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3-异色酮的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3-异色酮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0320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3‑异色酮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首先将苯乙酸、多聚甲醛与相转移催化剂混匀后通入氯化氢气体,混匀得到第一混合物;然后将催化剂分多次添加至上述第一混合物中,混匀后反应得到3‑异色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3‑异色酮的制备方法反应新颖,所用原料便宜易得、反应步骤少、反应时间短、反应条件温和且操作简单,适合大规模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合成,尤其是涉及一种3-异色酮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在最近的几年中,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期望逐渐升高,对高质量的自然环境和各种绿色天然生活材料的需求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今,为了获取足够的生活所需材料,人们经常需要使用各种杀虫(菌)药物来对抗害虫(菌)。利用这种用农药杀虫的方法,与过去相比,尽管人类现在有了更多的生活所需材料,但杀虫(菌)剂在环境和农业产品中的残留对人和动物的有害影响,始终是公众高度关注和关心的焦点问题。目前,各类高效且低毒的杀虫(菌)剂的成功研发,正在逐步改变这些杀虫(菌)剂对环境及人们日常生活的负面影响。作为一种高效且安全的新型杀虫(菌)剂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不仅可以准确甚至精确地攻击和控制目标害虫(菌),而且对其他生物和生态环境非常友好。它具有的“无残留毒性”特点和其他优秀的理化特性,使得这类化合物具有“生态农药”的特殊品质,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目前,3-异色酮及其衍生物在药物和农业化学品的工业生产中是合成其它化合物关键的中间产品,尤其在甲氧基丙烯酸类的杀菌剂合成过程中,它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探索3-异色酮的制备技术显得尤为关键。

2、合成3-异色酮的方法较多,主要体现在如下的几种方法:

3、(1)专利wo2001025206公开了一种以2-茚酮法为原料制备3-异色酮的方法,即以2-茚酮为起始原料,在有机过氧酸(过氧化氨、间氯过氧苯乙酸等)存在下发生弱的氧化反应,生成相应的羧酸酯,即3-异色酮,一步粗品收率约为75%。尽管该反应反应条件较温和。但该种方法存在着原料贵,过氧化物不稳定,反应时间过长,反应不完全等缺点。

4、

5、(2)专利wo9910335公开了2-乙酰氧基甲基苯乙腈法制备3-异色酮的方法。此法是以邻苯二氯苄为初始原料,先与醋酸钠反应生成2-乙酰氧基甲基氯苄,再与氰化钠发生腈化反应得到中间体2-乙酰氧基甲基苯乙腈,随后经过水解、成环两步,最终得到目标产物3-异色酮。该种方法存在较多的步骤,必将导致总收率不高。同时,在反应过程中使用剧毒的物质nacn,且也在整个过程中使用大量的酸和碱,对环境影响较大,不是一个理想合成3-异色酮的方法。

6、

7、(3)专利wo2006010885公开了以2-羟甲基溴苄为原料制备3-异色酮的方法。该种方法目前仅存在于实验室阶段,无工业生产的实例。同时,该方法存在着使用昂贵金属pd,且使用后回收不易,因而该方法也存在环境污染高、投资比较大的缺点。

8、

9、(4)wo9910335公开了邻二甲苯法为原料的制备方法。此方法是通过控制邻二甲苯的转化率和通入氯气的摩尔速率,使发生反应的邻二甲苯原料尽量维持在一氯代阶段,即不使其发生两个甲基的氯代化及同一甲基的二次氯代化。以邻二甲苯为原料的方法可以经过两条路线获得目标产物。然而,两类方法都存在目前路线较长,步骤较多,导致该两类方法的目标产物总收率不高。同时,反应过程中使用剧毒的物质nacn,且在整个过程中使用大量的酸,因此对环境影响较大。

10、第一种路线为:

11、

12、第二种路线为:

13、

14、(5)专利wo2003095442公开了以邻甲基苯乙酸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首先用n-溴代丁二酰亚胺对其进行溴代,得到邻溴甲基苯乙酸,然后直接通过氢氧化钾在乙醇中回流状态下使邻溴甲基苯乙酸发生成环反应得到3-异色酮。该种方法目前存在的缺点是nbs价格昂贵,原料购买不易。

