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自发热面膜及其连续化制备工艺制造技术_技高网

自发热面膜及其连续化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0781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发热面膜及其连续化制备工艺,自发热面膜包括发热层、营养层及两者之间的硅胶层,发热层包括柔性隔水膜、柔性透氧膜及前述两膜层之间封装的发热材料,柔性隔水膜与硅胶层粘合连接,营养层包括营养物质;该面膜结构简单、易于使用、传热效率高,实现了面部热敷的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先利用发热层制备单元,将发热材料包覆于具有不同性能的两膜层中形成发热层,再利用传送单元依次经过粘合单元、营养层制备单元,实现发热层、硅胶层与营养层的连续化复合,最后经过阻隔层制备单元、切割单元及包装单元,实现了阻隔层复合、面膜形状的切割及密封包装;通过各单元的协同配合,实现了自发热面膜连续化制备,制备效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美容护肤,尤其涉及一种自发热面膜及其连续化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1、随着消费者对个人护理的重视程度提高,对面膜的需求日益增加,面膜产品形态也日益丰富。目前市面上的面膜产品,大多数是以无纺布为材质,浸泡在精华液中,使用时以冷敷的形式,敷贴在面部,起到补水、抗衰、美白等功效。热敷是另一种促进活性物质吸收的方式,但是因为技术不成熟,目前市面上能够达到热敷效果的面膜极少。

2、目前,部分面膜采用多元醇与沸石达到发热效果,例如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号为cn111449971a)公开了一种发热面膜及其制备方法,面膜包括由如下成分形成的乳液至膏霜状物质:(1)40-90wt%的c2-c10的多元醇;(2)0.05-2wt%的用作增稠悬浮剂的高分子物质;以及(3)8-58wt%的合成沸石粉末和/或天然沸石粉末;多元醇作为合成沸石粉末和/或天然沸石粉末的载体,高分子物质分散于多元醇中。但是,该发热面膜中存在大量的多元醇载体,其会对皮肤会产生一定的刺激,尤其不适合敏感性皮肤的用户使用,使得面膜的适用性较差。

3、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号为cn 107137239a)公开了一种发热面膜及制备方法,依次由面膜纸、酸放热层和碱放热层组成;其中面膜纸和酸放热层中间设由第一隔离层,酸放热层和碱放热层之间设有带撕拉结的第二隔离层,碱放热层的另一面设有内附塑料薄膜的无纺布;制备方法为依次将各层叠好,最后在边缘和眼部、鼻子、口开口处用热压贴合,制得自发热面膜。该发热面膜采用酸碱反应放热的原理,达到热敷效果,但是其不便存储,制备和使用时的安全性也不易控制,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4、有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进的自发热面膜及其连续化制备工艺,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发热面膜及其连续化制备工艺,通过各单元的协同配合,实现了自发热面膜连续化制备,适合工业化大批量生产;该自发热面膜通过发热层自发热的方式,达到了面部均匀热敷的效果,采用网状结构的医用亲肤硅胶作为硅胶层,起到良好的传热和粘合作用,且结构简单、易于使用、传热效率高,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2、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发热面膜,包括发热层、营养层及设于所述发热层与营养层之间的硅胶层,所述发热层包括柔性隔水膜、柔性透氧膜及所述柔性隔水膜、柔性透氧膜之间封装的发热材料,所述柔性隔水膜与所述硅胶层粘合连接,所述营养层包括营养物质;所述自发热面膜应用时,所述营养层贴合于面部。

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硅胶层为呈网状结构的医用亲肤硅胶,以起到良好的传热和粘合作用。

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柔性透氧膜的外表面还设有保护层,以避免所述发热材料接触空气造成热损耗;所述营养层包括无纺布、所述无纺布上负载的营养物质;所述自发热面膜还包括阻隔层,所述阻隔层设于所述营养层远离所述发热层的一侧表面,用于阻隔微生物污染所述营养物质。

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自发热面膜的预热时间为1~3min,最高发热温度为45℃,发热时间为30min以上。

