合布置的护板梁体(4)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集成液冷电池包托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梁体(4)包括沿介质流动方向从下液冷基板(2)底部的两侧由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护板竖梁(42),以及垂直于护板竖梁(42)设置的护板横梁(41),多个护板横梁(41)间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集成液冷电池包托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流动区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介质流动区(200)和第二介质流动区(201),上、下液冷基板(1、2)拼合后,第一介质流动区(200)和第二介质流动区(201)形成供介质循环流动的第一介质流道和第二介质流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集成液冷电池包托盘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介质流动区(200)和第二介质流动区(201)在下液冷基板(2)上,沿介质流动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文裕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致上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