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量非耗散型电池均衡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0982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池管理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包括,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中央控制器、均衡模块、均衡电池、DC/DC转换器、串联控制开关、充电开关、放电开关和信息采集单元。电池组均衡方法通过配置一个均衡电池来进行电池均衡,通过将电池组充放电至截止状态,从电池管理系统读取各单体电池电压,计算并判断电池组的不一致性类型,根据电池组的不一致性类型选择对应的均衡回路,考虑并解决了由于电池制造原因导致的不一致性。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电池组充放电能力,并且整个均衡过程中的电池损耗及寿命衰减主要发生在可拆卸式的均衡电池上,因此在提高电池组性能的同时不会导致电池组寿命加速衰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管理,特别是涉及一种能量非耗散型电池均衡方法。


技术介绍

1、现有电池均衡技术按照能量是否耗散来区分主要有两种,第一种为能量耗散型均衡,主要通过令电池组中能量较高的电池利用其旁路电阻进行放电的方式损耗部分能量,以期达到电池组能量状态的一致。另外一种为能量非耗散型均衡,能量非耗散式均衡电路拓扑结构目前已出现很多种,本质上均是利用储能元件和均衡旁路构建能量传递通道,将其从能量较高电池直接或间接转移至能量较低的电池。能量耗散型均衡通过旁路电阻进行单体电池放电,会产生大量焦耳热,导致电池组温度升高,从而引发电池热管理相关的一系列问题。电池组的不一致性有两种类型,其中第一类不一致性由电池自身容量的差异、电池生产制造工艺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同一批次电池容量有一定的离散性。电池第二类不一致性纯粹由各个单体电池初始电量差异导致的不一致性,不依赖于第一类不一致性存在,电池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因为内阻差异、自放电率差异等原因,第二类不一致性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目前能量非耗散型均衡只针对电池的第二类不一致性所导致的不均衡问题,针对电池第一类不一致性的技术相对匮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量非耗散型电池均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信息采集单元(10)、BMS电池管理系统(20)、中央控制器(30)、均衡模块(40)、均衡电池(50)、DC/DC转换器(60)、均衡回路(70)、电池组(8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量非耗散型电池均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BMS电池管理系统(20)包括所述BMS电池管理系统(20)设定一个无需采取均衡的荷电状态值范围[x,y],接收来自信息采集单元在电池组(80)充电截止时所采集的各单体电池电压OCVcell时进行计算和判断,计算各单体电压值所对应的荷电状态值SOCcell以及Δ(SOCmax-SOCmin)并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量非耗散型电池均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信息采集单元(10)、bms电池管理系统(20)、中央控制器(30)、均衡模块(40)、均衡电池(50)、dc/dc转换器(60)、均衡回路(70)、电池组(8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量非耗散型电池均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bms电池管理系统(20)包括所述bms电池管理系统(20)设定一个无需采取均衡的荷电状态值范围[x,y],接收来自信息采集单元在电池组(80)充电截止时所采集的各单体电池电压ocvcell时进行计算和判断,计算各单体电压值所对应的荷电状态值soccell以及δ(socmax-socmin)并判断δsoc是否大于[x,y]: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量非耗散型电池均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均衡回路包括串联控制开关(41)、充电开关(42)、放电开关(43)且包含四种回路模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能量非耗散型电池均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器(30)包括所述中央控制器(30)接收到来自所述电池管理系统(20)的各单体电池荷电状态值与均值之差以及平均荷电状态值时,控制所述放电开关(43)闭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能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世伟张江陈龙宝肖培杰李可维郑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麓湖申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