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区域碳污排放特征分析及协同减排潜力研究方法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州大学专利>正文

区域碳污排放特征分析及协同减排潜力研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9615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区域碳污排放特征分析及协同减排潜力研究方法,包括S1、供应链路径研究与排放特征分析;S2、协同减排策略分析;S3、区域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预测;S4、建立协同控制效应评估模型;S5、系统控制效应程度评估与反馈。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对供应链路径的研究和排放特征的分析,可识别区域内碳污排放的主体,然后根据主体的生产端与消费端确定关键排放部门,根据关键排放部分的数据制定协同减排策略,使多个主体的标准与模式互通,建立产业链多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可实现统一协调,提高排放路径的协同性,通过对能源结构的优化和末端处理,可进一步降低气体中的有害物质及二氧化碳的含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碳污排放,具体为区域碳污排放特征分析及协同减排潜力研究方法


技术介绍

1、碳排放量是指在生产、运输、使用及回收某产品时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通过对污染源实施不同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技术后,获得的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的削减空间可进行减排潜力评估。

2、现有技术中,碳污排放受到减排政策、标准等众多制约因素的影响,碳污排放时减排政策与政府标准不统一,产业链各主体碳减排目标与动力不一致,各主体具有各自的标准与模式且互不相同,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较为割裂,难以统一协调,降低了协同性,进而影响区域内整体的碳污排放效果。

3、所以我们提出了区域碳污排放特征分析及协同减排潜力研究方法,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区域碳污排放特征分析及协同减排潜力研究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碳污排放时减排政策与政府标准不统一,产业链各主体碳减排目标与动力不一致,各主体具有各自的标准与模式且互不相同,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较为割裂,难以统一协调,降低了协同性,进而影响区域内整体的碳污排放效果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区域碳污排放特征分析及协同减排潜力研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供应链路径研究与排放特征分析:对区域内碳污排放的主体进行识别,根据能源消耗和环境扩展的投入与产出分别确定排放主体的生产端与消费端,最终确定关键排放部门;

4、s2、协同减排策略分析:对区域内当前的协同减排策略进行分析,对当前协同减排策略的能力进行评估,对减排标准和能源结构进行调整,并匹配末端气体处理方法;

5、s3、区域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预测:在多场景状态下集合模拟经济-能耗-排放模型,综合各情景下未来经济发展情况、能源消耗情况以及碳排放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对区域内的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物排放进行预测;

6、s4、建立协同控制效应评估模型:根据各主体不同的减排目标和要求建立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效应的评估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修正和优化;

7、s5、系统控制效应程度评估与反馈:收集经过模型预测的碳污排放量,检测排放量是否符合标准,根据实际排放量与标准的差值计算减排策略的协同度,根据协同度的数据划分等级,对策略的减排效果进行反馈。

8、优选的,在步骤s1中,在对隐含排放的供应链路径分析时,还包括:

9、s11、结构路径分析:检测当前的排放路径是否与排放主体重合,若重合,则进行下一路径的分析,当前排放路径与排放主体不重合时,将当前排放路径标记为隐含排放的供应链路径;

10、s12、驱动排放分析:对排放主体的最终需求驱动排放进行分析,然后对隐含排放的供应链路径的驱动排放进行分析,综合整体的驱动排放,获取关键的排放路径;

11、s13、确定整体排放路径:根据s12中获取的排放路径对当前区域内的整体排放路径进行排列和规划,从而建立完整的排放路径。

12、优选的,在步骤s1中,在确定排放主体的生产端与消费端后,综合生产端与消费端所处的位置,关联相应的路径,直至两侧的路径连通,该路径对应的排放部位即为区域内的关键排放部门。

13、优选的,在步骤s2中,针对二氧化碳的排放的前中后三个阶段进行分析,然后制定策略,在二氧化碳产生前期,制定统一减排方案和标准,减排值范围为2.35-6.12%,在二氧化碳产生中期,调整能源结构,优化清洁能源比例,使天然气能源占比为22-26%,燃油能源占比为42-65%,在二氧化碳产生后期,对末端气体中的污染物集中处理,处理后的气体快速排出。

