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地下水径流通道智能修复设备及系统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地下水径流通道智能修复设备及系统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01052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地下水修复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地下水径流通道智能修复设备及系统方法,包括减震支架,所述减震支架的表面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表面活动安装行走轮,且安装架内侧用于间距调节的调节气缸,所述减震支架的上方安装有前行探杆,且前行探杆的两侧安装有直线轨道。本申请通过前行探杆的设置,前行探杆采用钛钢材料,更加的轻量化,并且前行探杆采用的是螺丝组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前行探杆的长度进行增加和适当缩减,保证进入地下水通道时,可以更加轻量化和小型化的进入,并且利用行走轮的设置,行走轮可以在径流管道中进行行走,通过调节气缸的设计,可以调整行走轮的左右间距,进行改变了修复设备的原先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水修复,具体的,涉及一种地下水径流通道智能修复设备及系统方法


技术介绍

1、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是指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地下水的径流主要来源来自地面水,通过修建径流通道,来对地下径流水进行引流排入总支河流中,因此,地下水径流通道式地下水源流动的重要通道路径之一。

2、例如公开号cn112411628a公开的一种暗流保护式地下水修复装置,该地下水修复装置,设置有车底架板、推动手杆、运行控制屏、车顶板、车轮、锄式绞泥系统、防护通道吊放系统、回土系统和液压升降机;车底架板上方与推动手杆进行焊接。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对人工挖掘土坑的修复,将土坑内底部的积水和淤泥清理分离,并且将土坑内部的地下水暗流通道出口和入口进行保护连接,对土坑进行自动掩埋修复的效果,通过回填系统来对土坑进行回填修复,从而续接上地下水的暗流通道。

3、上述地下水修复装置,采用的绞泥系统和回土系统来对地下水暗流通道进行清理以及土坑回填修复,以此来连接通道出口和入口,但是在修复过程中,对与地下水的通道管道结构的修复不适用,为了保证地下水径流的流向,会修建通流管道来引导径流,在修复过程中,现有的修复装置体积较大,进入时反而需要扩张通道入口口径,造成入口出的土壤松散,容易出现塌陷的情况,并且在体积较大较难进入管道中,不利于对径流管道壁进行局部修补,使得修复装置的机动灵活性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出地下水径流通道智能修复设备及系统方法,解决了现有的地下水径流通道智能修复设备不适用于在径流管道中的修复状况,并且体积较大,容易破坏原本的径流通道结构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地下水径流通道智能修复设备,包括减震支架,所述减震支架的表面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表面活动安装行走轮,且安装架内侧用于间距调节的调节气缸,所述减震支架的上方安装有前行探杆,且前行探杆的两侧安装有直线轨道,所述直线轨道的上方安装有直线电机,且直线电机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升降座,且升降座的上端连接有枪座,所述枪座的前端安装有安装箱,且安装箱的前端活动安装有转座,所述转座与安装箱之间安装有用于驱动的马达,所述转座的一侧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内部安装有轴杆,且轴杆的一端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轴杆的表面安装有大伞轮,且大伞轮的外侧啮合安装有小伞轮,所述小伞轮的上端连接有钻头,且钻头的上端内部嵌合安装有用于定点的红外激光器;

4、所述前行探杆的前端两侧活动连接有臂杆,且臂杆的内侧活动安装有伸缩气缸二,所述臂杆的中段安装有伸缩气缸一,且臂杆的前端活动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的一侧安装有摄像头;

5、所述前行探杆的前后两端均连接纵向延伸机构,所述纵向延伸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前行探杆两端的关节伸缩杆,所述关节伸缩杆的表面一体化安装有节点座,且关节伸缩杆的内部安装有伸缩气缸三,所述关节伸缩杆远离前行探杆的一端安装有推座,所述推座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固定座,且固定座的内部安装有升降气缸一,所述升降气缸一的上端两侧活动连接有活动架,且活动架的上端活动安装有辅助轮,所述升降气缸一的上端中间安装有修复辊。

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推座的表面活动安装有轴承环,且轴承环的内壁固定设置有齿牙,所述齿牙一侧内侧安装有齿轮,且齿轮的中心线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齿牙与齿轮之间为啮合结构,且齿轮与伺服电机之间为转动结构。

