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抗制动热损伤重载车轮钢及车轮、车轮生产方法和应用技术_技高网

一种抗制动热损伤重载车轮钢及车轮、车轮生产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120004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热损伤重载车轮钢及车轮、车轮生产方法和应用,成分:C0.67‑0.70%、Si 0.90‑1.00%、Mn 0.80‑0.90%、P≤0.015%、S 0.006‑0.015%、V 0.05‑0.15%、Cr 0.20‑0.30%、N 0.0050‑0.010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C、Mn、Si、Cr、V元素的合理调控,设计淬火加热温度公式、采用流量递增式淬火、恒流量淬火的热处理方法,获得理想的细珠光体+铁素体组织,不仅轮辋机械性能水平更高,有效提高了车轮耐磨性能,而且提高车轮韧性,增强了车轮抗热损伤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轮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制动热损伤重载车轮钢及车轮、车轮生产方法和应用,用于铁道货运用车轮制造,尤其用于30t轴重以上、运行速度120km/h以下的重载车轮制造。


技术介绍

1、铁路运输因其成本低、运量大、速度快、能耗小、环保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多元化的世界运输体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增大货车轴重来改善铁路运营的效率,缓解货运压力,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是铁路重载运输发展的新方向。

2、重载列车一般采用踏面制动,车辆轴重增加会导致轮轨间动态作用加剧,同时会使制动时所需的制动力增加,进而导致车轮制动的热效应增加。紧急情况下,列车在规定的距离和时间内速度必须降为零,踏面上热量输入大且急;列车在长大坡道制动时,踏面上热量输入时间长久。摩擦热导致车轮踏面温度升髙,产生明显的温度梯度,使车轮产生热应力场并导致应力场的波动。如果热负荷出现恶化,则极有可能导致车轮失效,直接影响车轮寿命和行车安全。

3、目前,tb/t 2817标准中的cl60(ii号钢)、cl65(iii号钢)、cl70(iv号钢),但均未规定轮辋断裂韧性。欧标en13262中车轮最高碳含量不能超过0.60%,不利于重载服役工况。美标aar m-107/m-208中的aar-b、aar-c、aar-d三种材质,但未规定冲击性能。

4、经检索,2017年3月22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106521315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高强度高韧性重载列车车轮用钢及其热处理方法》,其公开化学组成按重量百分含量(wt.%)为:c:0.75~0.85wt.%、si:0.80~1.00wt.%、cr:0.40~0.80wt.%、mn:0.30~0.50wt.%、nb:0.01~0.03wt.%、v:0.02~0.06wt.%、al:0.010~0.025wt.%、p:<0.015wt.%、s:<0.015wt.%,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均为重量百分数。经常规冶炼、铸造、锻轧后,车轮进行采用踏面淬火、分段冷却的新型热处理工艺方法,热处理后轮辋进行标准拉伸试验位置的组织为全片层珠光体组织,珠光体团尺寸2-6μm,珠光体片层间距0.05-0.09μm。轮辋室温抗拉强度1200mpa级,断后伸长率大于12%,辐板20℃冲击功ku2大于20j,具有优异的强韧性匹配。其存在的技术缺陷为c含量上限0.85%超过国内cl70材质及北美aar-c材质车轮c含量上限0.77%,不满足标准要求。

5、2014年4月23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 103741033 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提高塑性的铁路货车用高碳车轮钢车轮的制备方法》,其公开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70~0.75%、si0.70~1.00%、mn0.60~0.90%、0<cr≤0.35%、als0.010~0.030%、p≤0.020%、s≤0.04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热处理工序为:轧制、粗加工后的车轮随炉升温至850-880℃后保温,总加热时间为2.5-3.0h,出炉空冷至室温;再将车轮随炉升温至840-860℃后保温,总加热时间为2.5-3.0h,出炉喷水冷却450s;然后放入490-510℃炉中,保温4.5-5.5h后,出炉空冷至室温,获得良好的综合性能。不足之处在于相比常规淬火工艺,增加了一道升温→空冷的正火工序,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不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制动热损伤重载车轮钢,通过c、mn、si、cr、v元素的合理调控,提出了成分设计公式,满足成分设计的车轮ac3点明显提高,ms点明显降低,并提出了保证车轮综合性能的淬火加热温度与v元素含量关系式,淬火加热温度满足关系式设计的车轮不仅综合力学性能更优,而且车轮抗热损伤能力明显提高。

2、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轮及车轮生产方法,利用上述抗制动热损伤重载车轮钢生产车轮,根据成分特点,设计匹配的生产工艺和参数,使生产的车轮相比传统aar-c车轮钢,不仅轮辋机械性能水平更高,显著提高车轮强度,有效增强了重载服役条件下车轮耐磨性能,而且提高车轮韧性,增强了重载服役条件下车轮抗制动热损伤能力,车轮设计安全冗余更大。

3、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轮的应用,用于30t轴重以上、运行速度120km/h以下的重载铁道货运用车制造。

4、本专利技术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抗热损伤重载车轮钢,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成分:

6、c 0.67-0.70%、si 0.90-1.00%、mn 0.80-0.90%、p≤0.015%、s 0.006-0.015%、v 0.05-0.15%、cr 0.20-0.30%、n 0.0050-0.010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7、所述抗热损伤重载车轮钢的成分还满足:425<a值<445;所述a值=930-[570×%c]-[80×%mn]-[20×%si]-[50×%cr]-[20×%v],该公式基于aar m-107/m-208《碳素钢车轮规范》成分设计,但aar标准中仅需公式值>390,而本专利技术规定了上下限,一方面是考虑到强韧性匹配,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强化元素含量过高对抗热损伤性能不利。