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发热面膜的连续化制备工艺,采用连续化制备系统进行自发热面膜的制备,所述连续化制备系统包括传送单元、位于所述传送单元上方且沿传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发热层制备单元、粘合单元、营养层制备单元、阻隔层制备单元、切割单元及包装单元;所述发热层制备单元用于制备面膜状的发热层,所述发热层由所述传送单元输送,经过所述粘合单元将硅胶层覆盖于所述发热层表面,再经过所述营养层制备单元将无纺布粘贴于所述硅胶层的表面、并将营养物质涂覆于所述无纺布上,最后进行阻隔层的复合,面膜形状的切割及密封包装,实现所述自发热面膜的连续化制备。

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热层制备单元包括用于处理发热材料的预处理系统、分别设于所述预处理系统左右两侧的透氧膜辊、隔水膜辊,所述透氧膜辊、隔水膜辊分别提供包裹所述发热材料的柔性透氧膜、柔性隔水膜;所述发热层制备单元还包括用于将柔性透氧膜、柔性隔水膜热封成面膜形状发热层的热封系统。

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营养层制备单元包括设于所述传送单元上方的基布辊及涂覆系统,所述基布辊与传送单元之间设有第一压力辊,所述第一压力辊将所述无纺布粘贴于所述硅胶层的表面;所述涂覆系统与传送单元之间设有第二压力辊,所述涂覆系统将所述营养物质以喷淋的方式涂覆于所述无纺布上,第二压力辊用于均匀所述营养物质。

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粘合单元包括设于所述传送单元上方的硅胶布辊,所述硅胶布棍与所述传送单元之间设有第三压力辊,所述第三压力辊用于导向硅胶布,并将其覆盖于所述发热层的柔性隔水膜表面。

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1、s1、分别配制发热材料、营养物质,将所述发热材料由供料系统输送至所述预处理系统中,所述营养物质注入所述涂覆系统中;

12、s2、所述透氧膜辊、隔水膜辊分别向所述传送单元输送柔性透氧膜、柔性隔水膜,所述预处理系统向所述柔性透氧膜与柔性隔水膜之间输送发热材料,同时由所述热封系统对所述柔性透氧膜与柔性隔水膜进行热封,将所述发热材料包裹在柔性透氧膜与柔性隔水膜之间,形成面膜状的发热层;

13、s3、所述发热层以所述柔性透氧膜作为接触所述传送单元的底层,由所述传送单元输送至所述粘合单元后,第三压力辊导向硅胶布,并将其覆盖于所述发热层的柔性隔水膜表面,形成硅胶层;

14、s4、所述传送单元将复合了硅胶层的面膜材料继续输送至所述营养层制备单元,由所述传送单元上方的基布辊提供无纺布,所述第一压力辊将所述无纺布粘贴于所述硅胶层的表面,再经所述涂覆系统将所述营养物质以喷淋的方式涂覆于所述无纺布表面,由第二压力辊均匀所述营养物质;

15、s5、所述传送单元将步骤s4处理后的面膜材料输送至阻隔层制备单元,将阻隔层复合于含有营养物质的营养层表面,再输送至切割单元,由切割单元沿着所述热封系统热封的边缘切割,得到自发热面膜,最后输送至包装单元进行密封包装,实现所述自发热面膜的连续化制备

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热材料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40%~80%的铁粉、2%~10%的活性炭、10%~20%的蛭石、1%~8%的氯化钠、8%~30%的水、0~5%的吸水树脂。

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8、1、本专利技术的自发热面膜包括发热层、营养层及设于发热层与营养层之间的硅胶层,发热层包括柔性隔水膜、柔性透氧膜及柔性隔水膜、柔性透氧膜之间封装的发热材料,柔性隔水膜与硅胶层粘合连接,营养层包括营养物质;自发热面膜应用时,营养层贴合于面部。该自发热面膜通过发热层自发热的方式,达到了面部均匀热敷的效果,无需外接电源,提高了使用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且采用网状结构的医用亲肤硅胶作为硅胶层,不仅起到了粘合发热层与营养层、无需外加粘合剂,使面膜温和无刺激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发热面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层、营养层及设于所述发热层与营养层之间的硅胶层,所述发热层包括柔性隔水膜、柔性透氧膜及所述柔性隔水膜、柔性透氧膜之间封装的发热材料,所述柔性隔水膜与所述硅胶层粘合连接,所述营养层包括营养物质;所述自发热面膜应用时,所述营养层贴合于面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热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层为呈网状结构的医用亲肤硅胶,以起到良好的传热和粘合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热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透氧膜的外表面还设有保护层,以避免所述发热材料接触空气造成热损耗;所述营养层包括无纺布、所述无纺布上负载的营养物质;所述自发热面膜还包括阻隔层,所述阻隔层设于所述营养层远离所述发热层的一侧表面,用于阻隔微生物污染所述营养物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热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发热面膜的预热时间为1~3min,最高发热温度为45℃,发热时间为30min以上。