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修复辊的表面套设有胶圈,且修复辊的外侧安装有膨胀外圈,所述膨胀外圈的表面开设有出胶口,且膨胀外圈与修复辊之间安装有气囊圈,所述气囊圈的一侧连接有充气机,所述修复辊的内部安装有导热翅片环,且导热翅片环与修复辊之间安装有加热注胶枪,所述导热翅片环的内部安装安装有风机,且风机的表面连接有出风管。

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关节伸缩杆的外部形状呈波形结构,且关节伸缩杆与节点座之间为一体化连接。

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固定座关于推座的对称中心线呈三角形分布,所述活动架与升降气缸一的上端两侧构成转动结构。

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转座的一侧表面连接有滑杆,且滑杆的表面内部安装有丝杆,所述滑杆的表面安装有螺母轴承座,所述螺母轴承座与支架底部之间为固定连接。

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大伞轮与小伞轮之间为啮合连接,且小伞轮与钻头之间为固定连接。

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升降座的内部安装有升降气缸二,所述升降座与枪座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枪座与转座之间为活动连接。

13、一种地下水径流通道智能修复设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4、s1:利用行走轮在地下水通道管道中行走前进,在前进过程中,根据通道的直径,调节气缸对两侧的行走轮的左右距离进行调整,使得整体修复设备的宽度变窄,同时伸缩气缸二将臂杆角度进行调节,伸缩气缸一拉长臂杆的长度,使得臂杆前端的滚轮能够贴合着管壁进行辅助移动,将臂杆上的摄像头可以预先对管壁情况进行探查;

15、s2:当发现管壁损坏时,将修复设备移动至损坏的位置上,升降座升高枪座的高度,利用枪座上的钻头对管壁进行钻孔,进而打磨损坏位置的边缘,使得损坏的位置变得规整,然后直线电机后退,位于末端的推座上的升降气缸一将辅助轮向外推动,辅助轮向外抵紧管壁,位于前端的推座可以利用关节伸缩杆后移,使得位于前端推座上的修复辊可以对管壁进行修复;

16、s3:充气机对气囊圈进行充气膨胀,气囊圈膨胀后会将橡胶材料的膨胀外圈可以向外膨胀延展,让膨胀外圈与管壁的贴合度更好,加热注胶枪从出胶口的内部出胶流出,出胶的过程中,修复辊与驱动设备连接,带动修复辊进行旋转,利用旋转力让修补胶可以在膨胀外圈的表壁铺开,然后升降气缸一调整修复辊的高度,使得修复辊能够的贴近损坏的位置,对损坏的位置进行修复。

17、一种地下水径流通道智能修复设备的系统,包括综合控制系统和智能行走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18、s1:通过智能行走控制系统,来对行走轮进行控制驱动,驱动系统连接有急停系统,可以在遇到损坏的时候可以急停行走轮,智能行走控制系统制,通过无线方式向终端遥控设备发送行走参数,定位模块以及信号收发模块,接收定位导航系统的定位信号,按照设定的步长前进,向控制中心发送当前所处的位置信息;

19、s2:通过控制系统中的plc模块来下达操作指令,对钻头、行走轮以及摄像头进行指令传达和控制,并且与液压控制系统连接,通过液压控制系统,可以依次控制升降气缸和伸缩气缸以及调节气缸,进而实现多个环节的调节和控制。

