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边坡施工滚落石防护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边坡施工滚落石防护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0978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边坡施工滚落石防护方法及系统,应用高陡岩质边坡施工期滚落石轨迹及控制技术;应用紧邻运营高速公路的高陡岩质边坡安全开挖技术与工艺;应用岩溶山区高陡边坡稳定性评价及控制技术;应用立交区高陡挖方边坡健康诊断及灾变防控技术;应用大跨度钢混梁上跨运营高速公路分段拼接施工技术;应用小半径曲线连续现浇箱梁支架设计与施工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为高陡岩质边坡施工提供积极的技术支持和安全保障,为解决我国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尤其是改扩建工程中常遇的类似工程难题提供了系统、全面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措施,其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适合我国交通基础建设国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尤其涉及一种边坡施工滚落石防护方法及系统。通过反挖御载减少对坡体的影响并降低滚落石风险,通过多级刚性防护与钢管支架防护、缓冲墙堤沟槽的综合运用达到保护下方高速公路正常运营,实现安全施工。


技术介绍

1、20世纪50年代,受苏联的影响,借鉴岩质土体历史分析的方法,对边坡稳定性的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当时的学者将这一方法用到滑坡问题的分析中去,重点从边坡的地质条件描述和边坡类型的划分来应用,以此来评价边坡的稳定性。

2、20世纪60年代,应用赤道平极射投影方法,通过与实体情况进行对比,并且利用比例投影,计算边坡块体破坏时的一些特征情况,从而定性地判断边坡的稳定。同时,这一时期的学者对边坡稳定性研究做了很多工作,结合大量的现场试验、岩块试验,对边坡稳定性问题进行很大的补充。

3、20世纪70年代,经过以前的工作分析总结,研究人员开始对边坡稳定性变形破坏机制进行研究,同时意识到边坡破坏与破坏机制之间的关系。例如,王兰生等人通过对实地大量的现场调研、分析、对比,重点阐释斜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的规律。他提出斜边坡失稳的三种主要的破坏形式,斜坡变形的六种形式。这些失稳、变形的破坏模式被广泛地应用到典型工程当中,对边坡稳定性研究的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4、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边坡问题应用更加深入,铁路、水电、地矿等部门在实际工程中遇到一些具体的有关于岩土滑坡、边坡稳定性的课题,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系统科学地研究边坡的环境、内部状态、稳定性影响因素,不断拓宽边坡稳定性问题研究的思路,而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计算机技术的大量投入,计算机数值模拟、岩体物理模型的建立被大量地运用到边坡问题中。同时将数学方法当中的可靠度理论、灰色系统理论等方法引入边坡稳定性预测中,使得边坡稳定性的分析研究达到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5、20世纪90年代至今,路堑边坡稳定性问题越来愈多,也越来越复杂,亟待更好的方法去解决。人们开始更加全面地认识到岩质土体的边坡破坏机制、边坡的稳定性变化发展趋势。同时,许多学科的交叉、影响,一系列的现代分析方法如:非线性科学、系统论等学科被引入到挖方边坡稳定性研究中。

6、综上所述,目前对于边坡稳定性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但是对于深挖方道路边坡的稳定研究较少,特别是对于临近已运营高速公路条件下新建高速公路枢纽互通施工阶段挖方边坡在附加施工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以及位移变化的研究更少;挖方边坡在开挖过程中,岩土体释放应力,边坡稳定状态发生改变,甚至需要进行相应的支护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边坡施工滚落石防护方法及系统。

2、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边坡施工滚落石防护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

3、s1:应用高陡岩质边坡施工期滚落石轨迹及控制技术;

4、s2:应用紧邻运营高速公路的高陡岩质边坡安全开挖技术与工艺;

5、s3:应用岩溶山区高陡边坡稳定性评价及控制技术;

6、s4:应用立交区高陡挖方边坡健康诊断及灾变防控技术;

7、进一步,所述s1具体包括:

8、(1)特定坡面形态、坡面介质等临空面条件下,不同形态和规模的滚落石运动轨迹及冲击能量研究;

9、(2)拦截设施(被动防护网、防落石岩墙、碎落台及碎落沟堑等)对滚落石消能计算及其设置方法。通过飞石对防护支架的冲击力计算与分析,实施飞石与防护支架双控制(即控制飞石块体大小、速度方向,控制防护支架抗冲击能力)。

