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介质、处理器及开关电源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介质、处理器及开关电源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0799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介质、处理器及开关电源,所述谐振变换器的原边开关管及副边开关管均为有源管,当所述谐振变换器的副边向原边传递能量时,控制副边开关管的开通时刻滞后于对应的原边开关管的开通时刻的时间为满足如下关系式:并且控制副边开关管的关断时刻滞后对应的原边开关管的关断时刻的时间为的绝对值满足如下关系式:其中,T<subgt;s</subgt;为所述谐振变换器的开关周期,T<subgt;r</subgt;为所述谐振变换器的谐振周期。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消除谐振变换器的副边侧回流功率,实现原边侧有源开关管的ZVS及副边侧有源开关管的ZVS或ZC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具体涉及一种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介质、处理器及开关电源


技术介绍

1、随着软开关技术的发展及人们对开关电源安全性需求的逐步提升,隔离式dc/dc谐振变换器在电动汽车充电、电池化成等场合的应用得到大力发展,其常见经典谐振腔结构主要包括lc、llc、cllc及l-llc等,由于能够实现开关管的zvs和zcs功能使得开关损耗大幅度降低,从而使得它们在大功率场合的应用得到进一步拓展。

2、llc谐振变换器作为一种典型的隔离式dc/dc变换器,由于其谐振元件少且可以实现软开关功能,因此具有较高的效率从而在单向功率传输中应用广泛,为实现双向功率传输,传统控制方式主要为双向独立控制,正反向控制采用两套以上完全不同的方案,这种方式可以大幅度削减或消除原/副边回流功率,减小谐振腔电流有效值,提升效率,然而不同控制模态之间的转换需要调用不同的切换逻辑,导致正反向过渡过程需要较长时间,2022年发表的文献《non-backflow power and reduced switching loss modulation forbidirectional series resonant converter》中提出了正向及反向升降压控制方案,正反向均能实现副边侧的升压及降压控制,但不同模态之间切换时间达数毫秒至数十毫秒,无法满足快速切换的需求,并且控制模态越多控制越复杂,所占用的软件资源越多。

3、为实现双向功率正反向无缝平滑切换,北京交通大学于2019年授权的公开号为cn107465347b的专利《适用于llc谐振变换器的能量双向控制策略》中提出了一种变频+pwm控制方案,由于该方案正反向采用了同一套方法,被控变量为频率,从而实现了正向及反向功率的无缝衔接,大大缩短了切换时间,然而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经过研究发现,该方案在反向运行时副边产生了较大的回流功率,导致效率下降,不利于功率密度的提升。2022年发表的文献《基于二阶拟合模型的sic双向llc数字同步整流控制》中利用正反向阻抗网络拟合同步整流管的导通时间,然而正向及反向阻抗网络完全不同,尽管利用了变频控制消除了整流侧回流功率,但是双向导通角计算公式的不同,导致了正反向无法无缝衔接,且公式复杂,同样会将增大切换时间。

4、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公开于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申请的总体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5、以上
技术介绍
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
技术介绍
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介质、处理器及开关电源,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所提供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控制方法,用于控制谐振变换器的原边开关管和副边开关管,所述谐振变换器的原边开关管和副边开关管均为有源管,其中,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4、当所述谐振变换器的副边向原边传递能量时,控制副边开关管的开通时刻滞后于对应的原边开关管的开通时刻的时间为满足如下关系式:

5、

6、并且控制副边开关管的关断时刻滞后对应的原边开关管的关断时刻的时间为的绝对值满足如下关系式:

7、

8、其中,ts为所述谐振变换器的开关周期,tr为所述谐振变换器的谐振周期。

9、优选地,满足如下关系式:

10、

11、和/或为0。

12、优选地,副边开关管的所有开关管的每个开关管的导通时间均为td,td满足如下关系式:

13、

14、优选地,td满足如下关系式:

15、

16、进一步地,采用变频控制、移相控制和pwm控制相结合,使得所述谐振变换器副边开关管的所有开关管均工作于断续模式。

17、进一步地,控制所述谐振变换器的开关频率小于或等于所述谐振变换器的谐振频率,调节所述开关频率实现对所述谐振变换器输出量的控制。

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所提供的控制装置的实施例技术方案如下:

19、一种控制装置,用于控制谐振变换器的原边开关管和副边开关管,所述谐振变换器的原边开关管和副边开关管均为有源管,其中,所述谐振变换器的控制装置包括:

20、被配置为当所述谐振变换器的副边向原边传递能量时,控制副边开关管的开通时刻滞后于对应的原边开关管开通时刻的时间为满足如下关系式:

21、

22、并且被配置为控制副边开关管的关断时刻滞后对应的原边开关管的关断时刻的时间为的绝对值满足如下关系式:

23、

24、其中,ts为所述谐振变换器的开关周期,tr为所述谐振变换器的谐振周期。

2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所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实施例如下:

2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执行上述第一个方面任一项所述控制方法。

2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方面,所提供的处理器的实施例如下:

28、一种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第一个方面任一项所述开关电源的控制方法。

2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五个方面,所提供的开关电源的实施例如下:

30、一种开关电源,其中,包括:

31、谐振变换器,所述谐振变换器的原边开关管和副边开关管均为有源管;

32、以及上述第二个方面所述控制装置。

33、优选地,所述谐振变换器的谐振电路设计为llc、lc、cllc或l-llc结构。

34、优选地,所述谐振变换器为单相谐振变换器或者三相谐振变换器。

3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36、(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当谐振变换器的副边向原边传递能量时,控制副边开关管的开通时刻滞后于对应的原边开关管开通时刻的时间同时控制副边开关管的关断时刻滞后对应的原边开关管的关断时刻的时间为由于回流功率出现在谐振腔输入电压与谐振电容电压之和大于n倍谐振腔输出电压期间,n为变压器原边匝数与副边匝数之比,在此期间若保证原边管关断,即加入和则可以大幅度削减或消除副边回流功率,提高效率和功率密度,且和满足一定的区间范围时,效果较优;

37、(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当谐振变换器的副边向原边传递能量时,控制副边开关管的开通时刻滞后于对应的原边开关管开通时刻的时间同时控制副边开关管的关断时刻滞后对应的原边开关管的关断时刻的时间为由于原边管关断电流较大,因而保证了其能够实现zvs,副边管滞后原边管时间较长从而保证了zvs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方法,用于控制谐振变换器的原边开关管和副边开关管,所述谐振变换器的原边开关管和副边开关管均为有源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副边开关管的所有开关管的每个开关管的导通时间均为tD,tD满足如下关系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变频控制、移相控制和PWM控制相结合,使得所述谐振变换器副边开关管的所有开关管均工作于断续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谐振变换器的开关频率小于或等于所述谐振变换器的谐振频率,调节所述开关频率实现对所述谐振变换器输出量的控制。

7.一种控制装置,用于控制谐振变换器的原边开关管和副边开关管,所述谐振变换器的原边开关管和副边开关管均为有源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变换器的控制装置包括: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控制方法。

9.一种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控制方法。

10.一种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变换器的谐振电路设计为LLC、LC、CLLC或L-LLC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变换器为单相谐振变换器或者三相谐振变换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方法,用于控制谐振变换器的原边开关管和副边开关管,所述谐振变换器的原边开关管和副边开关管均为有源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副边开关管的所有开关管的每个开关管的导通时间均为td,td满足如下关系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变频控制、移相控制和pwm控制相结合,使得所述谐振变换器副边开关管的所有开关管均工作于断续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谐振变换器的开关频率小于或等于所述谐振变换器的谐振频率,调节所述开关频率实现对所述谐振变换器输出量的控制。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东刘毅凯李永昌王志燊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