20、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21、1、通过前行探杆的设置,前行探杆采用钛钢材料,更加的轻量化,并且前行探杆采用的是螺丝组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前行探杆的长度进行增加和适当缩减,保证进入地下水通道时,可以更加轻量化和小型化的进入,并且利用行走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水径流通道智能修复设备,包括减震支架(1),所述减震支架(1)的表面安装有安装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2)的表面活动安装行走轮(3),且安装架(2)内侧用于间距调节的调节气缸(4),所述减震支架(1)的上方安装有前行探杆(5),且前行探杆(5)的两侧安装有直线轨道(6),所述直线轨道(6)的上方安装有直线电机(7),且直线电机(7)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升降座(8),且升降座(8)的上端连接有枪座(16),所述枪座(16)的前端安装有安装箱(17),且安装箱(17)的前端活动安装有转座(18),所述转座(18)与安装箱(17)之间安装有用于驱动的马达(24),所述转座(18)的一侧安装有支架(22),所述支架(22)的内部安装有轴杆(2201),且轴杆(2201)的一端安装有驱动电机(2202),所述轴杆(2201)的表面安装有大伞轮(2203),且大伞轮(2203)的外侧啮合安装有小伞轮(2204),所述小伞轮(2204)的上端连接有钻头(2205),且钻头(2205)的上端内部嵌合安装有用于定点的红外激光器(22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地下水径流通道智能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座(10)的表面活动安装有轴承环(1001),且轴承环(1001)的内壁固定设置有齿牙(1002),所述齿牙(1002)一侧内侧安装有齿轮(1003),且齿轮(1003)的中心线连接有伺服电机(1004),所述齿牙(1002)与齿轮(1003)之间为啮合结构,且齿轮(1003)与伺服电机(1004)之间为转动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地下水径流通道智能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辊(15)的表面套设有胶圈(151),且修复辊(15)的外侧安装有膨胀外圈(152),所述膨胀外圈(152)的表面开设有出胶口(153),且膨胀外圈(152)与修复辊(15)之间安装有气囊圈(154),所述气囊圈(154)的一侧连接有充气机(159),所述修复辊(15)的内部安装有导热翅片环(156),且导热翅片环(156)与修复辊(15)之间安装有加热注胶枪(155),所述导热翅片环(156)的内部安装安装有风机(157),且风机(157)的表面连接有出风管(15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地下水径流通道智能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伸缩杆(9)的外部形状呈波形结构,且关节伸缩杆(9)与节点座(901)之间为一体化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地下水径流通道智能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1)关于推座(10)的对称中心线呈三角形分布,所述活动架(12)与升降气缸一(14)的上端两侧构成转动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地下水径流通道智能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座(18)的一侧表面连接有滑杆(19),且滑杆(19)的表面内部安装有丝杆(20),所述滑杆(19)的表面安装有螺母轴承座(21),所述螺母轴承座(21)与支架(22)底部之间为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地下水径流通道智能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大伞轮(2203)与小伞轮(2204)之间为啮合连接,且小伞轮(2204)与钻头(2205)之间为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地下水径流通道智能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座(8)的内部安装有升降气缸二(23),所述升降座(8)与枪座(16)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枪座(16)与转座(18)之间为活动连接。

9.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地下水径流通道智能修复设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0.采用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地下水径流通道智能修复设备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综合控制系统和智能行走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水径流通道智能修复设备,包括减震支架(1),所述减震支架(1)的表面安装有安装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2)的表面活动安装行走轮(3),且安装架(2)内侧用于间距调节的调节气缸(4),所述减震支架(1)的上方安装有前行探杆(5),且前行探杆(5)的两侧安装有直线轨道(6),所述直线轨道(6)的上方安装有直线电机(7),且直线电机(7)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升降座(8),且升降座(8)的上端连接有枪座(16),所述枪座(16)的前端安装有安装箱(17),且安装箱(17)的前端活动安装有转座(18),所述转座(18)与安装箱(17)之间安装有用于驱动的马达(24),所述转座(18)的一侧安装有支架(22),所述支架(22)的内部安装有轴杆(2201),且轴杆(2201)的一端安装有驱动电机(2202),所述轴杆(2201)的表面安装有大伞轮(2203),且大伞轮(2203)的外侧啮合安装有小伞轮(2204),所述小伞轮(2204)的上端连接有钻头(2205),且钻头(2205)的上端内部嵌合安装有用于定点的红外激光器(22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地下水径流通道智能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座(10)的表面活动安装有轴承环(1001),且轴承环(1001)的内壁固定设置有齿牙(1002),所述齿牙(1002)一侧内侧安装有齿轮(1003),且齿轮(1003)的中心线连接有伺服电机(1004),所述齿牙(1002)与齿轮(1003)之间为啮合结构,且齿轮(1003)与伺服电机(1004)之间为转动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地下水径流通道智能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辊(15)的表面套设有胶圈(151),且修复辊(15)的外侧安装有膨胀外圈(152),所述膨胀外圈(152)的表面开设有出胶口(153),且膨胀外圈(152)与修复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强张云峰高奎锋高帅吕明荟丁冠涛耿付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八〇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