10、进一步,所述s2具体包括:

11、(1)从坡体岩性及岩体结构特征、临空面形态、施工装备、开挖技术、工期进度要求等方面进行边坡开挖条件研究;

12、(2)无飞石快速开挖技术研究:分析机械开挖、静态破碎、控制爆破等多种开挖方式的适应性,兼顾安全性、经济性和施工进度,进行无飞石快速开挖技术研究;

13、(3)有利于滚落石控制的开挖方案及施工组织研究:针对各工点地形、地质条件,合理规划开挖方向、开挖顺序、出渣路径,优选开挖方式,进行有利于滚落石控制开挖方案及施工组织研究;

14、(4)确保临近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的滚落石防护技术研究:根据不同临空高度和块度尺寸滚落石运动轨迹、冲击能量及消能措施,研究设置拦截设施的理论和方法,形成安全、经济、便利、可靠的临近运营高速公路的高陡边坡施工中的滚落石防护技术。

15、进一步,所述s3具体包括:

16、s31:岩溶山区陡峻斜坡的地质演化过程除地质建造和构造基础影响外,还受浅表土改造及外营力再改造作用,路基体与其所处斜坡地质环境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为保证二者相互关系向良性方向发展,采用地质过程与力学机制并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进行岩溶山区边坡地质时空模型分析;

17、s32:边坡赋存环境对其稳定性影响研究:挖方边坡是受降雨、地下水、植被等赋存环境影响较大的开放系统,需研究降雨入渗及地下水变化引起的土体空隙水压力、静止水压力、渗透压等变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18、s33:开挖过程中边坡变形-破坏机理及发展规律研究:边坡开挖过程中不断改变自然斜坡原有的平衡状态,在内力重分布、重力、自然因素等作用下,边坡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效应,如变形、开裂、局部坍塌、整体失稳等。基于山体斜坡初始应力场,研究开挖引起的临空面变化时边坡变形-破坏方式及其地质力学模式,进而明晰其稳定性发展演化规律;

19、s34:边坡开挖-支护施作动态稳定性定量评价及变形控制研究:从挖方边坡受荷特征及变形破坏机制出发,基于“岩土-支护-赋存环境”相互作用的主动控制思想,系统研究支挡、锚固、支撑、加筋等支护结构组合形式、设计参数、作用机制及施作时机,定量分析支护结构对边坡变形破坏的控制作用,充分发挥岩土体自稳和结构支护能力。

20、进一步,所述s4具体包括:

21、s41:基于永久边坡变形破坏机理的边坡监测技术方案研究:针对永久边坡的变形破坏机理,在施工期间布置坡体内及支护结构的应力、应变和位移传感器;基于合成孔径雷达(sar)/真实孔径雷达(rsr)和差分干涉雷达(dinsar)的原理,构建微变监测雷达系统,实现对高边坡进行表面微小形变位移信息的提取,并依据形变量、形变速率等参数对边坡变形进行实时检测;

22、s42:监控量测数据的远程获取与快速分析及边坡健康诊断技术研究:通过微变检测雷达轨道的往复运动获取观测区域的时间序列回波数据,利用干涉雷达技术实现高精度的位移形变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高速公路管养中心实现自动化、全天候、大范围、高分辨率(0.3m)、高精度(0.1mm级位移)的远程实时监测,并依据形变量、形变速率等参数进行预警级别判断,发出预警;现场提取预警边坡的破体内应力、应变及多点位移数据,结合边坡赋存环境条件的变化,分析边坡变形机制及变形发展趋势,形成岩石力学反分析(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边坡施工滚落石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边坡施工滚落石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具体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边坡施工滚落石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具体包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边坡施工滚落石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具体包括:

5.如权利要求1所述边坡施工滚落石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具体包括:

6.如权利要求1所述边坡施工滚落石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具体包括:

7.如权利要求1所述边坡施工滚落石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具体包括:

8.一种实施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边坡施工滚落石防护方法的边坡施工滚落石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坡施工滚落石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边坡施工滚落石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具体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边坡施工滚落石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具体包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边坡施工滚落石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具体包括:

5.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邸立建何倩熊永川李青江王英森刘兴陈来民杨腾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二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