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板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9494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3
本技术属于装配式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板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之间设置有空隙,第一预制板的上方、第二预制板的上方以及空隙中浇筑有现浇混凝土;空隙的底部设置有钢板,钢板的一端伸至第一预制板的下方,另一端伸至第二预制板的下方;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均预留有钢筋框架,且两者的钢筋框架在空隙处搭接。本技术将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的钢筋框架在空隙处进行搭接连接,节点牢固可靠,同时在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之间空隙的底部预埋钢板兼做模板,避免浇筑现浇混凝土时现场漏浆,能有效提高现场施工效率,保证装配式结构工程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装配式工程,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板连接结构,适用于轨道交通工程、房屋建筑及地下空间等领域的装配式工程。


技术介绍

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为预制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具有节能、环保、节省模板及工期短等优点,在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主要通过对一体化设计、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信息化管理及智能化应用等应用研究,实现建筑业产业升级。装配式构件施工高效、连接节点可靠对地下结构装配式应用推广具有非常高的价值。现有的预制板之间一般通过现场支模进行现浇湿节点连接,导致现场施工效率不高,而且节点处钢筋连接复杂,导致安装效率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板连接结构,不仅可以提高施工效率,而且节点牢固可靠,保证装配式结构的工程质量。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装配式板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所述第一预制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板之间设置有空隙,所述第一预制板的上方、所述第二预制板的上方以及所述空隙中浇筑有现浇混凝土;所述空隙的底部设置有钢板,所述钢板的一端伸至所述第一预制板的下方,另一端伸至所述第二预制板的下方;所述第一预制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板均预留有钢筋框架,且两者的钢筋框架在所述空隙处搭接。

3、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钢筋框架包括设置于预制板内的下部主筋,所述下部主筋的两端伸出预制板并向上弯折形成弯起钢筋,所述第一预制板的弯起钢筋和所述第二预制板的弯起钢筋在所述空隙处交叉搭接。

4、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现浇混凝土内设置有第一附加钢筋,所述第一附加钢筋一端伸至所述第一预制板的上方,另一端伸至所述第二预制板的上方;且所述第一附加钢筋与所述第一预制板的弯起钢筋和所述第二预制板的弯起钢筋搭接。

5、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钢筋框架还包括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所述上部纵筋位于预制板上方的所述现浇混凝土中,所述下部纵筋位于预制板内并与所述下部主筋搭接,所述上部纵筋与所述下部纵筋通过桁架筋连接。

6、作为实施方式之一,预制板上方的所述现浇混凝土中还设置有上部主筋,所述上部主筋与所述上部纵筋搭接。

7、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现浇混凝土内设置有第二附加钢筋,所述第二附加钢筋一端伸至所述第一预制板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一预制板的上部主筋搭接,另一端伸至所述第二预制板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二预制板的上部主筋搭接。

8、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空隙处的所述现浇混凝土中设置有第三附加钢筋,所述第三附加钢筋沿纵向延伸且与所述下部主筋伸出预制板的部分搭接。

9、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第一预制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板两端的上部均为斜端面。

10、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第一预制板的弯起钢筋与所述第二预制板的斜端面平行,所述第二预制板的弯起钢筋与所述第一预制板的斜端面平行。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2、(1)本技术在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之间空隙的底部预埋钢板兼做模板,避免浇筑现浇混凝土时现场漏浆,能有效提高现场施工效率,保证装配式结构工程质量;

13、(2)本技术将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的钢筋框架在空隙处采用弯起钢筋进行搭接连接,节点钢筋连接简单,且节点牢固可靠,解决了预制构件节点连接型式复杂、安装复杂及节点连接牢固程度存疑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板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板之间设置有空隙,所述第一预制板的上方、所述第二预制板的上方以及所述空隙中浇筑有现浇混凝土;所述空隙的底部设置有钢板,所述钢板的一端伸至所述第一预制板的下方,另一端伸至所述第二预制板的下方;所述第一预制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板均预留有钢筋框架,且两者的钢筋框架在所述空隙处搭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框架包括设置于预制板内的下部主筋,所述下部主筋的两端伸出预制板并向上弯折形成弯起钢筋,所述第一预制板的弯起钢筋和所述第二预制板的弯起钢筋在所述空隙处交叉搭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混凝土内设置有第一附加钢筋,所述第一附加钢筋一端伸至所述第一预制板的上方,另一端伸至所述第二预制板的上方;且所述第一附加钢筋与所述第一预制板的弯起钢筋和所述第二预制板的弯起钢筋搭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框架还包括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所述上部纵筋位于预制板上方的所述现浇混凝土中,所述下部纵筋位于预制板内并与所述下部主筋搭接,所述上部纵筋与所述下部纵筋通过桁架筋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预制板上方的所述现浇混凝土中还设置有上部主筋,所述上部主筋与所述上部纵筋搭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混凝土内设置有第二附加钢筋,所述第二附加钢筋一端伸至所述第一预制板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一预制板的上部主筋搭接,另一端伸至所述第二预制板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二预制板的上部主筋搭接。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隙处的所述现浇混凝土中设置有第三附加钢筋,所述第三附加钢筋沿纵向延伸且与所述下部主筋伸出预制板的部分搭接。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板两端的上部均为斜端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配式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板的弯起钢筋与所述第二预制板的斜端面平行,所述第二预制板的弯起钢筋与所述第一预制板的斜端面平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板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板之间设置有空隙,所述第一预制板的上方、所述第二预制板的上方以及所述空隙中浇筑有现浇混凝土;所述空隙的底部设置有钢板,所述钢板的一端伸至所述第一预制板的下方,另一端伸至所述第二预制板的下方;所述第一预制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板均预留有钢筋框架,且两者的钢筋框架在所述空隙处搭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框架包括设置于预制板内的下部主筋,所述下部主筋的两端伸出预制板并向上弯折形成弯起钢筋,所述第一预制板的弯起钢筋和所述第二预制板的弯起钢筋在所述空隙处交叉搭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混凝土内设置有第一附加钢筋,所述第一附加钢筋一端伸至所述第一预制板的上方,另一端伸至所述第二预制板的上方;且所述第一附加钢筋与所述第一预制板的弯起钢筋和所述第二预制板的弯起钢筋搭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框架还包括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所述上部纵筋位于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正波徐军林林作忠王华兵许俊超毛良根邢琼付先进李文彪张辉潘正义汪国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