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园河流边安全救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0206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公园河流边安全救援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两侧均分别设有第一横架和第二横架,且每个第一横架和第二横架之间均连接有加强杆,每个所述第一横架端部之间均通过卡合结构连接有浮板,且每个浮板上均设有一个用于安装气囊圈的通口。该公园河流边安全救援装置,通过浮板、气囊圈、尾板、辅助助游结构、工线轮、第二连接线和连接转轴的设置,使得本装置可以在救援人员施救时,起到辅助划水的作用,且全齿轮组的直径大小设置,起到一定省力效果,一则给救援人员节省体力,二则避免救援人员脱力或腿部抽筋时,出现危险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救援装置,具体为一种公园河流边安全救援装置


技术介绍

1、公园内会设有河流,而城市河流、公园湖泊、郊区水库以及海滨场所是溺水事件的高发场所,在上述特定季节特定场合发生的溺水事件,溺水人多为主观自愿下水戏水,因体力不支或者突然身体不适(如抽筋等)而导致最终溺亡;

2、此外,施救者的死亡比例高,施救风险较大,这是由于一方面施救时急于救人,导致短时间体力消耗过度而虚脱,或抽筋,使施救者丧失运动能力而呛水身亡;另一方面,由于溺水人溺水时的求生本能和恐慌心理,使得溺水者的挣扎拉拽等动作严重干扰,并束缚了施救者施救过程,同时使得施救者随同溺水人下沉溺亡。

3、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救援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解决方案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公园河流边安全救援装置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一方面施救时急于救人,导致短时间体力消耗过度而虚脱,或抽筋,使施救者丧失运动能力而呛水身亡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公园河流边安全救援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两侧均分别设有第一横架和第二横架,且每个第一横架和第二横架之间之间均连接有加强杆,每个所述第一横架端部之间均通过卡合结构连接有浮板,且每个浮板上均设有一个用于安装气囊圈的通口,每个所述浮板尾端连接有一个尾板,且每个尾板内均设有辅助助游结构,每个所述浮板两侧均连接有翼板,且翼板通过拉绳连接有救生圈,每个所述救生圈均通过第一连接线连接有第二工线轮,且第二工线轮通过第二连接线连接于浮板,所述第二工线轮上设有连接转轴,且连接转轴两端转动连接于对应的第二横架,并且第二横架和连接转轴之间设有盒体,所述连接转轴位于盒体内区域设有锥形齿轮组,且每组锥形齿轮组上连接有贯穿盒体外壁的手动轴。

3、优选的,所述卡合结构包括滑槽、复位弹簧、滑杆、插槽、防误触环,所述第一横架端部内开设有滑槽,且每个滑槽内均连接有一个复位弹簧,并且每个复位弹簧端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一端位于插槽内,且插槽开设于浮板外壁,并且滑杆另一端贯穿第一横架外壁,所述第一横架外壁螺纹连接有防误触环,且防误触环边侧与滑杆端部外壁相互贴合。

4、优选的,所述滑杆设置为“l”型结构,且滑杆和滑槽为卡合式滑动连接。

5、优选的,所述辅助助游结构包括空槽、凹块、转动轴、涡旋弹簧、第一工线轮、拉绳、全齿轮组、辅助转轴、螺旋桨叶、网孔护筒,所述尾板内开设有空槽,且空槽内一侧连接有凹块,所述凹块内设有转动轴,且转动轴端部转动连接于空槽内另一侧,并且转动轴与凹块之间设有涡旋弹簧,所述转动轴外壁安装有第一工线轮,且第一工线轮外壁连接有拉绳,并且拉绳端部贯穿尾板和浮板顶部连接有拉环,所述转动轴外壁连接有全齿轮组,且全齿轮组上连接有至少两个辅助转轴,且辅助转轴一端转动连接于空槽,并且辅助转轴另一端贯穿尾板连接有螺旋桨叶,每个所述螺旋桨叶外套设有网孔护筒。

6、优选的,所述空槽设为“凸”型结构,所述全齿轮组设置为三个全齿轮组成,且全齿轮组位于转动轴上的全齿轮直径大于全齿轮组位于辅助转轴上的全齿轮直径。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公园河流边安全救援装置,通过支撑架、第一横架、第二横架、加强杆和卡合结构的设置,使得本装置在日常时,起到围挡保护作用,避免公园内的游客意外落水情况的发生,同时可以对救援辅助用的浮板等结构进行安装限位,救援时便于及时拿取。