5.一种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发热面膜的连续化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连续化制备系统进行自发热面膜的制备,所述连续化制备系统包括传送单元、位于所述传送单元上方且沿传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发热层制备单元、粘合单元、营养层制备单元、阻隔层制备单元、切割单元及包装单元;所述发热层制备单元用于制备面膜状的发热层,所述发热层由所述传送单元输送,经过所述粘合单元将硅胶层覆盖于所述发热层表面,再经过所述营养层制备单元将无纺布粘贴于所述硅胶层的表面、并将营养物质涂覆于所述无纺布上,最后进行阻隔层的复合,面膜形状的切割及密封包装,实现所述自发热面膜的连续化制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发热面膜的连续化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层制备单元包括用于处理发热材料的预处理系统、分别设于所述预处理系统左右两侧的透氧膜辊、隔水膜辊,所述透氧膜辊、隔水膜辊分别提供包裹所述发热材料的柔性透氧膜、柔性隔水膜;所述发热层制备单元还包括用于将柔性透氧膜、柔性隔水膜热封成面膜形状发热层的热封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发热面膜的连续化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层制备单元包括设于所述传送单元上方的基布辊及涂覆系统,所述基布辊与传送单元之间设有第一压力辊,所述第一压力辊将所述无纺布粘贴于所述硅胶层的表面;所述涂覆系统与传送单元之间设有第二压力辊,所述涂覆系统将所述营养物质以喷淋的方式涂覆于所述无纺布上,第二压力辊用于均匀所述营养物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发热面膜的连续化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单元包括设于所述传送单元上方的硅胶布辊,所述硅胶布棍与所述传送单元之间设有第三压力辊,所述第三压力辊用于导向硅胶布,并将其覆盖于所述发热层的柔性隔水膜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发热面膜的连续化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发热面膜的连续化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材料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40%~80%的铁粉、2%~10%的活性炭、10%~20%的蛭石、1%~8%的氯化钠、8%~30%的水、0~5%的吸水树脂。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发热面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层、营养层及设于所述发热层与营养层之间的硅胶层,所述发热层包括柔性隔水膜、柔性透氧膜及所述柔性隔水膜、柔性透氧膜之间封装的发热材料,所述柔性隔水膜与所述硅胶层粘合连接,所述营养层包括营养物质;所述自发热面膜应用时,所述营养层贴合于面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热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层为呈网状结构的医用亲肤硅胶,以起到良好的传热和粘合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热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透氧膜的外表面还设有保护层,以避免所述发热材料接触空气造成热损耗;所述营养层包括无纺布、所述无纺布上负载的营养物质;所述自发热面膜还包括阻隔层,所述阻隔层设于所述营养层远离所述发热层的一侧表面,用于阻隔微生物污染所述营养物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热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发热面膜的预热时间为1~3min,最高发热温度为45℃,发热时间为30min以上。

5.一种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发热面膜的连续化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连续化制备系统进行自发热面膜的制备,所述连续化制备系统包括传送单元、位于所述传送单元上方且沿传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发热层制备单元、粘合单元、营养层制备单元、阻隔层制备单元、切割单元及包装单元;所述发热层制备单元用于制备面膜状的发热层,所述发热层由所述传送单元输送,经过所述粘合单元将硅胶层覆盖于所述发热层表面,再经过所述营养层制备单元将无纺布粘贴于所述硅胶层的表面、并将营养物质涂覆于所述无纺布上,最后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发松王瑞霞洪焱左静洁李蓝月纪华
申请(专利权)人:稳健医疗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