14、优选的,在步骤s3中,在对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预测前,对区域内排放的气体和污染物取样检测,设定二氧化碳排放的基准值。

15、优选的,在步骤s4中,评估模型的表达式如下:

16、pm=∑pj×pj,m;

17、式中,pm为大气污染物m的排放量,pj为对j种能源的消耗量,pj,m为第j种能源对大气污染物m的排放因子。

18、优选的,根据评估模型的表达式可计算出当前排放主体对大气污染物m的排放量,在正式预测前,输入已知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对大气污染物m的排放因子进行修正,实现对模型的优化。

19、优选的,在步骤s5中,按照协同度的不同可划分为优、良和差三个等级。

20、优选的,在步骤s5中,在协同率计算时,协同率的表达式如下:

21、

22、式中:r为协同率,δpa为当量值与基准值的差值,δpco2为co2当量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4、(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对供应链路径的研究和排放特征的分析,可识别区域内碳污排放的主体,然后根据主体的生产端与消费端确定关键排放部门,根据关键排放部分的数据制定协同减排策略,使多个主体的标准与模式互通,建立产业链多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可实现统一协调,提高排放路径的协同性。

25、(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建立统一的减排政策和标准,使碳污排放减排范围为2.35-6.12%,使各个主体的排放目标和动力趋向一致,从而提高多个主体之间的协同性,在燃料使用时进行能源结构调节,增加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占比,从而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在源头减少气体中的碳污排放量,燃料燃烧后经过末端处理对污染物进行净化,从而进一步降低气体中的有害物质及二氧化碳的含量,进而可实现区域内碳污排放的有效减排。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区域碳污排放特征分析及协同减排潜力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域碳污排放特征分析及协同减排潜力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在对隐含排放的供应链路径分析时,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域碳污排放特征分析及协同减排潜力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在确定排放主体的生产端与消费端后,综合生产端与消费端所处的位置,关联相应的路径,直至两侧的路径连通,该路径对应的排放部位即为区域内的关键排放部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域碳污排放特征分析及协同减排潜力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针对二氧化碳的排放的前中后三个阶段进行分析,然后制定策略,在二氧化碳产生前期,制定统一减排方案和标准,使碳污排放减排范围为2.35-6.12%,在二氧化碳产生中期,调整能源结构,优化清洁能源比例,使天然气能源占比为22-26%,燃油能源占比为42-65%,在二氧化碳产生后期,对末端气体中的污染物集中处理,处理后的气体快速排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域碳污排放特征分析及协同减排潜力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在对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预测前,对区域内排放的气体和污染物取样检测,设定二氧化碳排放的基准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域碳污排放特征分析及协同减排潜力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评估模型的表达式如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区域碳污排放特征分析及协同减排潜力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评估模型的表达式可计算出当前排放主体对大气污染物m的排放量,在正式预测前,输入已知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对大气污染物m的排放因子进行修正,实现对模型的优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域碳污排放特征分析及协同减排潜力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按照协同度的不同可划分为优、良和差三个等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域碳污排放特征分析及协同减排潜力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在协同率计算时,协同率的表达式如下:

...

【技术特征摘要】

1.区域碳污排放特征分析及协同减排潜力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域碳污排放特征分析及协同减排潜力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在对隐含排放的供应链路径分析时,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域碳污排放特征分析及协同减排潜力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在确定排放主体的生产端与消费端后,综合生产端与消费端所处的位置,关联相应的路径,直至两侧的路径连通,该路径对应的排放部位即为区域内的关键排放部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域碳污排放特征分析及协同减排潜力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针对二氧化碳的排放的前中后三个阶段进行分析,然后制定策略,在二氧化碳产生前期,制定统一减排方案和标准,使碳污排放减排范围为2.35-6.12%,在二氧化碳产生中期,调整能源结构,优化清洁能源比例,使天然气能源占比为22-26%,燃油能源占比为42-65%,在二氧化碳产生后期,对末端气体中的污染物集中处理,处理后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宁薇王姗姗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