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食物摄取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016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披露了使用具有能够实施有效治疗方案的药理半衰期的H1-受体激动剂调节人个体食物摄取、改善人个体对热量限制依从性的方法和减少人个体消耗脂肪的需求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地用于治疗疾病,诸如暴食、超重、肥胖、狂闹性进食障碍疾患、夜食综合征、强迫性饮食、强迫性进食和食欲过盛以及与代谢紊乱相关的疾病,异常脂血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调节人个体食物摄取的新方法,且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预防或治疗控制体重为有益的疾病的方法。
技术介绍
肥胖是一种慢性、复杂的多因素疾病,包括社会、文化、遗传生理和心理成分,并且与大量增加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在USA每年有约400,000人的死亡原因可以归因于营养过度(Mokdad,2004),并且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流行性的。基于定义为体重与高度的平方之比的体重指数(范围通常在18.5-24.9),成年人群中约有三分之一为超重(指数为25-29.9),且超过四分之一为肥胖(指数大于30)(National Center forHealth Statistics,2000)。环境和行为的改变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并且现代化已经与全球的肥胖人数上升有关。培养趋向于肥胖的趋势的环境因素包括缺乏体力活动并且合并有高热量和低成本食物。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正在以令人担忧的速率增加,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超重和肥胖人的数量持续增加,还没有缓慢下降的趋势。今天,64.5%的美国成年人-约1亿2千7百万-被归类为超重或肥胖,并且接近三分之一(30.5%)-约6000万-为肥胖,正如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所做的″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研究″(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Examination Survey)(NHANES)中所报导的。肥胖显著增加了约三十种严重医学疾病的发病危险并且与所有原因的死亡增加有关。其中有高血压、糖尿病、骨关节炎、心脏病、中风、胆囊疾病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癌(National Task Force on the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besity,2000)。此外,在美国每年肥胖导致至少超过300,000人死亡,是第二位的非必需死亡的主要原因。患肥胖的美国成年人的医疗保健成本总计约为1000亿美元。存在几种不同的控制体重的治疗选择,包括膳食疗法、体力活动、行为疗法、药物疗法和手术。就发现他们不能改变其生活方式的大部分超重和肥胖的人而言,药物疗法是最有利和实用的选择。尽管数以百万计的人寻求治疗肥胖的药物疗法,但是目前的药物疗法因其不需要的副作用和有限的功效而无法满足这一需求。目前批准了用于具有体重指数为30或30以上或具有体重指数为27或27以上的存在与肥胖相关的医学问题的成年人的治疗肥胖的药物(Physicians′Desk Reference,2001)。据报导在具有体重指数为30或30以上的约10%的女性和3%的男性使用减体重药物(Serdula,1999)。在美国目前批准用于减体重的药物归为两类那些通过减少食欲或增加饱满感而减少食物摄取的药物(食欲抑制剂);和那些减少营养吸收的药物。在美国,目前并未批准可能的第三类增加能量消耗的药物,诸如麻黄碱用于治疗肥胖。唯一FDA-批准通过减少营养吸收用于肥胖的药物为奥利司他(Xenical),它通过结合肠腔内的胃肠脂酶起作用,从而防止膳食脂肪水解成可吸收的游离脂肪酸和单酰基甘油类。大部分食欲抑制剂主要通过增加减食欲的神经递质-特别是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多巴胺或某些这些神经递质的组合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利用度起作用。在美国可利用的去甲肾上腺素能药物包括芬特明、安非拉酮、苯甲曲秦和苄非他明。Drug EnforcementAdministration(DEA)已经考虑了这些药物中的某些存在滥用的可能性。因该原因而不再将认为特别具有高度滥用可能性的苯异丙胺类推荐用于减体重。食品与药品管理局(The Food and DrugAdministration)(FDA)仅批准了该药物在治疗肥胖中应用“几周”(一般推定为12周或12周以下)。去甲肾上腺素能药物的副作用包括失眠、口干燥、便秘、欣快症、心悸和高血压(Physicians′Desk Reference,2001)。5-羟色胺能活性剂通过增加5-羟色胺释放、抑制其再摄取或它们两者起作用。刺激5-羟色胺释放并且抑制其再摄取的药物芬氟拉明(Pondimin)和右芬氟拉明(Redux)在1997年因与瓣膜性心脏病和肺动脉高压有关而从美国市场中退出。某些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在短期研究中诱导体重减轻,并且氟西汀(Prozac)已经经历了大量确定其体重减轻功效的评价(Goldstein,1993)。然而,在最初的体重减轻后,在治疗的后期阶段中观察到稳定的重新恢复National Task Force on the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besity)。评价为极低热量饮食后维持体重的辅助剂的舍曲林(Zoloft)表现出类似的缺乏长期功效的特性(Wadden,1995)。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和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西布曲明(Meridia,Reductil)还对多巴胺再摄取具有弱的抑制作用,FDA批准将其与减少膳食结合用于体重减轻和体重维持。西布曲明的副作用包括血压和脉搏率升高(McMahon,2000)。要求停止食物癖利莫那班(Sanofi)代表了抑制CB 1受体活性的一类新药物。CB 1受体构成了内大麻素系统的组成部分。已经在脑、脂肪细胞和其它身体部分中发现了CB 1受体,并且与调节食物摄取和烟草依赖性有关(Pi-Sunyer等,2004)。内大麻素系统有助于调节愉悦、松弛和疼痛耐受性。目前几乎不了解有关抑制该系统的的长期作用。此外,神经病学家指出内大麻素系统有助于在某些情况下保护脑(诸如中风颅脑损伤),使得在这些情况中的脑损害可能在服用阻断内大麻素系统的药物的患者中更加恶化。利莫那班药物目前正在进行III期临床试验。目前报导的与之相关的副作用包括焦虑、恶心和腹泻。因此,尽管目前批准的药物中的某些表现出适度的作用并且可能有助于某些患者减体重,但是对缓解严重和普遍的病症-体重过度的有效治疗方案和药物存在持续的需求。近一个世纪以来研究的有效生物活性物质组胺为胺能神经递质。已经鉴定了4种组胺受体H1、H2、H3和H4,导致了有效受体拮抗剂的发现和治疗应用。H1受体活化与对平滑肌和中枢神经元的作用相关;H2受体的活化刺激胃中酸的分泌,而H3受体的活化导致突触前自调节作用。组胺涉及唤醒状态(Lin等1990),自发活动(Clapham,1994)、心血管控制(Imamura,1996)、水摄取(Lecklin,1998)、食物摄取(Leurs,1998)和记忆形成(Blandina,1996)的调节等。某些研究研究表明组胺可以通过对参与食物摄取调节的下丘脑组胺能神经元起作用而抑制食欲(Sakata,1997;Bjenning,2000;Sakata,1995)。因此,据报导脑室内注射的组胺作为食欲抑制剂起作用,而组胺耗尽刺激食欲(Tuomisto,1994)。CNS中组胺能性质的改变与肥胖的遗传模型相关(Machidori,1992)。此外,脑室内注射来普汀与下丘脑神经元组胺的更新率改变有关(Yoshimatsu,199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治疗调节人个体的食物摄取为有益的疾病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对所述个体给予治疗有效量的H↓[1]激动剂,所述H↓[1]激动剂具有至少3小时的药理半衰期。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N巴拉克
申请(专利权)人:莫尔研究应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L[以色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