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电脑横机的下拉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电脑横机的下拉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0449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脑横机的下拉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电脑横机技术领域,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下端安装有用于顶升单个牵拉耙的顶升组件,支架的上端安装有用于牵拉编织物的牵拉组件和用于限制顶升组件开合的限位组件;所述支架的底部与外壳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支架、顶升组件、牵拉组件和限位组件均位于外壳的内部,外壳的侧壁上端开设有多组牵拉槽。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推轮组件的顶块端带动滑动组件的活动端上升下降,可以实现局部拉料通过驱动组件的活动端带动推轮组件的顶块端滑动,可以实现沿某一方向逐步拉料,通过设置多个驱动组件的活动端,实现多个区域的分别拉料,便于进行更复杂的拉料动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脑横机,具体涉及一种电脑横机的下拉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电脑横机也称横编机,用于进行布料织造;在制造过程中,需要使用牵拉装置去牵拉编织物,目前常采用罗拉辊或牵拉耙进行牵拉;牵拉耙通过卡拉钩钩住编织物,将编织物下拉,完成一次牵拉动作后,牵拉钩收缩,向上复位,进行下一次牵拉。

2、中国专利cn113026191b公开了一种横编织机用牵拉机构,其通过电机带动齿条上升,从而推抵牵拉耙上升和下降,从而对编织物进行牵拉。

3、但上述专利不便于对编织物的局部进行牵拉,且当需要从某一方向逐步牵拉时,需要多组驱动装置分别控制,不便于使用。

4、基于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电脑横机的下拉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脑横机的下拉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一种电脑横机的下拉装置,包括支架;

4、所述支架的下端安装有用于顶升单个牵拉耙的顶升组件,支架的上端安装有用于牵拉编织物的牵拉组件和用于限制顶升组件开合的限位组件;

5、所述支架的底部与外壳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支架、顶升组件、牵拉组件和限位组件均位于外壳的内部,外壳的侧壁上端开设有多组牵拉槽。

6、所述顶升组件包括驱动组件和推轮组件;支架的下端安装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的活动端与推轮组件相连接;推轮组件的顶块端与牵拉组件连接。

7、更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顶升电机、同步带组件、顶升导轨、顶升滑块和顶升滑轮;所述支架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至少一组顶升电机,顶升电机均分别与一组同步带组件连接;同步带组件的一端的带轮均分别与顶升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同步带组件的另一端的带轮均分别与支架的侧壁转动连接,同步带组件的同步带侧壁均分别与顶升滑块的侧壁固定连接;支架的侧壁下端固定连接有顶升导轨,顶升滑块的侧壁上均分别转动连接有多组顶升滑轮,顶升滑轮与顶升导轨均滚动连接;顶升滑块与推轮组件连接。

8、更进一步的,所述推轮组件包括支撑杆、推动轮和斜底顶块;顶升滑块的侧壁上均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顶部连接有推动轮,推动轮的上端与斜底顶块的底部接触连接;斜底顶块与牵拉组件连接。

9、更进一步的,所述牵拉组件包括滑动组件和按压组件;支架的侧壁上端安装有多组滑动组件,滑动组件的活动端均分别与按压组件连接;按压组件的活动端与限位组件连接。

10、更进一步的,所述滑动组件包括牵拉导轨和牵拉滑块;牵拉导轨固定连接于支架的侧壁上端;牵拉导轨的侧壁上限位滑动连接有牵拉滑块;牵拉滑块的侧壁下端与斜底顶块的侧壁上端固定连接;牵拉滑块与按压组件连接。

11、更进一步的,所述按压组件包括耳板、滑槽、滑轴、摆臂、弹簧和牵拉耙头;牵拉滑块的侧壁上端固定连接有多组耳板,耳板上均开设有滑槽;滑轴的侧壁与滑槽均限位滑动连接,滑轴的侧壁与摆臂的侧壁转动连接;摆臂的下端与牵拉滑块的侧壁转动连接,摆臂的上端与牵拉耙头的下端固定连接;弹簧的前后端分别与摆臂的后侧壁与牵拉滑块的前侧壁连接。