15、

16、(6)专利cn103524378公开了以苯乙酸为原料,在盐酸和醋酸存在下,80℃时滴加福尔马林进行反应,一步合成3-异色酮。尽管反应路线短,原料便宜,但按照文献报道根本做不出来,且反应时间超长,不适宜大规模生产。

17、

18、(7)专利wo035636公开了邻甲基苯乙酰氯法的制备方法。此方法的特色在于采用传统的“一锅法”反应,反应过程中无需反复处理,省去了许多繁琐的中间处理步骤。但该专利也报道了该反应路线存在收率低的缺点的同时,也描述了反应条件的选择太麻烦。

19、

20、(8)青岛科技大学硕士论文报道了以邻甲基苯乙酸为原料的制备方法。尽管文献报道该方法小试能获得异色酮在6万元每吨以下,但没有工业化生产去实践验证。同时,该方法中有些步骤底物反应不完全,有回收再利用的要求,增加了合成目标产物成本。

21、

22、(9)中国专利cn105949168公开了以异色满或其衍生物一步反应的制备方法。尽管该反应路线短,收率较高的有点,但该方法也存在预制铜催化剂和原料来源投入较多等缺点。同时,该方法仅停留在毫克级的研究阶段,且须密闭环境下进行。

23、

24、可以发现,尽管合成3-异色酮路线较多,但在这些合成路线中,一般存在着路线较长、收率较低、原料及路线成本过高、来源不易、生产过程复杂、条件苛刻、环境污染较大、工艺放大困难等缺点。因此,仍然需要寻找更为先进合理的3-异色酮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以期为获得质量更优、生产价格更低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等杀虫(菌)剂服务。同时,开发的合成3-异色酮的工艺路线也应该能体现出操作简单、能提高产品收率、成本低廉、环境影响低、适宜工业化生产等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存在的路线较长、底物和催化剂来源不易、反应时间长、实验操作不便、生产放大困难等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3-异色酮的制备方法。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3-异色酮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s1)将苯乙酸、多聚甲醛与相转移催化剂混匀后通入氯化氢气体,混匀得到第一混合物;

5、(s2)将反应催化剂分多次添加至步骤(s1)得到的第一混合物中,混匀后反应得到3-异色酮;

6、

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将苯乙酸、多聚甲醛与相转移催化剂溶于1,2-二氯乙烷中混匀。

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苯乙酸和多聚甲醛的摩尔比为5:5~6。

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所述相转移催化剂为四正丁基溴化铵。

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所述相转移催化剂与苯乙酸的用量比为1mmol:3~5mg;

11、优选的,所述相转移催化剂与苯乙酸的用量比为1mmol:4mg。

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混匀过程中,温度为30~55℃。

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步骤(s2)中,所述反应催化剂选自无水氯化铁、无水氯化锌或无水氯化铝中的一种。

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应催化剂为氯化铁。

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异色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异色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将苯乙酸、多聚甲醛与相转移催化剂溶于1,2-二氯乙烷中混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异色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苯乙酸和多聚甲醛的摩尔比为5:5~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异色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相转移催化剂为四正丁基溴化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3-异色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相转移催化剂与苯乙酸的用量比为1mmol:3~5mg。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异色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混匀过程中,温度为30~5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异色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反应催化剂选自无水氯化铁、无水氯化锌或无水氯化铝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3-异色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催化剂为氯化铁。</p>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异色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反应催化剂分两次加入第一混合物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异色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反应过程中,温度为30~55℃,时间为40~120min。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异色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异色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将苯乙酸、多聚甲醛与相转移催化剂溶于1,2-二氯乙烷中混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异色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苯乙酸和多聚甲醛的摩尔比为5:5~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异色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相转移催化剂为四正丁基溴化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3-异色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相转移催化剂与苯乙酸的用量比为1mmol:3~5mg。

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俊易维银张传好张一闻袁振文熊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试四化学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