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地震层位的单砂体顶底构造成图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基于地震层位的单砂体顶底构造成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0521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地震层位的单砂体顶底构造成图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单砂体顶底构造成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多个地震层位进行时深转换,得到多个深度域地震层位。(2)利用深度域地震层位进行横向构造趋势约束,生成各层段的构造网格化离散数据。(3)利用各层段的构造网格化离散数据对单砂体进行横向约束,得到单砂体顶底构造数据。(4)根据单砂体顶底构造数据成图。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基于地震层位的单砂体顶底构造成图方法利用三维地震的横向高分辨率的优势,通过井震共同约、井点单砂体的横向对比,提高井间砂体构造变化识别的精度,解决砂体构造的刻画不准的问题,提升编制构造图件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气田勘探开发,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地震层位的单砂体顶底构造成图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勘探的逐渐深入,每年都有大批量的井位部署及相应的地质设计工作需要进行编写。目前井位部署中主要应用三维地震数据所得的分析结果进行部署,但是在最终提交的钻井设计方案中提供的各类基础图件由于没有利用好三维地震数据,成图效果并不理想。例如,当前提供的单砂体的顶底构造图,仅仅是通过井点信息进行手工勾绘,工作效率较低、精度低,还容易受到人为认知能力及技术水平的影响,导致成图效果不理想。尤其在低井控区和局部构造发育区,井点信息较少,勾绘的砂体顶底构造图无法预测水平井轨迹的构造特征。

2、现有技术通常通过将地震层位进行地质建模或者反演可以提高储层预测精度,例如,谢辉等在《基于地震层位趋势约束的层段系地质层位随机模拟》(工业技术-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1),83)公开了一种以地震层位作为趋势约束背景,以测定分层为划分标准的地质层位建立方法,该方法只是利用地震层位作为约束背景,开展了随机模拟反演,存在时深转换层位构造不够准确的问题。同时,也没有进一步利用地震层位对单砂体的顶底构造进行刻画。此外,文献号为cn201711093760.1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快速精确进行层段构造和砂体微构造成图的方法,该方法利用landmark、petrel和geomap三种专业化软件,实现批量编制层段构造图、砂体微构造图,但是存在构造网格数据稀少,构造成图精度低等问题。

3、综上所述,如何提高单砂体顶底构造成图的工作效率和成图精度,成为了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地震层位的单砂体顶底构造成图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单砂体顶底构造成图效率低、精度低的问题。

2、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基于地震层位的单砂体顶底构造成图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1)对目的单砂体所在层段内多个解释的地震层位进行时深转换,得到多个深度域地震层位,然后从中选取出地震、地质特征相对统一的深度域地震层位;

4、(2)将目的单砂体所在研究区的多个实钻井点的地层进行层段划分,基于步骤(1)中选取的深度域地震层位对各个层段进行横向趋势约束,得到各层段的构造层面和构造网格化离散数据;

5、(3)基于所述目的单砂体的顶底海拔深度值和各层段的构造网格化离散数据,分别确定与目的单砂体顶部距离最近的层段的构造层面以及与目的单砂体底部距离最近的层段的构造层面,然后利用确定的两个层段的构造网格化离散数据对目的单砂体进行横向约束,得到单砂体顶底构造数据;

6、(4)根据单砂体顶底构造数据成图。

7、本专利技术的单砂体顶底构造成图方法,利用三维地震数据的横向高分辨率的优势和地层的对比特征,利用精准的时深转换方法,通过逐层递进的思路,结合时深转换的方法,先确定单砂体所在层段内各层段的地层顶底构造数据,再以此进行横向约束确定距离层段构造层面最近的单砂体的顶底构造数据,并进行绘图。进一步提高了井位部署中单砂体的顶底构造平面成图的精度,提升了编制构造图件的工作效率,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出地层及砂体的横向构造变化特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绘制的顶底构造图,误差控制在2-3米以内,为井位部署、井轨迹优化调整提供准确依据,可提高钻井成功率10%以上。

8、优选的,上述目的单砂体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划分确定:确定研究区内的标准井和标志层位,并将标准井的井震数据进行横向对比自下而上完成研究区内地层空间格架的建立,并利用区内地层格架完成从地层到单砂体的期次划分,确定目的单砂体的空间分布。

9、进一步的,上述标准井和标志层的建立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全区的三维地震数据,建立全区井震数据库,通过井震标定,从中选择出地质特征信息清楚、数据完整度高的完钻井和层位,确定为标准井和标志层位。进一步的,可以从点、线、面等方面利用标准井的特征,完成井震横向对比。基于此,还可以确定井间砂体的空间变化,为水平井钻进过程中的轨迹优化调整提供依据,提高砂岩及油气的显示钻遇率。

10、优选的,目的单砂体所在层段内的地层深度和目的单砂体的顶底海拔深度值通过以下步骤得到:获取地层的垂深(tvd)深度值和单砂体的顶底垂深深度值,然后根据井口海拔将其转化为统一海拔深度值,以实现基准面的完全统一。

11、优选的,步骤(1)中,时深转换是通过井震速度融合完成转换,所用的融合速度场通过以下步骤得到:通过迪克斯公式将地震速度转化为地震平均速度,提取地震速度伪井曲线,通过空间插值标定得到测井平均速度,建立测井平均速度曲线和地震速度伪井曲线之间的关系式,然后将两者融合形成融合速度场。将地震速度和测井速度融合,使得时深转换后的深度域地震层位既包含地震信息又包含测井信息,能够更加精准的反映地层和单砂体的横向构造变化特征。

12、优选的,步骤(2)中,将多个实钻井点的地层数据作为支撑点,从步骤(1)中得到的多个深度域地震层位中选取地震、地质特征相对统一的深度域地震层位对各个层段进行横向趋势约束,得到各层段的构造层面和构造网格化离散数据。上述各层段的构造网格化离散数据的网格间隔与地震层位的网格间隔相同。各层段的构造网格化离散数据的获取可以利用petrel、双狐、landmark软件实现。进一步的,可以将目的单砂体所在区域的全部实钻井点的地层进行层段划分,得到各层段的构造层面和构造网格化离散数据。

13、优选的,步骤(3)中,单砂体顶底构造数据的网格间隔与地震层位之间的横向间隔相同,步骤(4)中,利用较为成熟的构造成图软件,如双狐、石文等成图工具,根据地质需求,设定网格大小及成图比例,完成构造成图。本专利技术中步骤(2)-(4)可以通过同一个软件实现,例如petrel,步骤简单,成图效率及准确率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地震层位的单砂体顶底构造成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震层位的单砂体顶底构造成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的单砂体通过以下步骤划分确定:确定研究区内的标准井和标志层位,并将标准井的井震数据进行横向对比,自下而上完成研究区内地层空间格架的建立,并利用区内地层格架完成从地层到单砂体的期次划分,确定目的单砂体的空间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地震层位的单砂体顶底构造成图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单砂体顶底构造数据的网格间隔与地震层位之间的横向间隔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地震层位的单砂体顶底构造成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震层位的单砂体顶底构造成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的单砂体通过以下步骤划分确定:确定研究区内的标准井和标志层位,并将标准井的井震数据进行横向对比,自下而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归平军郝廷陈笛曹绍贺任凤茹陈春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