12、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的侧壁上端安装有多组导向板,每组滑轴的一端均与其中一组导向板的侧壁限位滑动连接。

13、更进一步的,所述摆臂的后侧壁与牵拉滑块的前侧壁上均开设有用于嵌入弹簧的凹槽,所述弹簧的前后端分别与摆臂的后侧壁与牵拉滑块的前侧壁上的凹槽内壁接触连接。

14、更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电机、传动轴和凸轮;支架的侧壁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电机;传动轴的一端与限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传动轴的另一端与支架的侧壁转动连接;传动轴上固定连接有多组凸轮,凸轮的数量与摆臂的数量相同,且每组凸轮均分别与一组摆臂的侧壁接触连接。

15、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的侧壁上端固定连接有多组传动轴支架,传动轴支架的侧壁均与传动轴的侧壁转动连接。

16、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脑横机的下拉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7、步骤一:当需要沿某一方向逐步对织物进行牵拉时,启动顶升组件的驱动组件的顶升电机,顶升电机通过同步带组件推动顶升滑块,顶升滑块通过顶升滑轮沿顶升导轨滑动;在滑动过程中,推轮组件的支撑杆上的推动轮与斜底顶块的底部斜接触,并沿斜边滚动将斜底顶块顶升,带动牵拉组件的滑动组件的牵拉滑块沿牵拉导轨向上滑动,从而带动按压组件的摆臂向上移动;摆臂向上移动时,滑轴沿导向板滑动,弹簧伸展,带动摆臂转动,从而带动牵拉耙头从牵拉槽中伸出,对编织物进行牵拉;

18、步骤二:随后推动轮继续运动并远离斜底顶块,斜底顶块受重力带动摆臂复位,摆臂对织物进行牵拉并且在导向板的限位下带动牵拉耙头收缩回外壳内,在牵拉一定距离后与编织物分离;此时推动轮继续顶升另一组相邻的斜底顶块,继续拉扯编织物;

19、步骤三:当需要收起摆臂时,通过限位电机带动传动轴旋转,从而带动凸轮旋转,使凸轮向内挤压摆臂,每组摆臂均向内收回并带动牵拉耙头缩回牵拉槽。

20、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21、1.本专利技术通过推动轮顶升斜底顶块,可以实现局部拉料,且通过顶升电机带动顶升滑块滑动,从而逐个推动和放下斜底顶块,可以实现沿某一方向逐步拉料,通过设置多组顶升电机和顶升滑块,可以实现多个区域的分别拉料,便于进行更复杂的拉料动作;

22、2.本专利技术通过弹簧推动摆臂,可以让摆臂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带动牵拉耙头伸出,从而自动进行牵拉,结构更加简单,易于使用;

23、3.本专利技术收起摆臂时,通过限位电机带动传动轴旋转,从而带动凸轮旋转,使凸轮向内挤压摆臂,每组摆臂均向内收回并带动牵拉耙头缩回牵拉槽,在需要停止牵拉时快速与编织物脱离,减少偏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脑横机的下拉装置,包括支架(1),其特征在于: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横机的下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21)包括顶升电机(211)、同步带组件(212)、顶升导轨(213)、顶升滑块(214)和顶升滑轮(215);所述支架(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至少一组顶升电机(211),顶升电机(211)均分别与一组同步带组件(212)连接;同步带组件(212)的一端的带轮均分别与顶升电机(2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同步带组件(212)的另一端的带轮均分别与支架(1)的侧壁转动连接,同步带组件(212)的同步带侧壁均分别与顶升滑块(214)的侧壁固定连接;支架(1)的侧壁下端固定连接有顶升导轨(213),顶升滑块(214)的侧壁上均分别转动连接有多组顶升滑轮(215),顶升滑轮(215)与顶升导轨(213)均滚动连接;顶升滑块(214)与推轮组件(22)连接。

3.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脑横机的下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轮组件(22)包括支撑杆(221)、推动轮(222)和斜底顶块(223);顶升滑块(214)的侧壁上均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21),支撑杆(221)的顶部连接有推动轮(222),推动轮(222)的上端与斜底顶块(223)的底部接触连接;斜底顶块(223)与牵拉组件(3)连接。