8、计算公式中,各元素所指数值=该元素在钢中含量×100。

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轮,采用上述抗热损伤重载车轮钢生产获得。

10、所述车轮的拉伸性能为:拉伸性能rm≥1190mpa,延伸率a50≥15%;踏面下38.1mm处硬度≥330hb,常温冲击性能u5≥11j,-60℃冲击性能u5,2≥40j,断裂韧性≥48.6mpa·m1/2;所述车轮异常组织深度≤3.0mm;

11、所述车轮的抗热损伤性,按照行业标准hb6660--2011,利用热疲劳试验机比较不同材质车轮在不同温度幅下热循环1000次下的热疲劳裂纹长度来评价热损伤性能,试验循环温度为400℃和650℃,其中加热时间为60s,冷却时间为5s,冷却介质为常温循环流动水;在400℃条件下,平均裂纹长度≤0.33mm,在650℃条件下,平均裂纹长度≤1.02mm。

1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轮的生产方法,包括热处理工艺;

13、所述热处理工艺包括:淬火加热、流量递增式淬火、恒流量淬火和回火;

14、所述淬火加热,淬火加热温度t=820+791.7×ω(v)-2083.3×ω(v)2,淬火加热时间为2.5-3.0h;式中t为淬火加热温度,℃;ω(v)为v元素含量×100,v含量必须介于0.05-0.15%;此公式仅适用于析出v元素含量占全部v含量约20%左右的情况,一方面保证v元素的析出强化作用,另一方面对析出的v含量控制在一定范围,避免因v含量析出过多造成综合性能下降。析出的v与车轮中的c、n元素结合,形成化合物,起到细晶强化作用,保证车轮强度的同时保证较高的韧性。v元素含量可以通过thermo-calc热力学计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热损伤重载车轮钢,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热损伤重载车轮钢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成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热损伤重载车轮钢,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热损伤重载车轮钢的成分满足:425<A值<445,所述A值=930-[570×%C]-[80×%Mn]-[20×%Si]-[50×%Cr]-[20×%V]。

3.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热损伤重载车轮钢生产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的拉伸性能为:拉伸性能Rm≥1190MPa,延伸率A50≥15%;踏面下38.1mm处硬度≥330HB,常温冲击性能U5≥11J,-60℃冲击性能U5,2≥40J,断裂韧性≥48.6MPa·m1/2;所述车轮异常组织深度≤3.0mm。

4.一种权利要求3所述车轮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方法包括热处理工艺;所述热处理工艺包括:淬火加热、流量递增式淬火、恒流量淬火和回火。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加热,淬火加热温度T=820+791.7×ω(V)-2083.3×ω(V)2,淬火加热时间为2.5-3.0h;式中T为淬火加热温度,℃;ω(V)为V元素含量×100。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递增式淬火具体为:将淬火加热后奥氏体均匀化的车轮放置于6个喷嘴出水面板平均分布的淬火台上,间隔60°平均分布的6个喷嘴出水面板全部开启,进行t1时间淬火,喷嘴压力保持恒定0.10±0.02MPa,对喷嘴系统模块设置y1=17+0.05t1,其中,t1最大值为t1max=(1.5~1.8)×D,式中y1为单个喷嘴流量,m3/h;D为轧态车轮辋厚,mm;t1是淬火时间,s。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流量递增式淬火结束后直接进恒流量淬火。

8.根据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流量淬火淬火为:每间隔120°关闭1个喷嘴出水面板进行恒流量淬火,喷嘴压力保持恒定0.08±0.02MPa,对喷嘴系统模块设置y2=25,t2=(2.5-3)×D,式中y2为单个喷嘴流量,m3/h;D为轧态车轮辋厚,mm;t2是淬火时间,s。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火为500±10℃回火处理4.0±0.5小时。

10.一种权利要求3所述车轮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用于30t轴重以上、运行速度120km/h以下的重载铁道货运用车制造。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热损伤重载车轮钢,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热损伤重载车轮钢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成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热损伤重载车轮钢,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热损伤重载车轮钢的成分满足:425<a值<445,所述a值=930-[570×%c]-[80×%mn]-[20×%si]-[50×%cr]-[20×%v]。

3.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热损伤重载车轮钢生产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的拉伸性能为:拉伸性能rm≥1190mpa,延伸率a50≥15%;踏面下38.1mm处硬度≥330hb,常温冲击性能u5≥11j,-60℃冲击性能u5,2≥40j,断裂韧性≥48.6mpa·m1/2;所述车轮异常组织深度≤3.0mm。

4.一种权利要求3所述车轮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方法包括热处理工艺;所述热处理工艺包括:淬火加热、流量递增式淬火、恒流量淬火和回火。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加热,淬火加热温度t=820+791.7×ω(v)-2083.3×ω(v)2,淬火加热时间为2.5-3.0h;式中t为淬火加热温度,℃;ω(v)为v元素含量×100。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志健刘学华赵海邹强宫彦华高伟姚三成庞晋龙李相东钟斌余亚东胡青凤史娜毛亚男万励雅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