8、通过浮板、气囊圈、尾板、辅助助游结构、工线轮、第二连接线和连接转轴的设置,使得本装置可以在救援人员施救时,起到辅助划水的作用,且全齿轮组的直径大小设置,起到一定省力效果,一则给救援人员节省体力,二则避免救援人员脱力或腿部抽筋时,出现危险的情况发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园河流边安全救援装置,包括支撑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两侧均分别设有第一横架(2)和第二横架(3),且每个第一横架(2)和第二横架(3)之间均连接有加强杆(4),每个所述第一横架(2)端部之间均通过卡合结构(5)连接有浮板(6),且每个浮板(6)上均设有一个用于安装气囊圈(7)的通口,每个所述浮板(6)尾端连接有一个尾板(8),且每个尾板(8)内均设有辅助助游结构(9),每个所述浮板(6)两侧均连接有翼板(10),且翼板(10)通过拉绳连接有救生圈(11),每个所述救生圈(11)均通过第一连接线(12)连接有第二工线轮(13),且第二工线轮(13)通过第二连接线(14)连接于浮板(6),所述第二工线轮(13)上设有连接转轴(15),且连接转轴(15)两端转动连接于对应的第二横架(3),并且第二横架(3)和连接转轴(15)之间设有盒体(16),所述连接转轴(15)位于盒体(16)内区域设有锥形齿轮组(17),且每组锥形齿轮组(17)上连接有贯穿盒体(16)外壁的手动轴(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园河流边安全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结构(5)包括滑槽(501)、复位弹簧(502)、滑杆(503)、插槽(504)、防误触环(505),所述第一横架(2)端部内开设有滑槽(501),且每个滑槽(501)内均连接有一个复位弹簧(502),并且每个复位弹簧(502)端部连接有滑杆(503),所述滑杆(503)一端位于插槽(504)内,且插槽(504)开设于浮板(6)外壁,并且滑杆(503)另一端贯穿第一横架(2)外壁,所述第一横架(2)外壁螺纹连接有防误触环(505),且防误触环(505)边侧与滑杆(503)端部外壁相互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公园河流边安全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503)设置为“L”型结构,且滑杆(503)和滑槽(501)为卡合式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园河流边安全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助游结构(9)包括空槽(901)、凹块(902)、转动轴(903)、涡旋弹簧(904)、第一工线轮(905)、拉绳(906)、全齿轮组(907)、辅助转轴(908)、螺旋桨叶(909)、网孔护筒(910),所述尾板(8)内开设有空槽(901),且空槽(901)内一侧连接有凹块(902),所述凹块(902)内设有转动轴(903),且转动轴(903)端部转动连接于空槽(901)内另一侧,并且转动轴(903)与凹块(902)之间设有涡旋弹簧(904),所述转动轴(903)外壁安装有第一工线轮(905),且第一工线轮(905)外壁连接有拉绳(906),并且拉绳(906)端部贯穿尾板(8)和浮板(6)顶部连接有拉环,所述转动轴(903)外壁连接有全齿轮组(907),且全齿轮组(907)上连接有至少两个辅助转轴(908),且辅助转轴(908)一端转动连接于空槽(901),并且辅助转轴(908)另一端贯穿尾板(8)连接有螺旋桨叶(909),每个所述螺旋桨叶(909)外套设有网孔护筒(9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公园河流边安全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槽(901)设为“凸”型结构,所述全齿轮组(907)设置为三个全齿轮组成,且全齿轮组(907)位于转动轴(903)上的全齿轮直径大于全齿轮组(907)位于辅助转轴(908)上的全齿轮直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园河流边安全救援装置,包括支撑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两侧均分别设有第一横架(2)和第二横架(3),且每个第一横架(2)和第二横架(3)之间均连接有加强杆(4),每个所述第一横架(2)端部之间均通过卡合结构(5)连接有浮板(6),且每个浮板(6)上均设有一个用于安装气囊圈(7)的通口,每个所述浮板(6)尾端连接有一个尾板(8),且每个尾板(8)内均设有辅助助游结构(9),每个所述浮板(6)两侧均连接有翼板(10),且翼板(10)通过拉绳连接有救生圈(11),每个所述救生圈(11)均通过第一连接线(12)连接有第二工线轮(13),且第二工线轮(13)通过第二连接线(14)连接于浮板(6),所述第二工线轮(13)上设有连接转轴(15),且连接转轴(15)两端转动连接于对应的第二横架(3),并且第二横架(3)和连接转轴(15)之间设有盒体(16),所述连接转轴(15)位于盒体(16)内区域设有锥形齿轮组(17),且每组锥形齿轮组(17)上连接有贯穿盒体(16)外壁的手动轴(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园河流边安全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结构(5)包括滑槽(501)、复位弹簧(502)、滑杆(503)、插槽(504)、防误触环(505),所述第一横架(2)端部内开设有滑槽(501),且每个滑槽(501)内均连接有一个复位弹簧(502),并且每个复位弹簧(502)端部连接有滑杆(503),所述滑杆(503)一端位于插槽(504)内,且插槽(504)开设于浮板(6)外壁,并且滑杆(503)另一端贯穿第一横架(2)外壁,所述第一横架(2)外壁螺纹连接有防误触环(505),且防误触环(5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慧娟彭庭胜李瑞曹晨馨马丽严梅
申请(专利权)人:林海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