4.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脑横机的下拉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组件(3)包括滑动组件(31)和按压组件(32);支架(1)的侧壁上端安装有多组滑动组件(31),滑动组件(31)的活动端均分别与按压组件(32)连接;按压组件(32)的活动端与限位组件(4)连接。

5.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脑横机的下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31)包括牵拉导轨(311)和牵拉滑块(312);牵拉导轨(311)固定连接于支架(1)的侧壁上端;牵拉导轨(311)的侧壁上限位滑动连接有牵拉滑块(312);牵拉滑块(312)的侧壁下端与斜底顶块(223)的侧壁上端固定连接;牵拉滑块(312)与按压组件(32)连接。

6.一种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脑横机的下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组件(32)包括耳板(321)、滑槽(322)、滑轴(323)、摆臂(324)、弹簧(325)和牵拉耙头(326);牵拉滑块(312)的侧壁上端固定连接有多组耳板(321),耳板(321)上均开设有滑槽(322);滑轴(323)的侧壁与滑槽(322)均限位滑动连接,滑轴(323)的侧壁与摆臂(324)的侧壁转动连接;摆臂(324)的下端与牵拉滑块(312)的侧壁转动连接,摆臂(324)的上端与牵拉耙头(326)的下端固定连接;弹簧(325)的前后端分别与摆臂(324)的后侧壁与牵拉滑块(312)的前侧壁连接。

7.一种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脑横机的下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的侧壁上端安装有多组导向板(327),每组滑轴(323)的一端均与其中一组导向板(327)的侧壁限位滑动连接。

8.一种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脑横机的下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324)的后侧壁与牵拉滑块(312)的前侧壁上均开设有用于嵌入弹簧(325)的凹槽,所述弹簧(325)的前后端分别与摆臂(324)的后侧壁与牵拉滑块(312)的前侧壁上的凹槽内壁接触连接。

9.一种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脑横机的下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4)包括限位电机(41)、传动轴(42)和凸轮(43);支架(1)的侧壁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电机(41);传动轴(42)的一端与限位电机(41)的输出端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传动轴(42)的另一端与支架(1)的侧壁转动连接;传动轴(42)上固定连接有多组凸轮(43),凸轮(43)的数量与摆臂(324)的数量相同,且每组凸轮(43)均分别与一组摆臂(324)的侧壁接触连接。

10.一种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脑横机的下拉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脑横机的下拉装置,包括支架(1),其特征在于: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横机的下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21)包括顶升电机(211)、同步带组件(212)、顶升导轨(213)、顶升滑块(214)和顶升滑轮(215);所述支架(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至少一组顶升电机(211),顶升电机(211)均分别与一组同步带组件(212)连接;同步带组件(212)的一端的带轮均分别与顶升电机(2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同步带组件(212)的另一端的带轮均分别与支架(1)的侧壁转动连接,同步带组件(212)的同步带侧壁均分别与顶升滑块(214)的侧壁固定连接;支架(1)的侧壁下端固定连接有顶升导轨(213),顶升滑块(214)的侧壁上均分别转动连接有多组顶升滑轮(215),顶升滑轮(215)与顶升导轨(213)均滚动连接;顶升滑块(214)与推轮组件(22)连接。

3.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脑横机的下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轮组件(22)包括支撑杆(221)、推动轮(222)和斜底顶块(223);顶升滑块(214)的侧壁上均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21),支撑杆(221)的顶部连接有推动轮(222),推动轮(222)的上端与斜底顶块(223)的底部接触连接;斜底顶块(223)与牵拉组件(3)连接。

4.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脑横机的下拉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组件(3)包括滑动组件(31)和按压组件(32);支架(1)的侧壁上端安装有多组滑动组件(31),滑动组件(31)的活动端均分别与按压组件(32)连接;按压组件(32)的活动端与限位组件(4)连接。

5.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脑横机的下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31)包括牵拉导轨(311)和牵拉滑块(312);牵拉导轨(311)固定连接于支架(1)的侧壁上端;牵拉导轨(311)的侧壁上限位滑动连接有牵拉滑块(312);牵拉滑块(31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健飞杨明海缪栋华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昌华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